第65章 搬家宴请
作者:塔维河的渔夫   布莱肯林场最新章节     
    女儿们成长需要一定的成长空间,于是林义龙经过考虑,决定买在离皇家歌剧院一街之隔的“巴尔萨泽的礼物”的咖啡馆顶楼的公寓套房里,这样无论是秀妍素妍的上下学,还是艾米上下班都很近。
    照例有一场搬家会,邀请的客人除了艾米已经在皇家芭蕾和国家芭蕾入职的三个同学外,还有皇家芭蕾的艺术主管、芭蕾学校的老师以及艾米公司“古典系”部门的负责人。
    因为林义龙不见于媒体,艾米的这些“友人们”和他也是第一次见面。
    “你是?”艾米实际意义上的舞蹈老师道,这位老师曾在莫斯科大剧院担任首席舞者,曾经和艾米一起客座过,对林义龙这张脸有些“逮虾户(de javu,意为既视感或者似曾相识)”的印象。
    “我们其实在喀山见过面。”林义龙笑着用俄语回答她,“当时我其实是来给艾米一个惊喜的,没想到走错了化妆间的门。”
    “我今天才明白你原来是艾米的男友。”艾米的私人老师笑着道,按照习俗,她为艾米准备的迁居礼物是面包和盐。
    “其实相比于艾米,我是你的舞迷。”林义龙微笑着,“我特别喜欢你在《埃斯梅拉达》中的舞步,我曾经无数次对艾米说过,尽管我是从你在《胡桃夹子》的表演中入门的,但更喜欢你那一版的《爱斯梅拉达》——哎,要是女士你能够出演,实在是太好了。”
    “唉,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艾米的老师感伤道,“离开舞台后,我的生活也很好。”
    “伦敦生活还习惯?”林义龙没话找话地问道。
    “还行吧,就是有点贵。”
    “刚开始我来也是这样,不过熟悉熟悉就好了。”林义龙微笑着。
    随后,林义龙又帮助接待了艾米的其他同事以及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带的礼物除了柴火外,还有奶酪以及菠萝。
    【作者注:搬家宴请在英文一般被称为housewarming party,一般在第一次点燃烧取暖炉前举行,礼品主要是木柴以及之前(斯图亚特王朝后期)非常昂贵。】
    “搬家宴请”现代大多都是邀请几个人到家里来喝杯茶,聊聊天,吃点容易吃的小点心——只不过有汤汤水水的韩餐并不符合这种风格。
    所以,提供的小吃都是从河岸街公寓旁边的萨伏伊酒店预订的,质量本身是能得到保障的,只是艾米招待的朋友都是芭蕾行业的,就算会吃一些不那么健康的食物,但在受邀的总监面前需要保持“特别健康绿色”的饮食。
    这些人的光临,一方面是好奇收入颇丰艾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状态,另一方面是希望结识艾米的“赞助人”——艾米的芭蕾指名赞助几乎是剧院头一份,远高于来自霓虹的几位。
    本来艾米的三个赞助人也想来伦敦认认门,给林义龙捣捣乱,让林义龙给“劝”回去了。
    剧目的赞助需求几乎是毫无隐晦地“明码标价”写在剧院的网站上,一部歌剧大概是75-125万镑,一部芭蕾舞剧50-75万镑——令人惊讶的是,赞助人其实慧眼独到,并不赔钱:一部作品如果反响不错,赞助者和出品人一般可以通过出售版权或者表演权让外面的剧团进行商业演出。
    比如这个演出季的《爱斯梅拉达(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女主角)》,就是纳迪亚和薇拉想看并指名艾米进行演出的,采纳的是莫斯科大剧院版本的编舞。
    倘若萨曼莎没怀孕的话,按照林义龙之前的规划,也会拿到一两部剧的主角——但能为萨曼莎提供的赞助也仅限于此了。
    在舞团其他人眼中,艾米是怎样获得赞助的垂青,是一个谜。
    这个谜团的中心,似乎好像是她的现任男友和她一双女儿的父亲。
    “林先生和艾米是如何认识的?”艾米的舞校同学问道,艾米从来对林义龙的存在三缄其口,可她升首席后就缺席的那半年还是直接揭示了林义龙与她的关系。
    “啊,大概八九年前,我们乘坐同一架飞机,然后发现我们父母是同事,这么一来二去地就这么联系上了呗。”林义龙解释道,“不过,我们正式约会是艾米进入舞团之后的事情了。”
    “林先生是干什么的?”因为义龙比林更加拗口,不如直接称呼“林先生”。
    “我是律所职员。”林义龙答道,“之前做实务实在有点累,现在做管理了。”
    试探了半天,艾米的这位同学就失去了对林义龙的兴趣——当她从林义龙口中得知艾米的老师才是艾米的最主要的赞助操盘人时,就往前大剧院芭蕾首席那边凑过去了。
    艾米的老师于是发表了一通关于芭蕾演出的过去总结以及未来展望的谈话,并短暂比较了冷战时期各国的芭蕾历史并展望了一下未来发展。
    欧洲各个芭蕾舞团除了斯卡拉剧院舞团和巴黎歌剧院舞团外,多多少少都能和俄罗斯芭蕾沾点边: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组成的皇家或者国家芭蕾舞团的母团都是一战后流浪欧洲各国的“俄罗斯芭蕾舞团”。至于巴黎和斯卡拉各自的传统色彩浓厚,但从基洛夫剧院走出的努利耶夫和瓦兹耶夫也让打上了鲜明的俄式印记。
    所以,本身就是舞女出身艾米老师的讨论多多少少和新剧目的编排和舞台美术有关,她对现代芭蕾的偏见引发了她英国同行的反驳。
    总之就是一个问题,钱。
    舞团是越来越多的:随着城市规模扩张,理所应当地就会兴建一座剧院,然后剧院的经营者就会考虑养舞团:可观众并不一定非要来剧院看演出,舞团规模太大也许会赔的很惨,太小却只能演一些现代舞(包括现代芭蕾),可是就算舞剧的受众也未必喜欢现代舞。
    “我们愿意为演出进行投入——前提是,需要能让我们看到剧目的盈利。”艾米的老师一直都在从公司的立场上出发,就算喜欢现代芭蕾,却没多少人来剧场看:就算现代芭蕾编舞和舞美相对便宜,却很少能完全填充观众席——至少在舞蹈艺术上更多人还是只看经典剧目,就算是皇家歌剧院也是如此。
    “就算是古典艺术,对我们而言,依然是商业经营,商业经营就要求至少能够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