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四章 十年尘封,此方为关麟最大底气
作者:牛奶糖糖糖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最新章节     
    ——青霉素。
    这个在二战时期大方异彩的抗菌手段,救活了数以十万人的“神器药物”,关麟还是想当然了。
    没有显微镜,没有玻璃器皿,没有适合的培育环境,短时间内想要培育出青霉素的难度,无异于痴人说梦。
    从大量“兔子”和“狗”的实验结论就足可见一斑。
    按照貂蝉的说法,将近百余兔子与狗全部牺牲,唯独剩下这一只“红色的兔子”。
    这或许说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但,成功率太低了…
    何况,这也才只是动物实验的阶段,真正要作用到“人”的身上,中间还有一大段距离。
    也是基于此,关麟意识到,或许“青霉素”是可以继续研究的,但决不是现在就能作用于老爹关羽的身上。
    那么,就只能用其它的方法了。
    当然,在其它的方法之前,关麟还想到了一条,一个对“破伤风”有辅助治疗效果的方法。
    已经这样了,权且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任师姐…”
    关麟郑重其事的告诉她,“剩下的兔子与狗就先不要用‘青霉素’了,试试用土法提炼大蒜素的方法…”
    没错,在关麟交给貂蝉提炼“青霉素”的步骤图的最后,其实还有一小片步骤图,是提取大蒜素的…
    只不过,大蒜素的提取相对简单,步骤无外乎是“捣蒜”,然后用汉代已经出现的“铜制蒸馏”设备去蒸馏,其中提炼过程中所需要冷凝管也很简单,只需要在铜管上裹层布,浇上水就可以了。
    最难的在于火的把控,四十度…
    若是高了,冷凝管中就只剩下浑浊的水了,成功的话则是会看到黄色的油状物,这黄色的油状物就是大蒜素“本尊”了!
    考虑到青霉素提取的难度,暂时只能用“大蒜素”加上另外一条“秘密武器”替代了…
    说起来,大蒜素对大多数的“球菌杆菌”甚至是部分“霉菌病毒”、“人体寄生虫”等微生物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当然,效果肯定比不上青霉素…
    不过,在古代,还真的很难找到比大蒜素更棒的天然抗生素。
    事实上,自打张骞出使西域后,古人也早就发现了大蒜有治疗风寒和急性肠炎的功效,这源于“百合科葱属植物”特殊的抗菌机制。
    洋葱、大蒜这类植物中,含有一种叫做“蒜氨酸”的化学物质,它本身无臭无味。
    但如果外力打击导致大蒜破裂,那么“蒜氨酸”就会和“氨酸酶”碰面发生分解反应。
    我们闻到的蒜味儿,就是大蒜素与其他硫化物产生的独特气息!
    那么问题来了…
    其实吃蒜,也相当于服用了大蒜素,也可以做到杀菌的效果,但每一枚蒜中的“大蒜素”含量太少了,最多不超过八毫克…
    按照关麟的估算,老爹要抑制、解决病菌,那至少需要一天吃上二十公斤的大蒜…
    至于能不能治病,关麟不知道,但究是身体强如老爹,这等剂量的大蒜,“胃穿孔”是板上钉钉的了!
    所以…还是得提取。
    果然…
    在提到使用“大蒜素”时,貂蝉迟疑了一下,她问道:“如果是大蒜的话?行么?”
    “我也不知道。”关麟一摆手,余光望向了这院落中那些“莫名其妙”受伤,又“莫名其妙”感染的兔兔和狗…还真是群倒霉的小动物啊!
    “试试吧,内服加外敷,试试这些动物伤口处的反应…”
    说到这儿,关麟又转向张仲景,“官医署这边就有劳仲景神医操持了…”
    “济世救人本就是医者天职。”张仲景感慨道:“老夫对二将军的疮口无能为力,本已是内疚万分…”
    关麟与张仲景、貂蝉…还有大乔拜别后,匆匆转身往下一站去了,该去看看那埋藏着许久的秘密武器了!
    临行前,他不忘朝士武吩咐,“告诉我大哥、二哥…让他们采买的东西中再加一样大蒜,大量的大蒜!有多少要多少!”
    用“血不湿”换“大蒜”,想想是画风…丫的,就突变了!
    话说回来…
    通过橘子提炼的青霉素是未来…
    而通过大蒜,提取出的大蒜素是现在。
    至于芥菜…那特喵的是秘密武器,是老爹当真细菌感染,病毒入侵,高热之后,能否续命的关键!
    倒是关麟走后,张仲景突然变得严肃了起来,他一丝不苟的问向貂蝉:“红昌,那青霉素、大蒜素提取的步骤图,我要看一下!”
    说起来…
    这等从橘子的青苔中,从大蒜中提取“救人要素”的方法,像是突然为张仲景打开了一扇医学界全新世界的大门。
    这一下,格局就彻底打开了!
    中医是华夏的,这点毋庸置疑。
    可,西医…如果是华夏发明出来的,那不是中医的一部分嘛?
    …
    …
    江陵城郊,沔水山庄。
    秦弩中“蹶张弩”的生产正在按照统一标准的“流水线”式的作业…
    关麟提出的,将秦弩制造所需的一百七十多道工序简化成一百道,然后一百人为一个组,建立一条线,然后标准化生产…
    这个想法还是保守了。
    因为一百七十多道工序中,其实大多数并不繁琐,真正繁琐的也就那三十多道,故而…在黄承彦与刘晔商议过后,最终将这些工序拆解再合并,最终简化成了五十道。
    每五十人为一组…
    每人的工作量几乎拉平。
    至此,整个沔水山庄所有的工房,停止了一切其它器械的制造,全力以赴,优先制造“蹶张弩”…
    可新的问题还是出现了。
    那就是…哪怕按照如今按照这个全新的“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可一个月补齐四万支蹶张弩的难度依旧很大。
    很明显,夜以继日,“两班倒”的生产…已经完全不够了。
    刘晔与黄承彦正在讨论的便是,能不能适当的给“工人”增加做工的时长…
    说起来,一天是十二个时辰,沔水山庄所有的工坊有规定,每天只需要做六个时辰的工,其余时间均用来休息。
    六个时辰就相当于后世的十二个小时,似乎…也挺长。
    可…古人是最淳朴的,他们没想那么多,只觉得…每天做工六个时辰,就能吃饱饭,就能穿暖衣,就能有地方住,还能攒下钱来,这已经是莫大的“福报”、莫大的“幸运”了!
    再加上,最近沔水山庄内部开始建立私塾…
    这些“工人”子女均能不花一个大钱就入学读书,这无疑…又是带给这些“工人”们一轮全新的希望。
    日子真的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唉…”
    倒是此刻的黄承彦长长的吁出口气,感慨道:“这些工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吃苦…”
    因为招募的多为“工匠”,所以在关麟提及过一次“工人”这个称呼后,整个沔水山庄大多数的百姓都如此自称。
    至少…“工人”这样的称呼可比“苦力”好听多了。
    隐隐还多出了一些口号——咱们工人有力量!
    “唉…”黄承彦话说到一半儿,又轻叹口气,“这些工人能吃苦,却不是咱们加给他们更重负担的理由啊…工房中的做工,负担本就不轻,六个时辰他们多半已经足够疲惫了吧?若是再加几个时辰,他们如何能扛得住?他们又如何能心甘情愿?”
    黄承彦与刘晔争执的焦点在于,刘晔提出把每个工人每日做工的时间从六个时辰加到八个时辰。
    说起来,这个数字也不是瞎掰出来的,刘晔是经过复杂的计算,算出…只有如此,才能按时交付给关麟足量的“蹶张弩”,否则…一个月的时间还是太紧了。
    但…黄承彦不同意,坚持不允许增加这些“工人”的负担。
    一时间,两人争执了起来。
    “黄老,也就一个月,过去后…咱们可以补偿这些工人哪!也可以在这个月多给他们发放一些钱粮…这些都不是问题。”
    刘晔依旧坚持自己的主见。
    可黄承彦仿佛是铁了心,他转过身,语气沉重与坚定。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说到这儿,黄承彦扬起手,摆了摆…迅速的往此间工坊的门外行去。
    倒是刘晔意味深长的望着黄承彦那拉长的背影。
    此时,天已渐昏,本该是交接班的时间,白日里做工了六个时辰的工人该去吃饭,然后休息…今夜要上工六个时辰的工人也是先吃过饭,然后进入工坊,开始了新一轮流水线的作业!
    这个时间,几千人都会蜂拥回居住的区域,等待后勤部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他们手里。
    故而…
    这个时辰也该是工坊一天中最为冷清的时候。
    可…莫名的,当黄承彦走出这里时,已经有几十工人就守在门前,像是专程在等着他。
    “你们?”
    不等黄承彦开口…
    已经有工人张口问道:“黄老,自愿加两个时辰做工,是在这里报名吧?”
    啊…黄承彦一怔。
    又一名工人道:“闲着也是闲着,听说云旗公子急着要这批弩,咱们觉得…能多干会儿就多干会儿…嘿嘿,其实也不费多少力气。”
    这时,一个年轻的工人笑着道:“是啊…多干多得嘛!多攒下些钱,俺还盼着能娶一房婆娘呢!到时候,晚上就有人给俺暖被窝了。”
    他的声音落下,登时,一干工人均“哈哈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而听着这些工人的话,黄承彦沉吟了一下,不由得问道:“谁告诉你们,自愿加两个时辰做工的?谁告诉你们来这里报名的?”
    “咱们工人中都传开了呀…”
    “怎么…怎么就传开了呢?”黄承彦不可思议的听着这些话,他甚至显得有些生气,觉得…这等让工人加工时的做法,简直丧尽天良。
    哪曾想…
    就在这时,一名年龄稍大,像是读过书的工人连忙回答:“黄老也莫要生气,说句实在的,做这些工坊的活,也辛苦,咱们谁不想着…早点去休息,早点钻进去那被窝!”
    “可咱们也都是有良心的呀,黄老与云旗公子对咱们可不薄,不仅不吝财物,给咱们建房舍,使咱们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每日给咱们吃的,不是黄米,也非稀粥,而是香喷喷的米饭…隔三差五还能宰上两头猪…逢祭祀的时候,还能杀鸡宰羊,让咱们吃到这些肉糜…还有…还有咱们自己酿的酒水,也时不时的能送来。不瞒黄老,我们这辈子命苦啊,遭逢乱世…颠沛流离,被赶过来赶过去,风餐露宿的…只有在这里,才算是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说到这儿,又一名质朴的老人道:“黄老啊,我还有儿子,也在这里做工,原本我俩都是附近的农户,饥一顿饱一顿的,可现在…在这里不仅能吃饱,还有钱哪,这十里八乡的谁不羡慕咱家啊,附近各村有女儿的人家,哪个不想把女儿嫁到这沔水山庄来…不瞒黄老,前些时日,我这儿子还成亲了呢…这些,都是因为黄老与云旗公子啊…”
    说到这儿,这质朴的老人感慨道:“有恩就要报啊!云旗公子与黄老那就是咱们的恩人哪,恩人让咱们加个工,那有啥?那是咱们本就该做的…恩人体恤咱们,每天只让咱们干六个时辰,这不比以前给人做佃农,一宿一宿的干活强啊…何况,加工的时辰还额外给咱们钱粮,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说到这儿,这老人眼睛都发亮了起来,一张满是沟壑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神色。
    简直就像是——渴望干活!
    ——对干活,对加班望眼欲穿。
    俨然…
    这些话让黄承彦也动容了,他被成功的说服了,他指着这工房:“进去吧,刘掌事在呢,去向他报名吧…报名吧…”
    说着话,黄承彦感慨万千的往外走…可方才走出这院落的大门,他惊住了,因为眼前这条并不宽敞的小道上,无数工人正三五成群的往这边赶来。
    “刚下工,赶快来报名…可别人满了,报不上了…”
    “话说回来,是这里报名吧?”
    “那不是黄老么?黄老…那每日加干两个时辰,是在这里报名么?话说回来,咱力气足,每日只睡三个时辰就够了,其它的时候,咱都能来干活啊!”
    摩肩擦踵、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黄承彦只能一个劲儿的挥着手,口中喃喃:“是里面,去吧…都快去吧…刘掌事在,刘掌事在里头。”
    而随着他的一道道声音,随着这些工人一副副急切的表情,他动容了…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人世繁华,其实,已经很难在因为什么让这位黄老动容。
    可莫名的,当看到这一个个工人不辞劳苦的要来这里时,他的泪水在眼眶中就止不住的往外涌。
    也是这一刻,他突然就感觉到,关麟那臭小子教唆他做的这些,建立的沔水山庄,收留的流民百姓,突然…突然就充满了意义!
    “唉…”
    看着人潮蜂拥涌入这工房,黄承彦无奈的摇了摇头,心头无限感慨。
    ——『或许,这就是云旗那臭小子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
    …
    江陵城郊,鲍家庄。
    这个关索总是偷溜着跑过来,密会某位神秘女子,然后整宿整宿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准确的说,不能拔出来的庄园…
    很罕见,这次是关麟来的,他只带了张星彩与士武两人,关索还在江夏养伤,自然没有出现在这里。
    鲍三姑娘听说关家公子来了,还以为是关索,连忙把外套脱掉,故意露出更多的白皙,就去迎接,可看到关麟,一下子只露出的地方有点冷…
    “怎么是四哥?维之他人呢?”鲍三姑娘左右环顾,发现关索真的不在,一双美眸刹那间就凝了起来,本就英气十足的面颊上,登时闪烁出几缕幽怨,“不会是维之那负心汉又与王桃、王悦那俩狐狸精…厮混在一起…惹出事了吧?”
    鲍三姑娘是鲍家庄的大小姐,鲍老爷的掌上明珠,在《四川通志》中记载:
    ——“鲍氏者,关索之妻也。居鲍家庄,勇力绝伦,有廉康贼求取,不许。与战,破之。关索往征,不胜遂以城降,同扶汉室焉!”
    标准的英雄救美的故事。
    王桃、王悦则是卢塘寨盗贼王令公的两个女儿,以武艺与美貌而闻名,被众多男性求婚却皆不予理睬…
    至于她们怎么跟关索勾搭上的,关麟就不知道了。
    关麟唯独知道的是,四川多有关索带着王桃、王悦,夫妻三人一起守护葭萌关的记载。
    关麟更知道,这位五弟素来玩的花…女人缘极佳。
    按照后世的说法,王桃、王悦、鲍三姑娘都得是关索鱼塘里的鱼!
    而他的桃花远不止这些…
    还有个重磅的女子,尚未出现呢!
    当然,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关麟此趟来鲍家庄…是为了一物,一个埋藏在鲍家庄地下的一物。
    “弟妹,你莫要心急,维之在江夏替我守城…江夏干系重大,故而没有归来…”
    “那王桃、王悦…也跟着维之那负心汉去了么?”鲍三姑娘连忙问:“四哥…你可不许替那负心汉瞒着!”
    关索叫关麟四哥,故而鲍三姑娘随关索,往往也称呼关麟为“四哥”!
    “怎么会呢?”关麟拍拍胸脯,“咱们关家人,领兵作战怎么能被儿女情长裹挟呢?五弟是一人在江夏…”
    他甚至没有敢把关索负伤…甚至伤情还挺重的消息告诉鲍三姑娘。
    若是告诉了,保不齐这小娘子直接就要上演一出“千里寻夫”了。
    对此,关麟是佩服五弟的…
    所谓“家中鲍三姑娘不倒,外面桃、悦彩旗飘飘…”
    就俩字——牛逼!
    “那四哥此番前来,是为何事?”
    “我是来向鲍家庄借一物…”关麟的眼芒望向了鲍家庄的后院,“我记得一年前,维之被狼抓伤,伤口撕裂,高热不退,我四处寻医,无人可治,还是鲍三姑娘从庄园的地下取出一个密封的缸…说是家中有道士留下的土方子,身患重伤,伤口感染,高热不退时…服用这缸中之物!果然,维之服用过后,药到病除!那些缸,还埋着么?”
    关麟向鲍三姑娘述说的是一段往昔的故事。
    一段关麟穿越过来几个后经历的一件事儿。
    关索一如既往的深夜前往鲍家庄,要与鲍三姑娘在床榻之间论剑天下…哪曾想,那一夜被狼群盯上了,最终虽是逃到鲍家庄得脱,可身上还是被狼爪抓伤,好大一片伤口。
    关索不敢声张就派人去寻来关麟,关麟四处问医,本以为医治一番也就好了。
    哪曾想第二日伤口撕裂,关索开始高热不下,吐血、吐脓…
    关麟这才发现是伤口感染了。
    这下再寻医者,已是无济于事,而那时…鲍三姑娘将关麟带到庄子的后院,命下人挖开土,从深深的土中,挖出了一个密缸…打开后,是绿油油的一滩水,用鼻子去闻,满满的一股“芥菜”的味道。
    关麟那时候就惊喜,难道…是传说“老中医”的那个神秘的——“千古抗菌方”?
    鲍三姑娘则细细的讲述出它的来历。
    说是一个道士留下的,再往上追溯,是春秋三杰之一的介子推传授给那道士的先祖这个土方,然后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说是将芥菜日晒夜露,使芥菜霉变,长出绿色的霉毛后,然后用盐腌制芥菜,将缸密封,迈入泥土中,等多年之后开缸应用,可解一切高热病症。
    当然,鲍三姑娘又补充一句,说他爹信道…也就这么做了,埋上了二十坛…
    可若家中有人真的犯了高热的症状,还是首当其冲去寻大夫,从未有启封这密缸的心思。
    故而,这些密封的、发了霉的芥菜…到底有没有作用,鲍三姑娘也不知道。
    关麟听到这儿,只觉得惊了…
    这不就是“陈芥菜卤”了,这是我大华夏领先世界几百年…发明出的“青霉素”啊?
    关麟那时候只是惊讶,因为,在他的记忆里,发明“陈芥菜卤”的,是明代常州天宁寺的僧人,无论怎么算…也不该是在这汉末三国时代出现哪!
    当然…
    也不排除一种可能。
    毕竟,“芥菜”就是因为“介子推”而得名…
    介子推又曾割自己肉喂给过晋文公,考虑到晋文公的胃口,肯定割的不是一小块儿肉…可介子推被晋文公放火烧山给烧死后,身体比以前还壮…这是割肉过的样子么?
    那么,割肉的过程中,会不会也出现过细菌感染,高热的症状!
    会不会,他就是因为这个…发明出了这“陈芥菜卤”,只是还没来得及流传于世。
    不管怎样…那时的关麟就意识到,眼前这一缸,乃至于地下还埋着的十几缸尘封了十年之久的“陈芥菜卤”…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果不其然…
    在关麟的要求下,关索服用过后这绿色的菜汁,第二日即药到病除,高热退去。
    甚至,第三日活蹦乱跳的关索都不知道,他服用的什么,只以为是自然而然的痊愈。
    也正是因此,唯独关麟与鲍三姑娘知道…
    这“陈芥菜卤”的神奇!
    这也是关麟听闻老爹关羽中箭后,哭归哭,泪归泪,但始终怀有底气,觉得天塌不下来的原因。
    抛开一切的青霉素、大蒜素的提炼!
    ——这十年尘封的“陈芥菜卤”,它才是关麟最大的底气!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