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太子奶
作者:东人   我的1999最新章节     
    第1040章 太子奶
    依次跟众人打过招呼后,徐良第二次走进了曾经的德隆总部。
    比起上次,重新装修后,这里变得更现代化了。
    简约而时尚,如果非要用两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后来非常时髦的‘轻奢’。
    来到会议室,徐良当然不让的坐在中间的主位上。
    左手边是沈男鹏,右手边是总助李金玲。
    然后依次排列。
    “今天这次来,主要有两件事。
    第一,2006年上半年,魔都分公司管理的总资产已经超过360亿华夏币,在汉华全球17个办公室中仅次于纽约、东京、京城、新加坡、香江和伦敦。
    第二,总部整跟中芯国际谈收购,具体的谈判需要你们负责。”
    徐良目光一转。
    “老刘,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刘正鑫迅速点头答应下来。
    并购与重组是汉华证券旗下的二级业务部门,交给他也是业务对口。
    “好了,我的事说完了,你们谁还有问题?”
    众人彼此交流了一下眼神。
    分公司的大事早就跟总公司沟通过,而且有了解决办法。
    小事麻烦大老板,只会让大老板觉得你无能。
    “徐总,魔都办公室发展的很快,公司也进了不少新人。他们都比较崇拜您,所以您看能不能参加我们这个月的团建。”沈男鹏笑道。
    众人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一个好想法。
    既能拍大老板马屁,也不用被看轻。
    “你们团建在什么时候?”
    “就在这周周六。”
    徐良略作考虑后便点了点头,跟旗下员工拉进一下感情也是好事。
    而且时间上也不耽搁自己行程。
    “行,记得到时候提醒一下我。”
    李金玲点了点头。
    宣布散会后,徐良在汉华转了一圈便准备离开,就被沈男鹏喊住了。
    “徐总,有个投资我拿不定主意,想请您指点一下。”
    “还有你老沈拿不定主意的事情?”
    沈男鹏:“主要是这次的投资数额太大,而且目标企业也有一些潜藏的风险。”
    “走,去你办公室说。”
    “您这边请。”
    来到沈男鹏的办公室,了解他习惯的前者第一时间把资料低了过来。
    “太子奶?”
    “您也知道?”
    “别忘了康师傅也涉足奶业了?”
    康师傅旗下天山奶业在继承整合德隆牧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随着康师傅不断投资,再加上客隆、一号店的渠道,天山奶业不仅整合了疆省的超过一半的奶源,也发展成了全国第五的奶企。
    仅次于蒙牛、伊利和光明乳业。
    但在一些细分赛道上,有着更强大的公司。
    比如三鹿是奶粉行业的老大,太子奶是乳酸菌牛奶行业的top1。
    “你想投资太子奶?”
    沈男鹏点了点头,“太子奶为了追求上市正在联系各大投行,完成最后一轮的募资,其中包括我们。”
    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向大型金融公司募资,为的就是让这些势力人脉强横的大公司为自己上市背书。
    既减轻上市的难度,又增加投资人的信任。
    毕竟普遍意义上,顶尖金融机构看好的公司,基本不会太差。
    “你担心的地方在哪?”
    “李土春的野心太大了。
    从2002年开始,太子奶集团先后投资三十多亿元,在南湖株洲、京城密云、北湖黄冈、苏省昆山、蓉城兴建了五大乳酸菌奶生产基地,年产能达到300亿元。
    除了生产,从1998年以8888万元竞得央视标王开始,太子奶集团每年投入数亿元用于品牌推广。
    目前整个太子奶集团的负债已经突破27亿华夏币。
    虽然现在太子奶集团05年的营收已经达到20亿华夏币,2006年上半年突破13.4亿华夏币,但负债水平还是太高了。
    如果太子奶集团能一直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以他们在乳酸菌行业占比超过70%的情形,偿还贷款并不难。
    但李土春有点急于求成,想借着这次募资,以及上市融到的钱,把太子奶集团从乳酸菌单一领域发展成想蒙牛、伊利、天山这种主流奶企。
    他在株洲、密云等地大手笔投资的生产基地,就是为了扩展产品矩阵准备的。
    所以,太子奶的债务不仅不会削减,可能还会不断扩大。但高负债发展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赌博。
    不确定性太大。
    但太子奶的品牌和销量又确实是一家前途光明的企业。
    所以现在我也有些为难。”
    “放弃吧,太子奶不适合投资。
    汉华内部关于美国次贷的分析报告相信你也看到了,一旦出问题,就是全球性的危机。
    所有金融机构都会受影响。
    同样,所有高负债的公司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徐良直接道。
    当然,这只是表面的借口。
    关键是三聚氰胺。
    三鹿事件爆发,直接摧毁了华夏的奶业。
    不管是奶粉、液态奶,还是乳酸菌,凡是含奶的产品,全部受到了剧烈影响。
    虽然徐良已经打算插手这件事。
    但他也没把握是不是真的能避免这件事的爆发。
    当然,就像沈男鹏说的,李土春本人的野心和赌性也是他不看好的原因。
    他上一世为了拓展人脉参加长江商学院emba学习的时候,太子奶的商业案例就经常被提到。
    1996年,以300元起家,在尝试过卖挂历、开酒店后,36岁的南湖人李土春在株洲建立了太子牛奶厂。
    1997年,太子奶以8888万元的天价豪赌央视“广告标王”,借此在全国市场打响名气。
    一年的时间从300块到8888万,还是九十年代。
    当然,只要你是某点商业小说男主角。
    但现实不是小说。
    李土春根本没这么多钱,甚至他连入门的20万都是借来的。
    但凭借着野心和赌性,8888万一举夺得央视标王。
    徐良觉得自己的赌性就够大了。
    但在李土春面前完全不够看。
    人家20万撬动了8888万,杠杆系数444.4倍。
    简直是疯子的游戏。
    但他确实赌对了。
    太子奶的广告一经播出,瞬间成了路人皆知的明星居品,不仅轻松拿等到近10亿的订单,银行还给低息贷款,让他扩大生产。
    李土春的事业就仿佛吹气球般迅速膨胀。
    短短七年的时间,销售额就从几百万,增长到了07年的30亿,占据全国乳酸菌市场70%的份额。
    也许是太顺了,放大了李土春心里的赌性。
    为了上市,太子奶拿到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的7300万美元。
    另一方面,李土春还以个人名义担保,向花旗银行牵头的6家财团借到了5亿元无抵押、无担保的低息贷款。
    他放出豪言:“太子奶要在一年内超光明,三年超伊利、蒙牛。”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跟投行签下对赌协议——在投资后的三年内,太子奶的业绩增长必须超过50%,否则将失去其所持有的61.6%股权。
    投行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狼。
    但凡是跟投行签对赌协议的人,超过99%都被它们生吞活剥了。
    徐良上一世听过对赌成功的企业寥寥无几。
    投行见过的企业太多了,玩概率,几乎没人是他们的对手。
    李土春也不例外。
    太子奶一头撞上了三聚氰胺和次贷危机两座大山。
    还没等他从晕头转向中回过神,就碰上了在次贷中损失惨重的花旗等银团催收。
    李土春三振出局。
    至于后面发生的太子奶事件那就是另外的事了。
    沈男鹏作为汉华高层,当然看过集团内部对于美国次债的分析报告。
    但这种报告市面上很多,具体会不会爆发,谁也不清楚。
    不过大老板的投资眼光以及对危机的预见,已经有太多例子。
    他既然这么说了,沈男鹏心里也信了一半。
    “看来只好放弃了。”
    “舍不得?”
    沈男鹏点了点头,“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调查这个项目。”
    “除非你能把它直接买过来,否则我不看好太子奶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