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威加海内(终章)
作者:长歌入汉关   汉室可兴最新章节     
    组建了西征军团班子,并不代表马上就会出征,三人还要继续磨合,继续练兵,等到战马满栏、凉州成良田时,才算时机成熟。
    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刘备也不是急功近利之人。
    以他的身体状态,感觉再为大汉奋斗三十年不成问题。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而不是想着替儿孙辈把仗打完,毕其功于一役。
    刘备之后的大汉也必须是不断进取的大汉,而不是马放南山,故步自封。
    一旦故步自封,就会陷入自我内耗,恶性循环,最终腐败横生,帝国坍塌。
    刘备为西征定的准备时间是五年。
    希望五年后能够做好各项准备,誓师出征。
    订下五年,并不是拍脑门,而是马儿从出生到成年通常就是三到五年。
    三年前,时任兵部尚书的任燠就推动了民间养马政策,现在民间马匹不少,虽然大多数做不了战马,但能做驮马。
    当时还没取得凉州和关中,朝廷也没有太合适地点作为军马场。从兵部侍郎调任凉州牧的陈登,工作之一就是军马养殖。
    再有五年时间,西征的战马肯定是够了。
    章武五年(公元199年)春,刘备回到洛阳。
    戎马倥偬,转眼又是半年过去。
    将几件大事安排下去,刘备便回到宫中。
    甘氏带着糜贞、蔡琰、卞兰及几个儿女迎接刘备。
    甘氏今年二十五岁,有子刘裕,生于公元193年,今年七岁,猫狗都嫌;有女刘英生于195年,今年五岁,玉雪可爱。
    糜贞今年二十一岁,也生有一子刘丰,今年一岁,牙牙学语。
    蔡琰今年二十七岁,生有一女刘苗,今年两岁,满地乱跑。
    卞兰年龄最大,已四十岁,其子刘冲生于公元194年四月,已经六岁,聪颖过人。
    让耿奇引来诟病的就是纳卞兰这件事。刘备威严日重,大家不敢直斥刘备之非,便将矛头指向耿奇。若非耿奇谄媚,安排卞兰侍寝,怎会发生这种事?
    开始刘备还把刘冲认为义子遮掩,但随着后者年龄渐长,跟刘裕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闹得无人不知。
    刘备在卞兰暗示一次后,索性直接将她纳为妃子,给刘冲一个正式身份,省得大家在私底下议论纷纷,指指点点。毕竟,私生子的名声不太好听。
    卞兰年纪已大,也没想着能得到刘备什么宠爱,享什么富贵,她所有心思都在几个孩子身上。刘冲正式认祖归宗,曹丕、曹彰、曹植兄弟也能有个好的身份。尤其是曹丕,年纪小小,就十分热衷富贵名利,在卞兰面前旁敲侧击,各种怂恿。
    卞兰对曹丕道:“子桓,汝聪明多智,日后富贵无忧,但须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谨慎持身为上。”
    曹丕不以为然。
    曹彰身高力壮,性情耿直,心思单纯,在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里,其实反而最为安全。
    曹丕这种性格,真不知道以后是福是祸。
    卞兰也担心内向孤僻、心思敏感的曹植。也许是在邺城做人质的这段时间里受到的压力太大,曹植变得沉默寡言,心思十分敏感,还只是个八岁孩童,却终日里眉头紧锁,也不爱与人交流。
    刘冲也让卞兰隐隐担心。这孩子聪颖程度让人吃惊,又极得刘备喜爱。日后万一有个争宠之事,结局难料。
    刘备见了这么多儿女,心中欢喜,让他们按年龄排好队,认真检阅。
    刘裕打头,然后是刘冲,刘英,刘苗,刘丰。刘丰站得摇摇晃晃,糜贞拿了个小马扎给他扶着。
    刘备道:“从右到左报数!”
    刘裕:“一!”
    “二!”
    “三!”
    “四!”
    “阿耶!”
    刘丰只会说“阿耶”、“阿娘”等少数几个字,见大家在张嘴呼喊,也跟着乱喊。
    刘备大笑,表扬道:“不错!听我号令,排成纵队,兵发游乐园!”
    刘裕大声道:“是!”
    刘备迁都洛阳后,又在皇宫旁重新建了蒙学,供七岁以上儿童读书。在蒙学旁边单独建了个游乐园,规模比原来在彭城皇宫内御花园大得多,设有平衡木、绳梯、攀爬架、秋千、小型蹴鞠场等各种游乐设施,还有一大片菜园,除了供儿童玩耍外,也能提供一些劳动锻炼。
    前者大受称赞,后者则广遭批评。
    刘备坚持,众臣也无可奈何,有古板的大臣禁止自己家孩子去玩。刘备也听之任之,来者不拒,不来者不强。
    这个皇宫旁游乐园是供蒙学儿童及家人游玩的,而入皇家蒙学都是皇室和大臣子女,所以这游乐园是不对民间开放的。
    但在皇家游乐园建成前,这洛阳城其实是有几家规模小一些的游乐园,都是头脑灵活的商人借鉴彭城御花园所开设,是要收费的,广受孩童喜爱。
    让大汉的儿童有个快乐的童年,这也是刘备为大汉带来的变化之一。
    商业、手工业更加繁荣,集市更加热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活力,让洛阳人口迅速膨胀,房价也急速上升。
    皇家游乐园由虎贲卫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安检严格,凡是入园之人皆需接受检查,不得带利器入园。
    刘备一行人浩浩荡荡向游乐园开去。
    甘皇后与蔡琰等对望一眼,都露出苦笑,陛下在朝堂之上相当威严,私底下却是个慈父,将儒家所谓“父不抱子”置之脑后。孩子们都愿意跟陛下亲近。这点没少受到大臣们的劝谏。陛下见无法扭转大臣观念,便只得口头表示认可,但底下仍旧我行我素。
    甘皇后等戴上面纱,也跟随前往。
    这日不是休沐,但游乐园仍有不少孩童在。
    大多数是母亲或祖父母陪同前来。
    游乐园专门设置了大人等候区。
    刘备开始并没有在等候区进行区分设置,就是半围绕游乐园一片长凳。华歆、张昭等坚决反对,非得将等候区设置成两个分隔区域,中间用布幔隔开。
    刘备乃是悄悄前来,禁止高呼驾到。
    甘皇后等自去女士所在区域。
    众人见皇帝一家前来,纷纷跪拜。
    刘备免除了军人行跪拜礼,却一时难以免除非军事场合的这种礼节,但规定非大朝会,改为简单跪拜,不必三拜九叩。
    刘裕等得了刘备准许的手势,撒欢儿般冲入游乐园内。
    刘裕直奔蹴鞠场。
    刘备也跟去观战。
    张昭等人规定孩童家人不得进入游乐园,只能在等候区。因为一旦家人入场,就会形成男女混杂的局面,无法控制。
    他们无法限制皇帝和后妃,只能让皇帝一家例外。
    游乐园不让家长进,着实奇怪,有些孩子小,家长不跟在身边,安全性怎么得到保证?
    对刘备上述诘问,张昭等人以为可以安排卫士照看。
    孩童家人大都支持张昭等人安排,不入场。刘备也不好强迫他们入场,那样显得刘备别有居心似的,只得妥协。
    刘政之子刘简已经十五岁,早已读了小学,不跟这些毛头孩子玩了。这小学非后世小学,是与大学对应,相当于后世初中加高中。
    蹴鞠场上最大的孩子是十一岁的李绪。李绪是李通之子,曾因漏泄禁中语被其母重罚,老实了一段时间。自刘简离开这个孩童圈后,他就成了带头大哥,各种调皮捣蛋,让其母周氏十分头疼。
    李绪之弟李基九岁,也在场上。
    还有十岁的曹彰,以及荀恽、太史享、臧艾、沐昭、周邵、吕翻等孩童。
    刘裕加入其中,如鱼得水。
    蹴鞠规则是刘备制定的,基本就是照搬五人制室内足球。比赛由两队参加,每队不少于5人,其中1人为守门员。
    场上沐昭担任裁判,小脸一派严肃,执法公正,有其父当年风范。
    刘备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真正比赛起来,众孩童的性格一览无遗。
    最关注的自然是自己儿子。
    刘备发现他有些苟。
    他们队摆的是1-2-1阵型,刘裕担任中卫,经常借着前锋曹彰的冲击和掩护,突然偷袭,破门得手。
    听说他现在经常躲着吕玲绮。
    刘裕五岁前特别喜欢跟在吕玲绮这个大姊姊身后,这两年稍微懂点事,又听李绪嘀咕了两人婚事,就不爱跟她玩了。
    但吕玲绮是躲不过的。
    她有刘备特许,进皇宫跟回家一样,经常把刘裕收拾得跟耗子见了猫似的。吕玲绮已十四虚岁,自幼弓马娴熟,身量又高,别说刘裕这个七岁小不点,李绪等大孩子也不是她对手。
    刘备不在京城时,刘裕谁都不怕,只怵吕玲绮。
    刘备听了这些消息,也有些过意不去——似乎把儿子坑了。
    女强男弱,不是个好事。尤其这孩子不出意外未来还会继承皇位。莫非这孩子拿了隋文帝杨坚的模板?
    外戚擅权、女皇临朝的风险也需提前扼杀。
    刘裕不娶吕玲绮?刘备抹不开这个脸。人无信不立啊。
    吕布能专权么?大概率不可能,以他的性格,也没几个铁杆知交,在军中看似位高权重,其实是孤家寡人。西征军团里没有人会跟着他干。刘备费尽心思搭建的宣教体系也不是摆设。
    女皇临朝?看刘裕这个性子,虽然怕吕玲绮的武力,但人还是有聪明劲的,知道藏拙,会用兵法,不一定就被吕玲绮压制住。
    实在不行,就练小号呗。
    反正刘备不准备养废物儿女。
    等刘裕他们长大,人人都要去从军、做吏员、干实事,做蛀虫是不可能的。
    玩了半天,红日西斜,游乐园接近闭园时间,刘裕等孩童肚子也饿了,于是准备打道回府。
    众人再一次跪拜恭送刘备,男女分列两班。
    一个孩童突然大声叫道:“陛下救我!”
    刘备看去,却是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拼命从一个年轻女子手中挣脱,向他奔来,两条小短腿很是灵活。
    那年轻女子又惊又羞又怒,拔腿紧追,身形相当矫健。
    眼看着那女子修长的手指就要抓在那孩童顶瓜皮上,刘备喝道:“郭夫人且慢!”
    那女子略一迟疑,那孩童已冲到刘备近前,被刘裕抱住,护在身后,道:“别怕,我保护你!”
    李绪道:“还有我!”
    那女子走近,向刘备拜倒。
    刘备道:“郭夫人平身。这是怎么回事?”
    甘皇后和糜贞等人也围拢过来。
    那女子站起身来,二十来岁,身材修长,相貌姣好,英气勃勃,正是郭嘉之妻吕氏。
    甘皇后也对吕氏道:“郭夫人,对孩子还是要温柔一些。”
    吕氏忍着气道:“回禀陛下、殿下,妾根本没打这孩子,他是胡乱嚷嚷。”
    刘备问那孩童:“郭奕,你说说怎么回事?”
    郭奕眼睛发红,抽泣着道:“陛下,我娘打我阿耶,阿耶都不回家陪我了。都说大家都听陛下的,陛下你让我娘别打阿耶了。”
    众人面面相觑。
    甘皇后对吕氏道:“郭夫人,前段时间哀家不是专门跟你聊过吗?你说不动手了,怎么又如此?”
    众人皆看着吕氏。
    吕氏毫不示弱地扫视众人一眼,向甘皇后施礼道:“回禀殿下,郭君屡教不改,妾说之不听,实在忍无可忍。其实妾并未伤到郭君,小儿言辞夸大而已。阿奕,过来!”
    刘备见吕氏如此嚣张,面色很不好看,道:“奉孝忠贞为国,尽心竭力,劳苦功劳,怎能回家还要受辱于妇人?汝休要再欺负奉孝,否则休怪国法无情!”
    心中有些懊悔,这桩姻缘乃是自己促成的,莫非又坑了郭嘉?
    自己是想找个人管着郭嘉,但不能这么管啊。
    怪不得高权在那里说什么尚书经常性加班,有时还在军谋部过夜,搞得大家压力山大,都不敢正常下班。
    原来奉孝是有家不能回啊!
    听了刘备严厉的斥责,吕氏眼圈也红了,再次跪倒,伏地道:“回禀陛下,妾不敢奉诏!郭君在外浪荡,本就不该。若陛下定要偏帮,妾有死而已。”
    刘备吓了一跳:“你!”赶紧看向甘皇后。
    耿奇招呼看热闹的众人:“都散了、散了,没什么好看的。”
    众人见皇帝陛下脸色难看,不敢违抗耿奇的命令,依依不舍地散去,嘴里窃窃私语,一脸八卦不能彻底满足的不甘。
    甘皇后上前将吕氏拉起,柔声道:“妹子,郭尚书毕竟是当朝重臣,即便行为偶有不谨,也当妥善劝诫,怎可动辄伤人?
    俗话说,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妹子虽然占理,也没必要穷追猛打,一定要置郭尚书于死地。
    毕竟,妹子与郭尚书乃是夫妻,而且还要做长久夫妻,不适合那种对待敌人的做法。”
    低声凑在吕氏耳边道:“哀家上次跟你说的,务必要好好想想。驯夫譬如理政,不可一味刚强,须得刚柔并济才是。”
    吕氏脸带惭色,若有所思。
    经过了这桩插曲,刘备回到宫中,心情着实不太美丽。
    几个月后刘备巡视冀州时,还对冀州牧吕虔说及此事,让吕虔也敲敲边鼓,想想办法。
    吕虔苦笑道:“这个妹子性情比我还刚强,我也拿她没有太好办法。奉孝自求多福吧。”
    说实话当时刘备给做媒时,他还曾推脱过,就是怕害了郭嘉,没想到陛下坚持。果然,妹夫和妹子八字不合,闹得不可开交。现在都到了让陛下为之头疼的地步。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刘备与蔡琰在一起时,被问起甄宓、吴苋之事。
    蔡琰脸上带着浅浅笑容,道:“甄氏足智,吴氏有德,皆是美人,陛下为何不纳?这宫中姐妹太少,实在孤独得很。”
    刘备再是直男,也知道蔡琰只是嘴上说说,做不得数,便道:“卿兼二女之长,而才艺过之,有卿足矣,何须他人?”
    蔡琰笑得如花绽放,用心服侍,让刘备享尽温柔。
    虽然确实是“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是不可能的,蔡琰早早把刘备从榻上叫起,亲自服侍他洗漱、穿衣,打发去上朝。
    刘备揉着腰,打起精神,前往枢密院。
    这次讨论的是征讨辽东之事。
    刘备征公孙度入朝。公孙度不答。
    这就是不服,必须征讨。
    关羽坐镇幽州,就是做这个的。
    主将人选不用讨论了,刘备早就定了关羽。
    刘备考虑设一个副将,与关羽一正一奇。
    他在臧霸、徐晃、高顺三人之间犹豫,没想好选谁。
    正好听听田豫、刘猛、贾诩、郭嘉、沐并等人的意见。
    经过两次讨论,最终确定徐晃为副将。
    徐晃与关羽是老乡,两人脾性相投,一见投缘,适合在一起搭班子。
    宣教还是武周,参军周林。
    公元199年夏,关羽、徐晃兵分两路,合计十万大军,东征公孙度。辽东震恐。
    秋,大军将至柳城时,突然转而向北,直扑饶乐水。
    徐晃为先锋,率骁骑、黑山、折冲及幽冀骑兵三万多骑,突入东部鲜卑。
    素利等仓促迎战。
    徐晃阵斩素利,大破东部鲜卑,杀万余人,鲜卑残众远遁狼居胥山以北,后逐渐与丁零等融合、消亡。
    徐晃东下,与关羽两路合击乌丸。“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以下,降者二十余万口”。
    公元200年春,关羽、徐晃顺大辽水南下,先破玄菟郡,然后兵围襄平。
    夏,关羽拔襄平,斩公孙度。
    刘备北巡,经冀州,至幽州,命令关羽、徐晃继续东征。
    关羽、徐晃大破高句丽,攻下国内城,在公孙度死后仍负隅顽抗的乐浪郡见大势已去,投降。
    关羽继续南下,花了一年时间征服三韩,重设真番郡和临屯郡。
    刘备至涿县,见旧址桑树,仍旧亭亭如盖,回忆起三十几年前儿时之事,不由痴了。
    人生如梦,汉室终兴。
    庶几无憾矣!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