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低调创立
作者:新安小胖A   重生从努力当学霸开始最新章节     
    正是因为深刻感受到东南亚对华人的不友好,国鹤年才会逐渐将家族基业向北移,先转移到香江,之后,再逐渐北上投资内地。
    刘文正准备为锂电池产业做资源储备,自然离不开跟全世界各地的政商势力打交道。这些资源利益虽然未必有石油那么大,但也不是简单的投资就能摆平各种问题。正是因此,刘文正准备拉海外华商,组建一个类似于嘉能可的公司。
    嘉能可就跟金融行业的高盛一样,在全世界各国都非常活跃。有金融的地方,就能看到高盛。而有资源的地方,就可能看到嘉能可。
    而嘉能可的模式,就是拉拢全世界各地有政治、人脉资源的人加盟,让这些合伙人,摆平各矿产资源所在地区的各种问题。
    虽然,嘉能可仅成立于70年代,但是发展却是非常神速。几十年来,在国际上兼并收购大量的优质的资源矿产,无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嘉能可都敢做。虽然,其公司负面新闻不断,但在后世其不仅仅在全球煤炭、铜矿等等资源方面,拥有巨大的话语权。而且,在锂矿、钴矿、镍矿等等跟充电电池相关的有色金属领域,更是掌控了绝大部分优质的煤矿资源。
    刘文正虽然主业不是能源和资源产业,但是,未来无论是能源,还是资源的价格,都比现在要昂贵的多。
    所以,现在大规模布局资源和能源产业,未来三十年内,都看堪称是好生意。锂、钴、镍那些稀有的有色金属,不仅仅是大有前途,而且,全球的资源有限,是出于供不应求状态。
    现在不早布局资源,即使未来掌握了核心技术,也会因为资源方面,被人卡脖子!
    虽然,很多人觉得海外华人一盘散沙,各顾各的利益,不会顾及族群的集体利益。
    但是,刘文正觉得这主要是没有组织好,yt人以前同样是被虐的几千年。但是,后来挨打的次数多了,懂得抱团的道理,最终,yt人成为了世界是最抱团,也很难被欺辱的特权群体。
    普通华人,刘文正觉得自己未必有能力组织好,但是靠着商业网络,优先考虑跟华人资本合作,企业雇员的选择,也是优先考虑华人,长以此往,也能凝聚不少的力量。
    现代社会穷人也许很难团结,但有钱人再加上种族相同,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反而更好团结一些。
    1987年7月,香江。
    一家名叫做“香江元素周期资源有限公司”悄无声息的低调注册了。
    这家公司的体格确实不小,光是注册资金就高达100亿港元。如果把这个消息放出去,肯定会让媒体震动的。
    但是,这家公司出乎意料的,并没选择大张旗鼓的宣布资本实力,而是很微妙的选择了沉默,成为了一家罕见的隐形公司。
    当然了,想要去查肯定还是能查到这家公司的实力的。但是,相关的银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肯定不会轻易泄露客户的信息。
    元素周期表公司一开始的股权比例,刘伟正代表刘家投资了50亿港元,占据50%股权,另外,钟健投资20亿元,占20%股权。剩下的30%原始股则有国鹤年吃下。
    公司的冬事长自然是出资最多的刘伟正担任,国鹤年和钟健都的担任副冬事长和执行冬事。
    当然了,公司作为一家有色金属开采、加工为主的公司,但目前却没有半点矿产资源。所以,元素周期表公司需要靠着国鹤年的人脉资源,去运作国际矿产资源的投资和收购。
    当然了,像是石油之类的资源,自然是玩不动的。
    元素周期表公司的目标,主要就是以收购稀有金属矿为主。
    当然了,煤炭、铁矿、铜矿之类的资源,只要有利可图,也是可以吃下的。
    公司的发展路线,基本上是以矿养矿,通过资源开发和销售获得现金流,然后,再继续去买矿。
    当然了,收购过程中肯定会产生巨额的负债。但是只要把握好节奏,应该能够像嘉能可一般,成为世界范围内,成长速度最快的资源巨头!
    当然了,即使是短期内出现资金链紧张,甚至出现被挤兑的问题。
    只要,公司背后的股东有足够的资本可以救急。那么,这个贪吃蛇的游戏,一定能够继续做的下去。
    毕竟,现阶段全世界的资源价格,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不算太贵。只要囤了大量的矿山,只要资金链不断裂,长期来说都算是一门好生意。
    至于,元素周期表公司的总经理职位,几大股东商议半晌后,决定邀请冬氏家族的冬建成前来担任。因为,资源行业肯定是需要跟航运业的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没有运输物流,资源再好,也不能变现成利润。
    全球航运市场从70年代末一直绵延到90年初的运力过剩,导致全球的船王和航运业都遭到了重创。
    其中,冬氏家族的创始人冬浩云生前却是一意孤行,不断的投资建大船,已经拥有150艘超级巨轮,东方海外公司的运力达到1000万吨之巨,跟薄玉刚一样,成为了世界级的船王。
    香江一座港口城市,却拥有两大世界级的船王。每个船王掌握的运输实力,甚至不亚于sl的远洋船队的吨位。在亚洲范围呢,东瀛的航运实力,也不能跟香江两大船王相比,这种气魄,确实令人震惊。
    但是这种做法,却是给东方海外公司带来了200亿港元的债务。若是航运业处于景气阶段,自然是每问题,但问题是,全球的航运业,处于供大于求,严重过剩阶段。所以,负债太多的航运巨头,遭遇到订单规模下降和需要偿还的贷款利息不断增加的双重压力。
    冬船王去世后,其子冬建华、冬建成兄弟回港,开始接收生意。但是,无穷的债务压力,迫使其公司持续巨亏。并且,超过150多名有名有姓的债主,不断上门逼债,让冬氏兄弟狼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