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暂且搁置
作者:放羊小星星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     
    在丁谓的刻意搅局下,这场迟来的朝会最终以‘失败’而结束。
    王曾一系,没占到什么便宜,丁谓一系,同样也没吃亏。
    兴学之议,暂时悬而不决。
    毕竟,丁谓一系的人不是无端反对,他们拿出的数据,全都是真的,所有的帐籍,三司皆是有据可依。
    另外,官家最初提到‘兴学’,也是以‘裁军’为前提的。
    如今裁军才刚刚开始,连具体的成效都没见到,越过‘裁军’的盈余,直接‘兴学’,是不是太过超前。
    如果真这么做,这不是典型的寅吃卯粮吗?
    今日吃明日,明日吃后日,如此反复,最终的结果只会是无粮可吃。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朝议之所以没有出结果,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李杰没有明确的表露态度。
    做大宋的官,必须要习惯一件事。
    朝令夕改!
    官家不表态,是不是表明官家反悔了?
    这个问题,没人敢问!
    天子,九五之尊,口含天宪,岂能毁诺?
    所以,大臣们只能靠猜。
    猜对的人,将赢得天子的青睐,这是官场的潜规则之一。
    而李杰不表态的原因也异常简单。
    一个不会化大饼的领导,不是一个好领导。
    兴学之事,当然要做。
    八零九零出生的人哪个没听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标语?
    但现在的科举制度,李杰并不喜欢,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如为百姓干一件实事。
    当下的绝大多数官员,都是嘴强王者,文章诗词,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实务能力,却一个比一个奇葩。
    所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而且最好是跟着‘兴学’一起改。
    放眼古今,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都是适用的。
    改变以‘诗赋’取士的阻力,将会非常大,虽然庆历新政唯一保留下来的政策是‘科举重策论,轻诗赋’。
    但现在还是乾兴元年,距离庆历年间尚未二十余年。
    二十年,足够一代人彻底成长起来。
    相比于范仲淹这一代人,现在的执政班子政风更加趋向于保守。
    似王曾,他接受的是岳父李沆以及伯乐王旦的思想。
    吕夷简虽然要开明一点,但也有限,严格来算,他亦是保守派的成员。
    而丁谓、王钦若等人,倒是没有具体倾向性。
    上面喜欢哪一派,他们就是哪一派。
    这也是李杰没有免掉丁谓的根本原因。
    忠臣有忠臣的用法,奸臣有奸臣的用法,身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必须要将利用率提升到极致。
    连油炸过手,都要炸出几两油来,何况是人了?
    其实,相比于王曾等人,李杰反而觉得丁谓更加好用。
    只要是在掌控范围内,任凭丁谓怎么蹦跶,也逃不过他的五指山。
    脏活,累活什么的,交给丁谓、王钦若等人,准没错。
    真宗在位时,也是这么干的。
    东封西祀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王旦不配合,哪有王钦若、丁谓上位的机会?
    清流确实让人放心,可有时候清流也固执的可变,一旦触及到底线问题,纵是舍掉官身,也不会轻易妥协。
    最知名最高的莫过于海瑞。
    当然,清流不是不好,如果世间人人皆是‘海瑞’,那距离‘天下大同’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但这可能吗?
    不可能!
    大公无私的只是少数,正因为少,才显得格外珍贵,才会名流千古,才会大规模宣传。
    有私心的,才是绝大多数。
    所以,用清流也得讲究方式方法。
    寒冬腊月的这场朝会,就像是一盆冷水,浇灭了许多人心头的热焰。
    丁谓是首相,他一直从中作梗,即便王曾等人想发力,也使不上劲。
    朝堂上丁谓的党羽太多了。
    山陵礼刚结束那会,很多投机取巧之辈都是持观望态度的。
    毕竟,山陵礼毕,宰相是有辞位的传统的。
    然而,丁谓却没这么干。
    那段时间,不少朝臣私底下都在骂丁谓‘贪恋权位’。
    而这还不是最让人意外的。
    让朝臣们倍感意外的是官家的态度。
    官家似乎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对于此事,朝臣们私下也给官家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
    幼冲之年的官家,不懂这传统也正常。
    然后,朝臣们便寄希望于太后。
    官家年纪太小,不懂,情有可原。
    太后总该懂吧?
    结果,太后也是默不作声,好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左等右等,始终没能得到丁谓辞相,眼瞅着乾兴元年都快过去了,丁谓仍在坐在相位上。
    看到这诡异的局面,某些人慢慢就把持不住了。
    丁相这是要连任啊!
    此时不凑过去,还待何时?
    万一被旁人抢跑了,届时不是亏到姥姥家了!
    故此,和年初那时相比,虽然王曾和吕夷简分别占得一个相位以及一个参政。
    但丁谓的党羽却没有减少多少。
    反倒是有着增加的趋势。
    ……
    ……
    ……
    一转眼。
    新年的脚步悄然临近。
    冬至、岁节(春节)、寒食乃是传统大节,自太宗时期开始,每逢三大节,天下官员皆能享受七天假期。
    即提前放假三天,节日过后再放三天,总共七日。
    (ps:宋朝除了三大节,还有五中节,分别是圣节(皇帝生日)、上元、中元、夏至、腊日,中节放假时间是三天。
    令还有‘十八小节’,具体日期就不写了,多是以二十四节气为节点,小节放假一天
    这些节日是旬休之外的,旬休+节日,休息天就有将近百天,另外还有忌日假(分国忌、私忌)、外官上任假,即去外地任官前给部分假期。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
    还有婚嫁假、丧葬假、探亲假、病假等等,五花八门的假日。
    小星星查这些的时候,反正觉得挺‘震惊’的,所有假期叠在一起,做一休一了属于是)
    百官休沐,朝中政事几乎处于停摆的状态,即便关要部门都有值班人员。
    但摸鱼这种事,又不是现代人专属的。
    古人,也是会摸鱼的。
    虽然李杰很想让朝中诸卿提前一千多年享受‘996’福报,但在这个以礼治国的年代。
    强推‘996’,怕不是取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