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纳撒尼尔·格林狠心放弃救援奥黛丽,接下来还要面临一个更艰难的抉择,要不要援救德林镇?
选择救援,康华利兵团就会相机而动,大举南下,将格林的部队也包围在德林镇,一网打尽。
放弃救援,格林暂时还能保住手中的主力部队,但是失去了根据地,这支前景黯淡的流浪兵团今后也掀不起多大风浪,无非多苟活一段时间。
……
康华利将军没有继续追杀西进的大陆军,主力部队就地驻扎,只派出一支骑兵旅南下追逐奥黛丽的人马,这一反常举动立刻引起对手的警觉。
事实上,纳撒尼尔·格林和锡安姐弟心里清楚,在强敌面前最忌分兵,却还是走出了这步险棋,主要就是为了招兵买马,抓紧时间壮大自身的实力。
斐真人在亚尔夫海姆攻城略地,进展快到超出想象,远东和迦南都还没有准备好直接出兵干涉新大陆的战争,王子港和莱顿城就相继陷落,令两国执政当局感到措手不及。
为了保住革命者在南方的最后火种德林镇,自从8月以来,迦南和远东都加大力度为大陆军输送军用物资,派遣志愿兵赶赴新大陆参战的议程也已经启动。
大量军用物资装上飞艇,在空军护航下日夜兼程,一部分送往大陆军在北方的总部锻造谷,更多的则直接运至大陆军在南方的根据地德林镇。
正是得益于这些来自国外的援助,小小的德林镇才能养活近两万难民,还为各地前来投奔的民兵提供了充足的武器弹药。
除了食品和武器装备,在远东接受训练、学成归来的两千名亚尔冈京部落阿萨族战士,外加两百名担任教官的远东老兵,由康蒂·波瓦坦负责带队,也在不久前乘坐飞艇抵达德林镇。
这支留学归来的土著部队,在远东接受了先进且全面的思想与军事训练,还装备了先进的武器,包括远东1622式气步枪、魔导手雷和掷弹筒。
奥黛丽的骑兵旅匆匆前往德林镇,主要目的就是去接收迦南与远东援助的武器弹药,将德林镇新招募的民兵团收编入伍,顺带与康蒂领衔的特训部队会师。
其次,在德林镇西部丛林沼泽地区的其他种族,包括妖精领主席德-莉雅楠治下的妖精和精灵,沼泽中的“冷血部落”蜥蜴人,深林谷的食人魔一族,还有饱受征服教团迫害、矢志向伊萨克·胡克复仇的半人马“铁蹄部落”,也都有意与大陆军结盟,联手对抗斐真侵略者。
格林将军需要与这些土著势力接洽,故而率领主力部队沿依芬河向西挺进,沿途将穿过妖精、精灵、食人魔、半人马等族群的领地,吸纳他们加入到自己的部队。
正是出于这两个目的,格林将军才决意兵行险招,与奥黛丽分头行动。
至于托马斯·康华利的算计,其实正合格林将军的心意——他本来就打算在德林镇与康华利兵团决战。
如今他更担心的是奥黛丽的部队,能否顺利摆脱“血腥王子”班尼斯特·温斯洛普率领的精锐骑兵旅的追杀。
事态的演变出乎格林将军意料,奥黛丽可不满足于仅仅是把部队平安带到德林镇,还在策划打一场漂亮的反击战,给那位傲慢残暴的“血腥王子”一个下马威。
1629年9月14日下午,在德林镇西北方约八十里处,奥黛丽与从镇上赶来的援军胜利会师。
援军总共四千余人,包括两千名从周边乡村集结过来的民兵,骨干力量则是三天前才乘坐飞艇从远东归来的特训部队,兵力也是两千人,清一色是出生于亚尔冈京谷地的阿萨族青年。
在德林河畔会师的两支部队,指挥官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将,这在当时的部队里还是很罕见的,一时传为佳话。
这是奥黛丽·罗森塔尔·锡安与康蒂·波瓦坦的初次见面,但是她们有一位共同的好友,故而早就听说过彼此的事情,见面后很自然的聊起了她们都很熟悉的那位法师先生。
两位女士的谈话,很可能涉及大量带有揶揄意味的吐槽成分,致使远在幽暗地域的某人连打了好几个喷嚏,怀疑有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
与锡安姐弟熟悉了以后,康蒂坦率地告诉姐弟俩,自己只在寇拉斯堡军事学院接受了一年培训,欠缺实战经验,第一次带领数千人马上战场,心里着实没底,所以接下来这场仗要怎么打,她还是得听锡安姐弟拿主意。
奥黛丽被康蒂的真诚打动,就把作战计划和盘托出。
算上新加入的民兵和特训兵团,目前奥黛丽手中的总兵力已经达到7000,两倍于身后的追兵。
在这种拥有优势兵力并且占据地利的局势下,奥黛丽认为继续朝德林镇方向撤退不是一个好选择,不如就地驻扎,与班尼斯特·温斯洛普正面较量。
年轻人冲劲十足,天不怕地不怕,奥黛丽这个大胆的计划得到了弟弟和康蒂的支持。
老成持重的格林将军,最初收到奥黛丽发来的请示时还有些犹豫,担心她的计划风险太大,更担心奥黛丽本人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自己无法向锡安王室交代。
然而在奥黛丽的一再请求下,格林将军被这位公主殿下顽强的战斗意志打动,最终同意按照她的思路,就在德林河湾打一场反击战!
为什么要选择在德林河湾的荒野中与敌方精锐骑兵旅正面开战,而不是继续后撤,躲进堑壕背后固守德林镇?
这一看似不合理的决定,正是奥黛丽别出心裁的地方。
她麾下的这支部队,将近半数士兵是没接受过正规训练、战场经验几乎为零的青少年民兵,战前热情高涨,一上战场就发毛,听见对面敌人的枪声,立马跑的比兔子还快!
要怎样调度,才能使这些“菜鸟”在战场上尽可能发挥出战斗力,而不是拖后腿?
奥黛丽思来想去,最后硬起心肠,决定采取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方式解决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