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东极哨所,哨楼上,两名战士胸挂自动步枪,迎着东方目光警惕。
一千多公里外的达利安造船厂的一个船坞里,五条军舰的建造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几十辆大巴车以纵队的方式开到了船坞边上的大空地上,依次停下,很快就把大空地塞满。车上的换班工人有秩序地下车,按照编组列队,按照顺序前往准备区。
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每天三次换班,每一次都迅速无比,纪律严明。
时间走到了7时整,换班工人继续以固定班组的形式,有条不紊地和当班的班组换班,建造进度没有停滞,做到了无缝联接。
随后,被换下来的夜班工人被几十上百辆大巴车接走。他们可以好好地休息上一整天,次日早晨的这个时候再过来换班。
这是达利安造船厂的日常。
五条军舰正在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进行着建造,是同时建造,排队下水,分别服役。外国卫星的每一次过境所拍摄到的图片,都会让他们的情报机构陷入沉思。
也许只是一夜之间,中国海军的总吨位就会增加几万吨。
在同时建造的五条军舰可不是千几百吨的小船,而是正儿八经的六七千吨以及上万吨的驱逐舰。
当然,在很多国家的海军装备序列里,千吨级的军舰已经是助理的。而在中国,千吨级的056型护卫舰,一年能够下水二三十条。即便如此,海军还嫌弃建造速度不够快。
与达利安造船厂位于同一个经度的吉安南造船厂,这里的工作节奏与达利安造船厂无异,有时候会更快一些。在无比巨大的干船坞里,一条目测排水量有约九万吨的航母上,同时有上千名工人以及工程师在工作着。
今天的吉安南造船厂比其他时候更加忙碌,且严肃。因为大型载机舰艇项目将会在今天迎来最重要的建造节点之一——安装第一条电磁弹射器。
尽管同时有好几条几十万吨的商船也在这个船厂的其他船坞建造,都不能与大型载机舰艇项目的重要性相比拟。
上到部队项目总指挥和集团老总,下到参与这个项目的工人,全都严阵以待,甚至很多轮休的工人都到了作业区的指定区域里等待着。三班倒,工人和工程师几千人,今天起码有三分之二在作业区,一部分是作为预备队。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员在生活区里待命,随时可以支援过来。
这和打一场战役没有什么区别。
弹射系统是最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之一。在不可或缺名录里,该系统是排在第一位的。
方觉民以及他的团队,两天前就全员抵达了这里,此时已经在航母上紧张地进行着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上午八时整,总指挥下达了安装命令。
各个团队、编组,完美配合,安装第一套电磁弹射系统。大量的前期工作早已经完成,今天需要安装的是几个有代表性的控制性的组成部分。
八个小时之后,在夜幕降临之前,方觉民团队完成了最后一次检查,向总指挥报告安装成功。总指挥向大型载机舰艇工程所有参与人员正式宣布了这个消息,整个船厂低调地沸腾起来。
这意味着,安装工序没问题,标志着,大型载机舰艇工程的进度将会得到大大的加快。
方觉民尤为感慨,且感动。
在此前十五天里,试验训练小组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总共进行了8500个飞小时的弹射起飞,人均每天8.1个飞行小时,一共进行了3885架次的弹射,每人日均弹射起飞架次达到了惊人的37次。
其中,最多的一天里,试验训练小组进行了380次的弹射,远远超出了指标要求。
按照世界上使用航母经验最丰富的美国航母历年来的实际作战数据,当然,这个数据不是公开出来的,而是真实的。
日均起降架次超过120,基本上就是一条大型航母的舰载战斗机出动高峰值了,紧急情况下也有达到160架次的。但是航母的舰载战斗机部队作战效率和持久性,不单单取决于弹射系统,还和弹药、油料储量以及维保小时有密切关系。
因此,当电磁弹射系统经受住了连续不断的380次弹射后,经过例行检查保养后,依然能够继续进行后续的不少于260次日均弹射次数,而没有发生故障,已经完全能够体现出这个系统的可靠性。
保险起见,每天260次弹射以上的频率一直保持到第十五天,直到最后一刻的大检查里,电磁弹射系统依然状况良好,方觉民这才在报告上签了字,肯定了电磁弹射系统达到了上舰标准。
第二天,方觉民团队立即转场到了电磁弹射系统的厂家那边,根据最新的数据来进行改进、调整,只花了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套电磁弹射系统的改进调整工作,立即运往了吉安南造船厂。
于是便有了此前的一幕。
消息传到了试验基地,试验训练小组如释重负之后,便是激动不已。也是在同一天,冬季的第一场雪飘落了。与此同时,歼-15b新改发动机的高强团队全员冒着大雪全员抵达了试验基地,对四架歼-15b的新改发动机进行了例行检修。
高强说,“按照你们这样飞,再扛造的发动机也遭不住。你是不知道,航空发动机和汽车用的发动机,本质上没有很大区别。什么意思呢?就好比汽车发动机最吃力的阶段是起步阶段,速度起来了反而负担小。”
“同样的,常年累月在市区跑的车子,是肯定没有经常跑高速的车子发动机好的。航空发动机一样,起飞的时候负担最大,即便没有开加力。当然了,你们这样的强度对于测试我们的新改发动机的耐用度是好事。”
听了高强的话,李海笑着说,“高工,等天气好了,我们干脆给你测试一下一万小时寿命。”
高强扯着嘴角笑了笑,说,“天气不好就不能测试了?我们在地面同样可以测试,用不着上天。”
一句无心之语让包括李海在内的试验训练小组都沉默了。高强的确是无意的,他的本意是,新改发动机的寿命时限可以在地面做,的都是这么做的。说天气不好,是基于他们自身的情况来说,没有想到这会戳到飞行员们的心窝子。
“天气不好就不打仗了?”
“你们是军人,想过日子回家过!”
“人家就是挑你睡大觉的时候来打你!”
师父这句话在李海的耳旁不断地回荡着。
高强眼里全都是他的新改发动机,这是他第一次完全负责的项目,也是国内首个此类航空发动机项目。
他不搞矢量,也不搞多路喷管,就盯着超机动来搞。起初,除了他,团队其他人都没有信心,是他一个人顶着推着项目往前走。在十字路口时,他一个人坚持一个方向,领导以及他团队的其他人,都认为应该稳扎稳打先夯实基础再图其他。
结果证明,高强是正确的,他的思路是没错的。在超机动的基础上,还延伸出来了一定程度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这让高强信心大增。
此前,在得到了李海的肯定之后,他立即回去埋头苦干,在新改发动机的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锚定超机动和超音速巡航这两项能力。
此时,他根本没有注意到李海等人的脸色变得很难看。就连朱炜和洛隼,那嘴角都是微不可见地抽动着,心里苦。
李海看向维修机库外,那大雪飘荡着,不知疲倦地往下落,外场就像是被蒙上了一层白布。
他想起了师父当年在北库场站,每当到了雪季,师父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地面的难题,顶住了极大的压力在低气象条件下搞高强度作战训练。
十年前,师父他们那会儿还是飞的二代机,是歼-7的早期型号!居然在雪季的低气象条件下搞峡谷穿越飞行。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全员的战斗力被榨干了出来。
眼前的雪,还达不到当年那个低气象条件,正如高强所说,天气不好就不能搞了?
几位试验训练小组的飞行员默不作声地离开了维修机库,坐上了通勤车往内场去。一路上大家都没有说话,有的看着窗外,有的双目无神地望着前面,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情绪都是因为高强的那一句话。
全天候作战喊了那么多年,可是,真正做到了吗?
极恶劣气象条件下起飞作战,在座的每一位都进行过,但那样的情况是极少的。真正做到了不管天气如何随时可以起飞作战了吗?
高强团队进驻维修机库时,已经是十五天超高强度弹射起飞后的事情了。这一天冬季的第一场雪也飘落了。
四架歼-15b的新改发动机都到了需要进行例行检修的时限,试验训练小组在拼了命完成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