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大明全面改革之初
作者:执笔见春秋   大明皇长孙最新章节     
    大明京师。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航行,南巡大军终于是回来了。
    朱元璋回到皇宫后,就立即召集六部尚书,还有朱英一起,查看这小半年大明的情况。
    因为权力下放的缘故,哪怕是没有皇帝处理政务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运转。
    需要皇帝亲自审核的事务并不多,要么是牵扯到边关军防,要么就是册封爵位之类的。
    六部尚书小心翼翼的把统计出来的政务交给陛下。
    朱元璋则详细的查看着。
    原本空缺的礼部尚书,现在也有了人选。
    是之前的礼部侍郎任亨泰。
    按照目前的官职升贬,不再是先前想怎么提拔就怎么提拔,跳级升官现在已经被取消,每个品级的升官都需要有政绩的支撑。
    唯独皇帝手中有特别任命权。
    当然,这个权力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英,都不会轻易使用。
    “很好,看来咱出去的这段时间里,诸位爱卿还是把心思放在政务上,没有让咱失望。”
    约莫半个时辰左右,朱元璋终于是看完了六部的统计资料。
    下边的六个最小都有五十岁的老头,一个个就像是交上功课的孩子一般紧张。
    直到听到陛下开口,这才是在心里轻松下来。
    “除开这本职工作,诸位爱卿可还是有其他事上奏。”朱元璋放下奏疏后问道。
    六位尚书相会对视一番,最后谁也没有开口。
    现在算是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大明各边关基本上都比较稳定,周边小国要么是受到大明的打压,要么就是有海外藩国镇守,基本上不会侵犯到大明来。
    一些自己能够解决的小事,六部尚书也不会特意上奏给自己找麻烦。
    在现在大明经济高速腾飞的阶段,大部分百姓的幸福指数还算是比较高的,基本上只要能干活,不说吃穿不愁,至少不会有饿死的情况出现。
    群英商会落入地方,极大的增强了地方官府的营收能力。
    有些小地方闹灾荒的,也能迅速控制住局面,不至于出现大批流民。
    现在讲究政绩的同时,京师这里有特别监察司每天都是在大明全国进行走访。
    碰上那当地胡作非为的,直接就是上诉地方布政司。
    总的来说,现在的大明小问题还是存在,但大的问题基本上都已经处理掉了,不至于影响国本。
    “大孙来说两句,对于今年的一些安排和规划。”朱元璋半躺在椅子上,神情放松的吩咐道。
    现在他已经是安详天年,也就是看着大孙如何执政了。
    朱英点点头,心中组织了一番言语后开口说道:“对于今年,本宫有三个想法,希望是六部帮忙落实下来。”
    太孙一开口,六部尚书顿时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朱英继续道:“首先是关于军队上的问题。”
    兵部尚书茹瑺不由多了几分紧张。
    因为现在虽然还有五军都督府,但基本上的军务都落实在兵部了。
    朱英看了眼茹瑺说道:“目前军队的士兵们个体素质良莠不齐,甚至还有一些军官存在吃空饷喝兵血的情况,在这一点上,本宫希望茹尚书能够成立兵部纠察司,专门对这方面的情况进行内部审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站在我们的角度上看,或许一个卫所,一个千户所算不得什么,但是这等事情,极其容易传染。”
    “有那百户千户,看着邻边同僚大发横财,自己这边却苦哈哈一般,心里自然就不会平衡,很容易也参与其中。”
    “这等风气一旦扩散开来,对于我大明军队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直接动摇国本。”
    茹瑺连忙回道:“请太孙殿下放心,臣返回后立即召开会议,成立内部纠察司,清理天下卫所之蛀虫。”
    朱英微微颔首:“除开贪污腐败这方面,兵部还有两点要同时进行。”
    “一是关于士兵退役问题,这一块要定出个年限出来,如若是有些士兵都已然五六十了,还在军队里面,这就影响到了军队的战斗力。”
    “我建议底层士兵如若无法升任军官的情况下,应该是在四十岁之前退役,这样不会对其后边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包括是总旗,百户,千户,茹尚书都要商议个年限出来,尤其是千户及以上,不能是有尸位素餐的情况发生。”
    “其次,关于士兵退役再就业的问题,一定要妥善安置,这方面地方官府应该予以配合,在吏员,衙役等方面的招收上,应该是以退役士兵优先选择。”
    “许多士兵们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入了军队,现在贸然退役身无一技之长,又兼之武艺傍身,如若轻视则会引发地方混乱。”
    “但是,对于半辈子献身于军队的士兵,朝廷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茹瑺连忙回道:“臣明白,臣一定仔细安排。”
    朱英看了看其他几位尚书吩咐道:“关于退役士兵安置问题,不仅仅是兵部的责任,包括户部,工部,礼部,刑部,礼部,都要予以配合。”
    “不要小看这退役安置,这涉及到军队战力,士气,甚至关乎到战场之成败,只有我们把士兵们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其上阵杀敌之时,才敢于无畏效死。”
    六部尚书齐声回道:“臣等谨遵太孙令旨。”
    朱英接着说道:“最后兵部这里,还有关于今年征兵的问题。”
    “目前我大明有兵两百余万,虽说有军户制度,可自行生产,但在往后更要注重士兵个体素质,不能是什么牛鬼蛇神的都招收进来。”
    “往后征兵当注意,品行恶劣者坚决不收,尤其是犯过事者,哪怕是个人武艺再是优秀,军队也不能容下这等害群之马。”
    “往后我大明罪犯,只叛入劳役改造,不得有罪从军,关于这一条,当写进我大明军规之中,任何人不得违背。”
    在朱英之前,有充军的说法。
    犯了律法的,就丢到边疆充军。
    这样的行为,极大的损害了军队在百姓之中的印象,在许多百姓的眼里,军队里的士兵跟罪犯是差不多的概念,更是有良家子不从军的说法。
    其实这样的行为,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士兵本身的待遇很差,而军队里不管是贪腐还是欺凌的情况都非常严重。
    这也导致朝廷征兵困难,加上兵役强行征召,使得军队从来就没有在百姓里有好印象。
    目前大明经济上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朱英要做的就是把现在军队进行整合,尽力提高军队整体战斗力,并且以服从纪律为先。
    招收士兵的方向,更是要面向于就良家子。
    因为只有这样,军队才能更加听从命令,可以更好的掌控在皇权手中。
    “臣等谨遵太孙令旨。”
    这一番话说完,六部尚书皆是起身作揖。
    他们更加感受到太孙殿下要对军队进行整改的决心。
    而聪明人其实都能明白,按照这样的改革下去,往后大明军队的纪律性,战斗力,都将会节节攀升。
    其实朱英的改革,并不算神来之笔。
    许多聪明人,早就已经有这样的举措,甚至于历朝历代的名将里,只招收良家子的行为很是普遍正常。
    但是只有朱英,作为未来之皇帝,把这一条真正的写进到军法之中。
    也只有朱英,是要把全国的士兵都变成这样。
    当然,其实历朝历代也有皇帝有着同样的想法,只是他们只有想想的份,而不能像是朱英这样制定下来。
    毕竟在大明先前的朝代,话语权基本上都掌控在世家的手里,皇帝稳不稳,靠的不是百姓跟军队,而是世家的支持。
    能够达成这一点,也只有大明了。
    或者说只有现在的大明。
    如果不是朱元璋的时代,几乎不可能有这样的优渥条件,哪怕是朱棣都能难完成这样的改革。
    要是到了明中叶,朝野官员开始腐朽,就更加不用提了。
    可以说上千年来的皇权社会,只有在朱元璋目前的这个时间点,甚至要考虑到朱英对于大明经济的帮助,才能达成。
    任何其他皇权时代,这样的事情都只能是空谈。
    朱元璋看向大孙的眼里带着浓浓的欣慰。
    他感觉到,自从这次南巡之后,大孙有了很大的转变。
    在先前的大孙,会把很多心思放在商业之上,且对于政务处理也比较备懒。
    每日就是想着忙里偷闲,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不可否认出了很多计策让大明的经济变得繁荣起来,也很好的解决了权力上的分割。
    但有一条,朱元璋虽然从未说过,但心里有些可惜。
    那就是大孙并没有给他那种皇帝的感觉。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受。
    并不是谁都能有皇帝样,有些人戴上皇冠,会给人一种沐猴而冠的感觉。
    或许是气质,或许是其他方面。
    但今日的大孙,在吩咐群臣的时候,是真正的让朱元璋感受到了皇帝威严,智慧。
    这才应该是往后大明的皇帝。
    他老了。
    他最想看到的,就是自己继承者的优秀,能够在各方面都可以超越自己,要能够把控好国家大势。
    朱英这边自然不仅仅是兵部方面。
    其中尤其是工部,关乎到蒸汽机的问题。
    “工部议会过后发个公告,由给事中传告我大明各府城,县城,乃至于乡村之中。”
    “如今朝廷正值大建设之际,号召天下匠人汇集于京师之中,但凡有手艺傍身,通过当地官府验证者,进京乃至于返京之路费,皆由朝廷负担。”
    这一次,朱英要聚集大明之全力,将蒸汽机这个东西开发出来,真正的应用到实际中来。
    哪怕是这样的告示,会导致出现一些浑水摸鱼之辈也无所谓了。
    只要能开发出蒸汽铁甲船,那么大明未来将会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工部这边的匠学堂已经是有两年了,也为大明提供了不少匠人。
    但实际上朱英缺少的,是研究员,是科学技术人才,甚至是科学家。
    这些还有些遥远,目前大明的底层知识构架,还停留在四书五经方面,这并非是几年就能解决的问题。
    现在西方的文艺复兴已经开始,如果能够尽早搞出蒸汽铁甲船,那么便意味着东西方的遥远距离将会被大大的缩短。
    中原数千年来,在各方面的文化意识形态,包括是各种技术确实是领先世界。
    但朱英也不会盲目自大,或者去压制西方发展。
    不可否认,西方在文艺复兴后的几百年飞速发展,尤其是物理化学制造等各方面,得益于自由思想,加上世界市场的出现,短短几百年就出现了科技大爆炸。
    大明是皇权的社会,朱英当然不可能说傻到来革自己的命。
    可是稳固的皇权也有着缺点,尤其是在文化上的意识形态,已经延续了上千年,要突然进行改变,不是朱英一人短短几十年能够做到的。
    或许在朱英的这一生中,能够不断开发出新的技术,但同时也很有可能几代之后,大明的科学技术发展在皇权的影响下,不仅停滞甚至极大可能要后退。
    所以朱英需要找到一个类比,来形成军备竞赛,刺激到科学的变化。
    朱英相信只要意识形态转变过来,中原的研究精神能够真正得到认可,创造出价值,那么绝对不会比西方差。
    所以在领导大明进行改革发展,加强工业基础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同步去学习西方的技术创新。
    东西融合之下,朱英很期待这会爆发出怎样的火花。
    在交代完工部后。
    对于刑部,户部,吏部,礼部。
    朱英也都安排了一些任务和方向。
    比如刑部加强对律法上的完善,户部对于国库钱财的拨款比例,加大军队投入,工业投入。
    礼部对于目前大明目前娱乐体系的管辖。
    礼部跟后世的文化部门是差不多的概念,并不要只是局限在礼仪,外交这些方面。
    包括大明精神文化的正确建设,不良风气的把控,忠君爱国正能量的引导,也是其中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