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又是一年龙抬头
作者:妖精吃俺一棒   不宋最新章节     
    十一月二十日,陈婆列与陈邦彦奏疏送入升龙皇城,‘大越皇帝’陈煚召重臣廷议。
    对于宋朝燕王所提出兵要求,几乎所有大臣极为惊诧。
    廷议不过刚开始,便怒斥唾骂声一片,指责宋朝无义,燕王无耻。
    甚至有人高呼,“我泱泱大越,自来坚韧不屈,纵使鞑虏肆虐,国家危亡,亦有我辈赴汤蹈火来匡扶,绝不接受宋人这般趁火打劫的要挟!”
    一时间,附和的人越来越多,似乎都很有骨气的样子。
    群情激愤的之时,一份急报匆匆送来,“三江府城陷落!”
    随即,满殿鸦雀无声。
    蒙鞑不是前日才开始攻城吗?
    三江府城勉强也算得上是大城了吧。
    万余地方军,怎么也得守上十天半个月啊!
    如何会这么快就被攻破了?
    减去消息传递时间,岂不是说,蒙鞑只用一天多就轻松拿下了!?
    这……这蒙古人,也太恐怖了吧!
    听说还基本是骑兵,本就不擅攻城。
    如此看来,升龙城也未必可靠。
    等蒙鞑兵临城下,照样有被攻破的风险,那可就真的要命了。
    一众王公大臣此刻心中拔凉,惶惶不可终日。
    之前如老僧入定一般的陈守度,这时才缓缓张嘴。
    “怎么都不吱声了?方才不是还慷慨激昂地喊着要赴汤蹈火么?现在正是到了大越需要你们的时候!”
    重臣们面面相觑,好在陈守度没工夫继续嘲弄他们。
    “此时此刻,你们应该能摆正心态了吧,能好好议议燕王的条件了么?”
    其实,以陈守度的权威,完全可以独断专行的把事情定下来。
    只不过,他自己对那些条件也很不满,通过诸臣之口,也能发泄他的愤恨。
    但他也是理智的,不满归不满,实际却清楚该如何选择。
    当然,这个选择最好是由群臣来做,将来的责任和骂名也由群臣来担……
    在场的王公大臣们又何尝不明白这点呢?
    所以刚才那般作态,多少也有点做表子前先立牌坊的味道。
    本来还预备着吵上几日,把自己态度宣扬出去之后,再不得已答应下来。
    可惜,局势不允许了。
    于是只能纷纷改口,都表示应当满足燕王的条件,只求他速速来援。
    随后,陈煚让大臣按燕王的要求草拟国书,他批阅用印后以最快速度发出。
    相关事务也分配给了大臣,令他们从速安排妥当。
    三江府城那边,蒙军放纵了三日后,兀良合台开始派兵遣将。
    他命二十多个部将,各带一支千人骑兵,向四方扫荡。
    不攻坚,只烧杀劫掠,扩大安南人的损失和恐慌,并侦查地形环境及安南兵力部署。
    其中,先锋官彻彻都和兀良合台的儿子阿术等四个千人队,直扑升龙城外围。
    恐吓安南朝廷的同时,更要查探升龙城周边虚实。
    兀良合台是不想攻打城高墙坚的升龙,所以正设法逼迫安南在野外决战。
    二十六日,安南王陈煚决定给蒙军以反击,命陈国峻派出一支水军往洮江上游试探进攻。
    陈国峻就是陈煚哥哥陈柳的儿子,同时也是陈煚现任皇后所生。
    陈柳被抢了老婆后,一直抑郁,六年前就早早归西了。
    临时之前,都还记恨着陈守度及陈煚,要求两个嫡子将来一定要起兵,为自己复仇。
    兴道王陈国峻是老三,当时似乎有些不以为然,保持了沉默。
    老二武成王陈国尹倒是很愿意完成老爹的遗愿,奈何一直看不到机会。
    于是在前年七月的时候,干脆带着全家人逃出升龙城,投奔宋朝。
    说来这家伙也是倒霉,都到了宋朝地界里,偏偏在思明州遇上一个生了反骨的土官黄炳。
    然后,就被这黄炳押着送回了安南,然后就被圈禁起来。
    黄炳因此受了陈煚的重金赏赐,但黄炳志不在此,他只想做安南的一条狗。
    所以,黄炳在今年二月,领着全家来朝拜陈煚,还把女儿献给了陈煚做小妾。
    如果历史不改变,五年后,黄炳就会率领整个部族叛出大宋,归附安南。
    安南一边做着大宋的藩属,一边却挖大宋的墙角,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两面三刀。
    陈国峻则没他二哥那么死心眼,向来表现得很亲近当‘皇帝’的叔叔,也常常找机会去见当‘皇后’亲娘。
    因此,有亲娘时不时吹叔叔的枕头风,陈国峻混得还是很不错的。
    还在九月时,陈煚就下诏,命左右将军率所部水步军防御边境,归属陈国峻节制指挥。
    陈国峻率十万大军,在升龙城上游一百里处的平厉源驻防。
    洮江的整体走向,就是从西北斜向东南。
    平厉源,就是另一条南北走向的李仙江与洮江汇合处所包夹的地方。
    把大军驻扎在此,不但可以利用船只机动,而且能有效防御蒙古骑兵。
    其实,洮江从大理进入安南境内后,有近两百里地带都可以说是山沟谷地。
    按理来说,就算不把将大军放在边境上,也在这谷地中找个地方布置防御的。
    但可能是陈守度或陈煚觉得,大军若是离得太远会脱出自己掌控……
    陈国峻听从陈煚的指示,派出数十艘战船沿江逆流而上。
    结果三日后,居然被阿术以骑兵配合自家水军击败,战船落到了阿术手上,完全就是去送货的。
    也是在二十六这天,仍在临川港的赵孟启,收到了安南的国书。
    所以第二天,赵孟启派出东南水师一部,装载陆战旅,为全军先驱,往黄江港接收基地。
    十二月初一,陆战旅顺利抵达黄江港,接管了整个港区及临近区域的控制权,为后续部队到达做准备。
    同一时间,中路军李曾伯统率三万战兵及三万民团,横穿特磨道,跨入大理境内。
    随后,张钰率东卫二旅,孙立率东卫三旅,脱离大部队,沿着山间贩马道,急行军前进。
    说是急行军,但山区也走不快。
    十二月初二,北路军的吕文德自领一万军,半战半逼,降服罗殿国之后,也跨过大理边境,抵达于矢部领地。
    另一支北路军,主要是吕家军所部构成,由吕文焕为主将,吕师夔为辅,经罗氏鬼国地区,抵达磨弥部的石梁原城寨。
    小战一场,宋军完胜,占领石梁原。
    最后一支,是川军所部一万军,经乌蒙部,渡过牛栏江,与大理边境的閟畔部交战,将其击溃,接着往东川郡进逼。
    这片地区的乌蛮各部,其实一直以来都和宋朝的关系还不错。
    毕竟宋人对他们没什么索取,反而通过在政治和商业上给予许多利益。
    再经吕文德一番招抚,基本都站在宋朝一边,还有不少部族直接派兵跟随。
    所以总得来说,北路军在进入大理前,除了山路难行外,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
    大理境内的部族,也不是真心服从于蒙古人,加上蒙军主力不在大理,所以对宋军的抵抗很轻微。
    那于矢部首领的父亲,和许多族人,就死在蒙古人手里。
    所以见到吕文德率领的宋军后,主动请降,还表示愿意带路去打石城郡。
    也是在这个时候,吕文德才通过一些不是很确切的消息知道,蒙军可能是去打安南了。
    然后恍然大悟,也极为震惊,甚至忍不住猜测,燕王是不是能掐会算?
    否则如何能提前一年以上知道,大理蒙军会在这个时候‘远征’安南。
    有了这个认识后,吕文德预感这次征伐大理很可能会成功,于是就转变了心态,决定认真行事。
    十二月初五,神舟升帆,赵孟启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启航,目标安南。
    也是这一天,陈煚受不了蒙古人在各地的扫荡战术,下诏,御驾亲征!
    五万多水陆军,离开升龙城,向平厉源进发。
    不久后,这一军情被蒙军先锋将彻彻都传回给兀良合台。
    兀良合台发出集结令,分散出去的各千人队陆续返回大部队中。
    集结完毕后,兀良合台加速南下,与彻彻都等前锋各部汇合。
    差不多的时间里,东卫二旅三旅,冲破了大理教合三部的拦截,且不恋战,继续往前。
    随后,两旅分开行动,三旅扑向目则城,二旅南下,直奔大理与安南交界的河口。
    目则城,位于后世的蒙自附近,与北边的善阐城相距不到四百里。
    拿下这里,也是卡住了善阐府与河口之间的通道。
    宋军在大理的行动,当然也有人快马向安南境内的兀良合台报信。
    然而,赵孟启早就做好了安排。
    七八月份的时候,伍琼带着特勤队,与出使人员,化妆为商队,通过安南南部,进入哀牢地区,再爬山涉水北上到达景昽。
    景昽金殿国以前附属于大理,不过早就只是名义上的事了。
    眼下的景昽,对占领了大理的蒙古人,有天然的抗拒感。
    经过宋朝使者舌绽莲花的劝说,以及各种美好承诺,便答应了联宋抗蒙。
    景昽派出两千多兵,配合伍琼等人,从十一月底,就截断了大理到安南的通信。
    加上大理与安南之间,本来就被崇山峻岭相隔,所以兀良合台,对大理发生的变化,一无所知。
    十二月初八,赵孟启舰队抵达黄江港,东卫三旅也攻克目则,留下一个团等候后续部队,另两个团则赶去与二旅汇合。
    十二月十一日,吕文德在石城郡城外,等到了吕文焕所率一路,合兵一处,发动攻城,一日而下。
    同一天,兀良合台的三万蒙军和一万多大理仆从军,与安南王陈煚亲自指挥的十五万大军,隔着洮江对峙。
    陈煚眺望对岸,第一次见到如此多骑兵,令他十分震撼。
    尤其是,骑兵各队不停游走奔驰着,彼此穿插交错,令人眼花缭乱。
    掀起的烟尘,铺天盖地,让人只觉得蒙军骑兵无穷无尽。
    安南军这边,大约有五分之一是水军,有两百多艘大小战船,都靠着南岸,分成上中下三个区域停泊着。
    剩下的陆军之中,主要是矛兵和弓兵,骑兵有八千多,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三千多头战象。
    兀良合台是第一次见到数量这么庞大的战象群,不过心中并没有太过在意。
    摸透安南军的虚实之后,兀良合台开始部署作战方案。
    他将部队分成前中后三军,前军由彻彻都统领,辖五个骑兵千人队,令加上六千多大理部族骑兵。
    后军包括全部水军,及五支骑兵千人队,由阿术统领指挥五千多大理水军所操控的近百艘船,驸马怀都分管骑兵。
    而中军由兀良合台亲自率,共骑兵两万。
    次日,也就是十二月十二日清晨。
    一支打着统帅旗帜的骑兵,又出现在安南军对岸,陈煚下令列阵备战。
    直到十几万安南军列好壮观无比的阵列有不少时间,也没见对岸那支无法得知具体数量的骑兵有更多的动作。
    正在陈煚纳闷时,有斥候急报,下游对岸发现大量骑兵行动所扬起的尘土。
    根据各种迹象推测,这支骑兵不少于三万!
    三万?陈煚和臣属们都很疑惑。
    很快就有人怀疑,正对面的骑兵可能是疑兵,用来牵制己方注意。
    真正的主力,就利用骑兵机动性,快速往下游移动,然后突然渡江,杀向己方侧翼。
    陈煚等人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于是下令调整军阵,把主要应敌面朝向下游。
    十几万人的军阵调整,并不是人原地转向那么简单,而是是一件很浩大的工程。
    只能说,安南人完全不清楚蒙古人在战术上会有多狡诈。
    其实彻彻都的前军算上大理部族军,也不过一万多一点。
    但是蒙军把全军大部分备马和驮马都交给了彻彻都,所以行军时确实有三万多骑。
    就在安南陆军调整军阵之际,阿术指挥水军突然从上游冲下来,袭击停泊上区域的安南水军。
    很快,缺乏陆军支援的这部分安南水军被阿术击败,并被夺去所有船只。
    这时候,斥候禀报,蒙军‘主力’在下游十里处投放竹筏木筏皮筏,正要准备渡江。
    都说蒙古人怕水,可实际上,即便是湍急无比的金沙江,蒙古骑兵也是靠着皮筏木筏渡过来的。
    马本来就会游泳,绑上充气的皮囊后,可以很轻松的驮着骑兵过河。
    与此同时,对岸的蒙军也开始往下游移动。
    这下,安南军也不得不随之往下游移动。
    等他们移动了三四里的时候,阿术已经用船队将怀都的五千骑兵运到了洮江南岸。
    这五千骑兵,很快出现在安南阵列群的西南边,并展开了袭击。
    安南军此时有些慌,但并不乱,依靠着不同阵列的配合,将五千蒙古骑兵‘挡’住了。
    到中午的时候,下游蒙军有三四千骑兵已经渡过江来。
    只是看起来是要等后续部队都过江,所以还在原地。
    然而,兀良合台的中军两万骑兵中,一开始就有一万没出现在安南人视野。
    在阿术指挥水军运完怀都后,也立刻协助这一万骑兵渡江。
    另一万向下游佯动的骑兵,跑出安南人视野后,悄然调头回到上游渡江点。
    就在安南人完全没注意的时候,蒙军的三万骑兵全都到了洮江南岸。
    接下来,兀良合台率中军两万骑,向安南军发动。
    安南军又调整阵列迎击兀良合台。
    怀都的五千骑,却趁机穿插杀入安南军各阵列间空隙,搅乱他们的阵脚。
    同时,阿术也率水军攻击安南中段水军。
    然后,下游的彻彻都也率军赶来。
    原本兀良合台给彻彻都的命令是,攻击安南停泊在下段区域的水军。
    但彻彻都莫名其妙就违背了这个命令,直接加入对安南陆军的进攻。
    三面受击的安南军逐渐失去阵列优势,并被切割成小块,陷入混战之中。
    哪怕是处在重重保护中的陈煚,身边也开始有箭矢落下。
    眼见大阵行将崩溃,陈煚左顾右盼不知所措。
    幸好,一名叫做黎辅陈的将领,带着所部骑兵,护着陈煚往下段水军泊岸撤退。
    赶在安南军全面溃败前,陈煚及一部分近卫军上了船,顺流退往下游。
    阿术率水军来追,往陈煚座船疯狂射箭。
    还是亏得黎辅陈及时遮护,否则陈煚非死即伤。
    可能就是感念这份救命之恩,陈煚后来才会把自己的前妻嫁给黎辅陈……
    就在落日前,安南军完全崩溃,四散而逃。
    蒙军犹如射猎一般,肆意追杀。
    十五万余安南军,被三万蒙军完虐!
    若是彻彻都没有违抗命令,去夺取安南最后的船只,陈煚这个‘大越皇帝’就要被俘虏了。
    所以兀良合台十分生气,说要对彻彻都行军法。
    彻彻都感到害怕,当夜就服毒自杀了。
    陈煚这边,与残余水军一起退到了升龙城外,却没有下船入城。
    战败的消息传到后,最先知晓的就是达官贵人们,全都在逃离,城里一片混乱。
    所以没有人注意到,前任女皇李天馨不见了,被圈禁的武成王一家也不见了。
    而陈煚在纷乱的江面上,找到了弟弟陈日皎的座船。
    靠过去问陈日皎接下来该怎么办,陈日皎萎靡不振,用指头点水,在船舷写,‘入宋。’
    随后又去陈守度船上问,陈守度告诉他,宗室家眷和后宫人等,已经乘船退往陈氏老家了,让陈煚也赶紧追上去。
    他自己则先留在这里,收拢官员和军队。
    如果蒙古人追来,他会设法把敌人往另一条支流引。
    最后还很硬气的说道,“只要我脑袋还没掉地上,你就不用担心其它!”
    陈氏的老家被改名为龙兴府,也就是后世的兴安。
    陈煚与陈守度分别后,乘船沿着洮江支流天幕江往下,进入大黄江,到了龙兴府城靠岸,却没敢上岸,生怕蒙军追来时不能及时逃跑。
    蒙军骑兵在十三日上午,赶到了升龙城外。
    见城门居然敞开着,毫不设防,还有人正在往外跑。
    这下还客气什么,兀良合台果断下令入城。
    城里的人最少跑了一半了,剩下的,要么是没来得及跑或没地方跑,要么抱有侥幸心理。
    反正城头变换大王旗,总还是要留着人干活,交税,有什么好跑的呢?
    只能说,这些人低估了蒙古鞑子的残忍……
    按蒙古人的习惯,对于没有反抗的城池,是比较宽容的。
    一开始兀良合台也确实没想着动粗,甚至打算设置达鲁花赤来管理安南人。
    然而,蒙军很快就在监狱里找到了之前派来的两个使者。
    准确的说,是两个使者的尸体,而且还有被虐杀的嫌疑。
    兀良合台当即就怒了,下令屠城!
    对蒙军兵将而言,屠城就是奖赏。
    而彻彻都严重违反军令,虽然本人畏罪自杀了,但他的直属千人队也得受到牵连,起码奖赏是不会有了。
    另外,蒙古人一人三马,总不能把所有马都带进城里。
    而且大部分备马和驮马本就还在洮江对岸,索性就留在与升龙城隔江的地方牧养。
    并由彻彻都的千人队和五千大理部族军负责。
    十四日,赵孟启收到这个消息,就立刻分了一支船队,载着骑一旅,往后世的海防,从洮江另一条支流进入。
    十五日,蒙军血屠升龙城的消息散播出来,引发其他地方安南人的恐惧。
    随后就有传言,前代女皇李天馨打出保民抗蒙的旗号,征募义兵!
    十六日,李曾伯率中路军,兵临善阐城。
    十七日,赵孟启率舰队进入大黄江,溯流而上。
    同一天,骑一旅的船队与陈守度相遇,双方共商进攻蒙军之事。
    十八日,赵孟启舰队在龙兴府江段,遇到一支安南水军,以及陈煚的座船。
    船上还有‘太子’陈晃,和一名黄姓嫔妃。
    听闻陈煚身体有恙,赵孟启带着太医,在陈婆列的陪同下,主动去到陈煚船上。
    太医诊断后,赵孟启便劝陈煚,最好是带着家眷先去更安全的黄江港养病,万一形势恶化,也方便出海避难。
    看到宋军船队时,陈煚认为燕王或许能和蒙军碰一碰,想赢却很难,毕竟他带着十五万大军都输得那么惨。
    又考虑到蒙古人随时会出现在附近,陈煚便同意了赵孟启的提议。
    然后让陈晃领着大部分安南军,随同宋军一起作战。
    目的达成,赵孟启返回座船,心中犹自想着,黄炳虽然是个反骨仔,但所生的女儿还是向着大宋的。
    当然,也是顾青‘引导’的好,就如引导李天馨,陈国尹等人一样好。
    等陈煚到了黄江港,也就完全落入赵孟启的掌控中……
    十九日,吕文德率北路军两万人,以及数万乌蛮‘友军’,也抵达了善阐城。
    中路军与北路军联合攻城,空虚无比的善阐城抗不过一天就投降了。
    之后,吕文德将率军继续往西,攻略大理其他府郡。
    而李曾伯会先拿下善阐府全境,然后进攻威楚府,扫清通往大理城的障碍。
    二十日,赵孟启率舰队抵达升龙城,摧毁或夺取蒙军的船只,并封锁上下数十里的江面。
    同时,在陈守度所领安南军的配合下,骑一旅对蒙军临时马场发动突袭。
    一千蒙军骑兵作战十分悍勇,只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死伤惨重,剩下三百多突围逃走,降者寥寥。
    大理部族兵的作战意志明显不强,小半逃走,大半投降。
    骑一旅缴获马匹近两万匹,不过有一半是驮马。
    当然,这驮马,比其他宋军骑兵的战马都要好不少。
    兀良合台见到宋军船舰后,虽然惊讶,却丝毫不慌。
    不过赵孟启给他下了战书,告诉他,已经把他的马场吃了,还阵斩五百余蒙军,俘虏包括伤员在内的一百多人……
    然后如玩笑一般,邀约兀良合台来一场勇士之间的战斗。
    兀良合台或许有被激怒的成分,但也想看看这宋国的毛头燕王是找谁借的勇气。
    你也不能说他是轻敌,毕竟一直打胜仗的军队,自然而然就俾睨天下。
    而且,他的骑兵本来就是用于野战的,不是用来守城的。
    你宋军肯从船上下来,他也巴不得。
    所以兀良合台答应了,战场就在升龙城南门外,因为那里足够宽阔。
    二十五日,升龙城南门十五里外,距南北走向的江边五里处。
    东卫一、四、五、六旅两万余人列阵以待,与宋军军阵相邻的西边,是陈国峻指挥的三万安南军。
    兀良合台带着几乎全部蒙军骑兵出战,或许是嫌弃大理部族军,只让他们负责守城。
    虽然是应邀而战,但蒙军依然保持着灵活机动且诡诈的打法。
    经过多轮试探后,兀良合台发现宋军方阵坚实紧密,犹如刺猬。
    人均铁甲,配有方盾,能十分有效的抵御蒙军的抛射。
    而大量装备的强弩,让蒙军轻骑不敢过于靠近。
    并且应变也十分及时,显然是训练有素。
    总之就是那种令骑兵十分头疼的乌龟阵。
    通常,蒙古骑兵是不会硬啃这样的步兵方阵的,可以拖,可以耗,可以绕,可以诈,反正没便宜是不会打的。
    不过,对于兀良合台而言,宋军有点东西,但安南军啥都不是。
    哪怕安南军比宋军还多一万人,但兀良合台依然把攻击重心放在了安南军一侧。
    但兀良合台狡猾,故意等到下午,让宋军多消耗体力之后,才发起了总攻。
    果不其然,安南军坚持不到一个时辰,阵脚就动摇了。
    随即,兀良合台用五千重骑兵,直撞陈国峻所在中军。
    安南军军阵逐渐崩溃,并在蒙军刻意逼迫下,往宋军阵列溃逃。
    宋军果断射杀了一些扰阵的‘友军’,但迫于压力,开始渐渐往江边移动。
    见此,兀良合台脸上露出狞笑。
    蒙军一直驱赶安南败军压迫宋军阵列,宋军也无法全部都杀了。
    只能由安南军从各方阵间隙出往江边逃,逃到一处外突江岸中。
    然后,许多宋军船只驶到近岸水域,试图接走安南兵将。
    随着战事发展,宋军方阵也退到了江岸边,保护着挤满了安南败兵那个突出部。
    但是看起来,宋军开始显得很吃力了。
    似乎蒙军骑兵在加把力,就能把宋军赶到江里去。
    兀良合台仔细观察过江上那些舰船,并没有发现石炮和床弩一类的武器。
    眼看夕阳将落,他决定一举终结战事。
    牛角号的呜呜声,连绵不绝。
    蒙军重骑兵居中,轻骑兵在两翼,向宋军阵列发起冲锋。
    此时,兀良合台突然发现,江上那十几艘舰船的船舷下,露出一排黑洞洞的窗口。
    接着,一颗两颗三颗……火光连成了线。
    然后才听到连绵不绝的雷声!
    近三百门火炮,一轮准齐射,就生生撅断了蒙军骑兵的冲锋进程。
    随后,宋军步兵阵列发起了反冲锋,而且不再藏着掖着,手雷就像不要钱一样,狂甩。
    蒙古骑兵伤亡飙升,场面乱糟糟的,但大多数人心里还没有乱。
    遭受挫折不要紧,先撤退到安全距离,再看风色,或立刻远遁,或重整旗鼓……
    甚至都不用命令,长久以来的战术都刻在这些骑兵骨子里了。
    但是,今天的一切,都在赵孟启的算计之中,安排得明明白白。
    蒙军骑兵后撤三里后,便看见一支宋军骑兵冲杀而来。
    蒙军骑兵是要比宋军骑兵厉害,但他们刚受到极大的挫败,还折腾将近一天了,人马都状态不佳。
    而且建制也乱了,连中层指挥都几乎没有了,只能靠最基层的牌子头,甚至单兵各自为战。
    这一战后,只有不到两万蒙军能逃回升龙城,损失达到了三成。
    还有就是,蒙军的统帅,兀良合台死了,被炮轰死了。
    逃回城中的蒙军,等次日天一亮,发觉升龙城被包围了。
    城外不止有宋军,安南军,还有占城军,真腊军,以及不停挖坑挖沟,设置拒马的军隶民夫。
    此时的包围圈并不严密,然而蒙军也正处于战斗力低谷,如何能够突围?
    于是,一座坚城,成了蒙军的牢笼。
    拖一天,这牢笼就坚固一分,最终只能被活活困死。
    而且,经过屠城后,对尸体只是草草处理,许多隐秘角落里还有残尸。
    别看这时候是十二月底了,但这里是安南啊,二十度左右的气温……
    为了防止尸体腐烂产生疫病,这些蒙古兵只好去搜捡尸体进行火化。
    每日里,升龙城中都是到处黑烟,还有奇怪的烤肉味。
    直到第十天,蒙军上下都受不了了。
    于是,在宝佑六年正月初二这天,蒙军的临时统帅阿术,趁夜率军从北门突围。
    代价是惨烈的,只有不到一万人突出去了。
    等他们辗转来到边境的河口时,只剩七千人了。
    但他们回家的路,被人堵上了,被该死的宋军,堵得死死的。
    只是身后还有追兵,他们还能怎么办,只能疯狂进攻。
    可负责堵路的将领,那可是张钰啊!
    完全是一点机会都不给。
    两天后,追兵到,前后夹击,蒙军彻底崩溃,余下不到四千人,降。
    解决完蒙军,留一部分兵力在安南,其余随赵孟启攻伐大理。
    二月二,又是一年龙抬头。
    赵孟启踏入大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