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杨林罢官驻登州 建章吐血辞官场
作者:离耳   隋唐演义群英传最新章节     
    公元 587 年(隋开皇七年),杨林历经长达七年之久的征战,终于从漠北班师,回到了京城长安复命。
    杨林身着战甲,战甲上的血迹和尘埃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激烈。他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进了皇宫那金碧辉煌的大殿。
    在大殿之上,杨林恭敬地跪地叩谢隋文帝杨坚,声音洪亮而沉稳地说道:“陛下,微臣杨林幸不辱命。此次漠北之战,我军遭遇诸多艰难险阻,但将士们个个英勇无畏,奋勇作战。微臣指挥有方,终是大败了东突厥。如今,东突厥已元气大伤,不敢再轻易犯我边境。”
    隋文帝杨坚面带微笑,眼中满是赞赏,说道:“杨爱卿快快起身,你此番功绩卓着,实乃我大隋之幸。朕想听你细细道来这其中的详情。”
    杨林起身,挺直脊梁,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开始向隋文帝详细讲述:“陛下,那东突厥起初来势汹汹,我军与其初次交锋,战况胶着。但我军将士毫不退缩,浴血奋战。微臣见敌军气势正盛,便下令暂且避其锋芒,设下埋伏。待敌军深入,我军猛然出击,杀得他们措手不及。”
    隋文帝频频点头,说道:“爱卿用兵如神,朕甚是欣慰。那罗艺归顺之事,又是如何?”
    杨林继续说道:“陛下,这罗艺也是识时务之俊杰。微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他陈明利害。他深知大隋天命所归,最终决定归顺,封为北平王,愿为我大隋镇守一方,保境安民。”
    隋文帝大笑道:“甚好,甚好!杨爱卿此番辛苦了,朕定当重重赏赐。”
    大殿之中,君臣之间的气氛庄重而又充满着胜利的喜悦。
    此时,隋文帝杨坚端坐在朝堂之上,龙颜威严,目光中却透着几分感慨和欣慰,决定对各位大臣进行分封。
    杨坚微微仰头,感慨地说道:“朕之江山,能有今日之安定繁荣,诸位爱卿功不可没。想那兴隋九老之一的定彦平,若在此处,朕定要亲自为其加封,以彰其不朽之功。”
    朝堂之下,群臣皆俯首倾听,神色庄重。
    杨坚接着又道:“伍建章、韩擒虎、贺若弼、邱瑞、鱼俱罗等兴隋功臣,皆为我大隋立下赫赫战功,功勋卓着,封无可封。但朕亦不会忘却尔等功绩,决定赐予你们金银玉帛,聊表朕之感激与赏赐。”
    伍建章率先出列,他步履沉稳,面容恭敬而坚定,拱手说道:“陛下隆恩,臣等万死难报。为大隋效力,乃臣等分内之事,不敢奢求过多赏赐。能为陛下和大隋江山肝脑涂地,便是臣等最大的荣耀。”
    韩擒虎也跟着踏出一步,他声音洪亮,满怀赤诚地说道:“陛下,吾等愿为大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陛下治理天下有方,才有如今之盛世。这赏赐实在是太过厚重,臣等受之有愧。”
    贺若弼和邱瑞同样跪地谢恩,贺若弼朗声道:“谢陛下圣恩,臣等必当继续为大隋尽忠职守。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也绝不退缩半分。”邱瑞也紧接着说道:“陛下的厚爱让臣等铭感五内,定当加倍努力,守护大隋的安宁与繁荣。”
    鱼俱罗也赶忙上前,行礼道:“陛下,臣定当不辜负陛下的赏赐,继续为大隋冲锋陷阵,保家卫国。”
    杨坚微笑着摆摆手,语气温和地说道:“诸位爱卿快快请起,这是你们应得的。朕深知你们的忠心耿耿,望尔等日后依旧齐心协力,忠心不二,共保我大隋江山永固,千秋万代。”
    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而又充满着君臣之间的和睦与信任,仿佛凝聚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守护着这繁荣昌盛的大隋江山。
    随即,隋文帝杨坚又神色庄重地说道:“此次大战,诸位爱卿皆奋勇杀敌,为我大隋立下赫赫战功。其中,宇文成都功劳最高,其英勇无畏之姿,令敌军闻风丧胆。朕特此封为镇殿大将军,荣誉称号无敌天宝大将军。望宇文爱卿日后继续为我大隋扬威,守护江山社稷。”
    宇文成都闻言,激动地出列跪地谢恩,声音洪亮而坚定,犹如洪钟震响:“谢陛下隆恩,臣必当为陛下、为大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臣也绝不退缩半步。定以手中兵刃,护我大隋千秋万代,永享太平!”
    杨坚微微颔首,接着说道:“左天成、新永丰、魏成三位大将,亦是战功彪炳。朕封尔等为总兵,暂且在朝中效力。如今南陈未平,待日后平定南陈,朕定会论功行赏,分封各地,让尔等荣归故里,光宗耀祖。”
    左天成、新永丰、魏成赶忙一同跪地高呼:“陛下圣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为朝廷效力,不负陛下厚望!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杨坚满意地点点头,目光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语气坚定而温和:“众爱卿平身,朕相信尔等之忠诚与能力。望尔等在朝中尽职尽责,为我大隋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待南陈平定之日,朕定不吝封赏,让诸位爱卿皆能得偿所愿,共享荣华富贵。”
    群臣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而热烈。那声声高呼,仿佛要冲破云霄,直上九天。众人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憧憬,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誓要为大隋的辉煌明天奉献一切。
    此时只有杨林尚未得到分封,他神色肃穆,身姿挺拔,静静立于朝堂之中。那凝重的表情下,是一颗炽热忠诚的心。
    杨林听出隋文帝杨坚有平定南陈之心,随即毫不犹豫地向前迈进一步,双手抱拳,声音洪亮而坚定地说道:“皇上,臣对赏赐毫无所求,只求可以在平南陈之战中挂帅!臣愿为陛下冲锋陷阵,荡平这最后的阻碍,实现天下一统之大业。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但是隋文帝杨坚却是轻轻摆手,目光中带着深深的赞赏与关怀,缓声道:“杨林,你的忠心耿耿,朕一直都深知。这么多年来,你为大隋征战四方,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朕今加封你为‘铁肩靠山王’,此封号比起原来的‘靠山王’多了‘铁肩’二字,意为你是朕和大隋坚实无比、不可撼动的依靠。
    再者,这些年你南征北战,历经无数艰辛,实在是太累了。朕听说你当年对沿海之地登州情有独钟,于是想要让你永镇登州,在那里好好休养,享受太平,远离战火硝烟。”
    杨林闻听此言,心中感动如潮涌,再次跪地谢恩,声音略带颤抖:“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陛下对臣的关爱,臣无以为报。但臣唯恐辜负陛下厚爱,仍愿为陛下继续征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要能为陛下和大隋效力,臣万死不辞!”
    杨坚走上前,亲自弯腰扶起杨林,双手紧紧握住杨林的双臂,语气诚恳而坚决地说道:“爱卿快快请起,朕意已决,你不必再推辞。你为大隋付出太多,如今也该去登州安享太平,这也是朕对你的一片深情厚意。朕希望你能在登州好好调养身心,莫要再牵挂战事。”
    杨林眼含热泪,眼中满是不舍与感激,声音哽咽地说道:“陛下之恩,臣没齿难忘。即便身在登州,臣也定会时刻为陛下和大隋祈福,愿大隋江山永固,繁荣昌盛。只要陛下一声召唤,臣定当火速归来!”
    朝堂之上,众人皆为隋文帝对杨林的关爱之情所动容。大臣们纷纷颔首,眼中流露出敬佩与感动,整个朝堂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君臣深情。
    此时,只有那越王杨素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闪烁不定,神情复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思和揣测,心中正暗自揣度着隋文帝杨坚的真实想法。
    杨素微微眯起双眼,目光深邃而隐晦,在心中暗暗思忖道:“三弟杨林啊杨林,这些年你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声名远扬。如今你的功绩之高,已然到了震主的程度。大哥身为皇帝,坐拥这万里江山,又怎能对此毫无顾虑?这兴隋九老,个个都是战功卓着之辈,还有那几大总兵,在军中皆对杨林马首是瞻。杨林在军中的威望如日中天,一呼百应,如此之高的声望,大哥又怎能心安理得,毫无担忧?”
    杨素越想越觉得此事暗藏玄机,非同小可。他的眉头不禁皱得更紧,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脸上的忧虑之色愈发浓重。他在心中暗自为隋文帝杨坚担忧,深知帝王之位看似至高无上,实则如坐针毡,时刻要提防功高震主的臣子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同时,他也为杨林的处境感到一丝忧虑,毕竟兄弟一场,他清楚帝王之心深不可测,一旦心生猜忌,那后果不堪设想,功高震主往往会引来杀身之祸和无尽的猜忌。
    杨素长叹一口气,心中五味杂陈,却又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只能在这朝堂的角落,默默观察着局势的发展,思考着应对之策。
    杨素对杨林使了一个眼神,那眼神中包含着千言万语和深深的暗示。那眼神犹如一道隐秘的光芒,瞬间穿透了朝堂上的喧嚣与庄重,直抵杨林的心底。杨素的目光中,有焦急,有担忧,更有对局势清晰的判断和对杨林的急切提醒。
    杨林何其聪明,仅仅是这短暂的目光交汇,他便瞬间洞悉了杨素眼神中的深意。那一瞬间,他的心头仿佛被重锤猛击,瞬间明白了当下微妙的局势和隋文帝杨坚未曾言明的顾虑。
    杨林赶忙再次面向隋文帝杨坚,他的神色瞬间变得更加恭敬而诚恳,那庄重的神情仿佛是在向杨坚许下最庄重的誓言。他连忙说道:“陛下,臣愿意前往镇守登州。臣还听闻登州常有倭国海寇侵扰,当地百姓深受其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臣愿在登州全力培养水师,打造一支精锐之师,为陛下荡平海寇,还百姓一个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保一方安宁。只要臣还有一口气在,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和重托。”
    杨林说这番话时,目光坚定如磐石,那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仿佛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火焰。他的语气坚决如钢铁,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坚定和无畏。
    仿佛在这一刻,他已经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这个使命,做好了为登州的安定付出一切的准备,哪怕前方是惊涛骇浪,是血雨腥风,也绝不退缩半步。
    杨坚虽然猜忌杨林,但是杨林却是衷心于杨家江山。
    此时,原本安静肃穆的朝堂之上突然发生了惊人的一幕。伍建章原本正神色庄重地站在群臣之中,突然间,他的面色骤然变得惨白如纸,毫无一丝血色。紧接着,只听得“噗”的一声,他竟于朝堂之上猛地吐出一口黑血。那黑血如一道黑色的箭簇喷射而出,溅落在地,形成一滩触目惊心的污渍。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众人不由得惊呼出声,原本井然有序的朝堂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惊恐之中。“啊!伍将军!”“这是怎么了?”惊呼声此起彼伏。
    隋文帝杨坚见状,脸上瞬间布满了焦急与关切之色,那原本威严的面容此刻被紧张和担忧所占据。他连忙大声喊道:“快!快传御医!”声音中充满了急切与担忧,仿佛这呼喊能立刻将御医召唤至眼前。
    不多时,御医匆匆赶来,额头上满是汗珠,一路小跑着来到伍建章身旁。他先是仔细地观察了伍建章的面色,又伸手为其号脉,神情专注而紧张。
    一番诊断之后,御医缓缓起身,面色沉重地向隋文帝禀报道:“陛下,伍将军这些年来为了我大隋南征北战,不辞辛劳,积劳成疾。他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内里亏损严重,如今状况极为堪忧,已经不适合再上战场冲锋陷阵了。”
    听到这番话,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沉寂,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众人皆沉默不语,脸上流露出揪心和惋惜的神情。
    有的大臣轻轻摇头,叹气声在安静的朝堂中清晰可闻;有的则眼含热泪,望着伍建章,心中满是对这位功臣的敬意与同情。整个朝堂被一种沉重而悲伤的氛围所笼罩,大家都在为这位为大隋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的病情而感到忧心忡忡。
    伍建章一听御医所言,神色先是一怔,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诊断结果给惊住了。但很快,他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那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决然和清醒。
    他缓缓跪地,动作显得有些吃力,声音略显虚弱但依然坚定地说道:“陛下,臣如今这般状况,实难再为陛下效力。臣也的确感觉到身体每况愈下,力不从心,如今哪怕是稍一动作,都觉疲惫不堪,难以再担征战沙场之重任。还望陛下恩准臣辞官归乡,调养身体,以度残年。”
    说罢,伍建章伏地叩头,额头碰触地面发出轻轻的声响。他那微微颤抖的身躯显示出他内心的决然与无奈,而此时他的心中却在想着:“朝堂风云变幻,伴君如伴虎,如今我身体如此,还是早日辞官归乡为好,以免有负圣恩。”
    隋文帝杨坚看着眼前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心中五味杂陈。他长叹一口气,说道:“伍爱卿,你为朕、为大隋鞠躬尽瘁,朕岂会不知你的忠心与难处。朕准你辞官归乡,好生调养。”
    伍建章再次叩头谢恩:“谢陛下隆恩,臣此生无憾。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大隋江山永固。”
    杨坚亲自扶起伍建章,眼中满是不舍与感慨:“爱卿一路保重。”
    伍建章缓缓起身,在众人的注视下,步伐蹒跚地离开了朝堂,那落寞的背影令人动容。
    从此,兴隋九老的伍建章彻底退出了疆场。他带着满心的疲惫与沧桑,回到了家中。
    在那宁静的庭院里,伍建章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培养儿子伍云召和侄子伍天锡的武功之中。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庭院,便能看到伍建章亲自指导两个孩子练武的身影。
    他手把手地纠正伍云召的招式,耐心地讲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和精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严厉。而伍云召也不负父亲的期望,刻苦练习,汗水湿透了衣衫也不曾停歇。
    对于侄子伍天锡,伍建章同样尽心尽力。他根据伍天锡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训练计划,激发他的潜力。伍天锡生性豪放,但在伍建章的教导下,也逐渐收敛心性,专注于武学的精进。
    有一日,伍建章将宇文成都送来的两件珍贵武器。送给了伍云召和伍天锡。
    岁月流转,在伍建章的悉心培养下,伍云召和伍天锡的武功日益精进,逐渐在江湖上崭露头角,成为令人瞩目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