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剑染血,当庭杀童贯
作者:髙乐   北宋:只手挽天倾,我助弱宋开疆最新章节     
    这一刻,武植的杀气宛若寒冰,凝固了整个朝堂的空气。
    他的双眼如鹰隼般锐利,紧紧锁定着童贯,仿佛要看穿这老太监的每一寸灵魂。
    在群臣的惊愕注视中,他缓缓抬起手,手指轻轻搭在了剑柄上。
    那一刻,整个朝堂陷入了死寂,连呼吸声都似乎被这股压抑的气氛所吞噬。
    武植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异常缓慢,但正是这种缓慢,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
    他要干什么?
    他不是真的要当庭杀人吧?
    不会吧。
    不,他绝对不敢。
    然,群臣都错了。
    正如这天下人错看武植一般,殿内群臣根本不清楚武植的决心。
    ‘苍啷’
    拔剑出鞘。
    突然暴起!
    身形如同鬼魅般一闪,几乎是在眨眼之间,就已经跨越了丈余的距离,出现在了童贯的身前。
    童贯只来得及瞪大双眼,露出惊恐万分的神色,就感到一股冰冷的剑尖已经刺穿了他的胸膛。
    他低下头,看着胸前不断涌出的鲜血,眼中满是不可置信和绝望。
    武植的剑法精准而无情,一剑穿心,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拖泥带水。
    他冷冷地看着童贯缓缓倒下,仿佛在看一个微不足道的蝼蚁在临死前的挣扎。
    霎时间。
    朝堂上的群臣一片哗然。
    有的大臣吓得脸色苍白,连连后退。
    有的则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还有的则试图想要逃离这个恐怖的地方。
    赵佶更是吓得脸色大变,他从未想过武植竟然会如此大胆,敢在朝堂之上公然杀人。
    他想要吼出来,但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样,发不出任何声音。
    “护驾……”
    “护驾……”
    “护驾……”
    不片刻,大批禁卫冲入殿中,严阵以待。
    然却无人敢对武植动手。
    武植冷冷地扫视了一圈,眼神中充满了警告和威胁。
    待得动乱稍缓,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业已查明,童贯身为太师,却心怀不轨,意图搅乱朝纲,罪大恶极,按律当斩。”
    说着,他收回长剑,剑尖上的血珠滴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转身面向皇帝,随意施礼。
    “多谢陛下赐臣便宜行事之权,如此,臣方才敢当庭斩杀,免去了不少麻烦。”
    便宜行事之权?
    天啊。
    这在便宜行事之内吗?
    你当着皇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一剑将当朝太师刺了个透心凉。
    你管这叫便宜行事?
    你跟谁学的?读的什么书?能不能借给我看看?
    赵佶胆寒了,心颤了,总算是认清了现实。
    现今这天下,已经不是他的了,他有的,仅是一个皇帝的虚名而已。
    这才深切认识到,自己召回来了一个怎样的怪物。
    可不找回来又能怎么办呢?
    人家真的有能力覆灭大宋啊。
    此刻不服软不低头又能怎么办呢?
    上朝之前便已得报。
    开封府三千军巡捕早已在皇城之外列阵,武植的身上,肯定有信号。
    一旦对武植动手,那三千武家军精锐中的精锐,必定攻打皇城。
    而对皇城的守备力量,赵佶真心没有丁点信心。
    所以,他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镇北王当庭除奸,朕心甚慰。”
    群臣见状,心惊胆颤之余,赶紧附和,生怕晚了被武植记恨上,从而步了童贯后尘。
    少数几个如宗泽等,虽然没有附和,可也没有对此进行攻讦。
    继而很快,吓得都开始哆嗦的赵佶草草宣布退朝,在禁卫们的拥簇中,急匆匆的离开。
    群臣亦不约而同的奔出殿外,做鸟兽散。
    不片刻。
    殿内便只剩下了武植一人,以及童贯的尸体。
    武植环眼四顾,深深看了眼地上的尸体,呵呵一笑,大跨步离开,没有受到任何阻拦。
    ……
    这一日。
    汴京城内。
    随着武植当庭斩杀童贯的消息如野火燎原般迅速传开,整个城市仿佛被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撼所笼罩。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无不成为议论此事的热点。
    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他们中有的对武植的英勇果决表示赞赏,认为这是为民除害,大快人心。
    有的则担忧此举会引发朝堂动荡,国家不安。
    但无论哪种声音,都透露出对这位镇北王行事风格的震惊与好奇。
    “听说了吗?那镇北王,竟然在朝堂之上,一剑刺死了童太师!”
    一位老汉边摇头边对身旁的年轻人说道,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可不是嘛!我早就看那童贯不顺眼了,仗着皇帝宠信,无恶不作。武大人这一剑,真是替我们出了口恶气!”
    年轻人满脸兴奋,仿佛自己也参与其中。
    而在士子们聚集的书院和茶馆中,讨论则更加深入。
    他们不仅关注此事的结果,更在意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武植此举,虽快意恩仇,但终究有违朝纲。身为臣子,岂能擅自斩杀太师?”
    一位身着儒衫的书生,手持书卷,眉头紧锁地说道。
    “话虽如此,但童贯此人,确实罪大恶极。武大人此举,虽不合礼法,却深得民心。再者说,如今朝堂之上,又有几人能真正为百姓着想?”
    一位年轻士子反驳道,言辞犀利。
    “哼!民心?民心能当饭吃吗?国家需要的是稳定,是秩序。武植如此行事,只会让朝纲更加混乱!”
    书生显然不悦,提高了声音。
    “兄台此言差矣。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清除奸佞,整顿朝纲。武大人此举,正是为了国家着想。再者说,若连民心都失去了,国家又能稳定多久?”
    另一位书生站起身来,慷慨陈词。
    茶馆内,书院里,类似的争论此起彼伏。
    士子们各抒己见,有的支持武植,认为他敢于担当,为民除害。
    有的则反对他的做法,认为他破坏了国家的法制和秩序。
    然而,无论士子们如何争论,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
    武植已然是当今大宋第一权臣。
    殊不知,天下第一权臣,敢在朝堂上拔剑斩杀当朝太师的存在,也有解决不了的麻烦。
    比如鲁智深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