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地商人那笔大订单的敲定,整个村子都被一种既兴奋又紧张的氛围所笼罩。江绵深知,这是村子发展的一个重大契机,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江绵与牧野迅速行动起来,首先面临的便是人力的扩充。他们将村里的男女老少再次召集起来,详细地讲述了这次大订单的情况以及对村子未来的重要意义。村民们听闻后,纷纷踊跃报名参与藤编制作。就连一些原本只专注于田间农活的农户,也在闲暇之余加入到了这个行列。江绵根据每个人的手艺熟练程度和身体状况进行了合理分工,将编织经验丰富的猎户和心灵手巧的妇女安排在较为复杂精细的部分,如藤编灯罩和带有彩绘的高端饰品制作;而让力气较大、学习能力稍弱的村民负责基础的藤条处理和简单编织框架搭建等工作。
原材料的供应也成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周边村子的藤条数量原本仅够满足自家日常所需,如今面对如此大规模的订单,远远不够。江绵与牧野决定亲自前往更远的山林地区探寻藤条资源。他们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猎户,背着干粮和工具,踏上了寻找藤条的旅程。经过几天的跋涉,终于在一处深山幽谷中发现了大片茂密的藤条林。这些藤条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地坚韧、柔韧性极佳,非常适合编织。江绵赶忙与当地的村庄协商,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这些藤条,并安排了定期的运输队伍,确保原材料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回村子。
有了充足的人力和原材料,生产场地的扩大也迫在眉睫。江绵将村子里的几间闲置仓库清理出来,改造成了宽敞明亮的藤编工坊。工坊内按照不同的制作工序划分了多个区域,如藤条加工区、编织区、彩绘区、质量检验区等,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和指导。江绵还制定了严格的工坊管理制度,规定了每日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以及生产任务量,确保生产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统一性,江绵组织村里经验丰富的猎户和工匠,共同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藤编制作标准和流程。从藤条的挑选、处理,到编织的手法、图案设计,再到最后的彩绘上色和成品检验,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江绵亲自在工坊内示范教学,让每一位参与制作的村民都清楚地了解每个步骤的要点。同时,他还设立了质量监督小组,由几位眼力好、对藤编工艺要求严格的老人组成,他们会对每一件成品进行细致的检查,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要求返工,绝不允许有瑕疵的产品流出工坊。
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江绵也没有忘记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他和彩绘工匠一起研究,尝试在传统的藤编图案基础上加入更多新颖的元素。除了之前的花鸟图案和吉祥纹路,他们还借鉴了一些古代书画中的经典图案,如山水画卷、神话故事场景等,将这些图案巧妙地融入到藤编饰品中,使得产品更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此外,江绵还在思考如何将藤编与其他材料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独特的产品。他尝试着在藤编果盘的边缘镶嵌上一些贝壳或彩色石头,在藤编灯罩上搭配一些丝绸飘带,这些小小的创新之举让藤编饰品瞬间焕发出新的魅力,吸引了更多顾客的目光。
随着生产的顺利进行,产品的包装和运输也被提上了日程。江绵深知,好的包装不仅能够保护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还能提升产品的整体档次。他亲自设计了几款包装,选用了质地坚韧、纹理美观的纸张,结合村里的特色文化元素,如绘制上村子的山水风光、传统民俗活动场景等,再用彩色的丝线进行装订,使得包装既精美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对于运输环节,江绵与镇上的多家运输行进行了洽谈,最终选择了一家信誉良好、运输路线广泛的运输行合作。他们专门定制了一批适合藤编饰品运输的木箱,在箱内铺上厚厚的软布和干草,确保产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在扩大规模的忙碌日子里,江绵和牧野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他们每天都在工坊、山林、运输行等地奔波忙碌,但看着村子里日益繁荣的景象,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他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动力。江绵知道,这只是村子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开拓。他已经在心中谋划着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比如将藤编技艺传授给更多周边村庄,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或者进一步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向更遥远的国度,让世界都能领略到这个小山村的独特魅力。而牧野则始终默默地陪伴在江绵身边,给予他最坚实的支持和保护,无论是在山林中寻找藤条,还是在工坊里忙碌到深夜,牧野的身影总是让江绵感到无比安心。
在这个过程中,村里的孩子们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课余时间来到工坊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藤条、传递工具等。江绵看到孩子们对藤编工艺的好奇和热情,心中一动,决定在村里开设藤编技艺传承班,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习这门手艺,为村子的藤编产业培养后续人才。他相信,这些孩子们将会成为村子未来发展的希望之星,在他们的努力下,村子的藤编产业将会更加兴旺发达,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