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追加一艘,两年建成
作者:摸鱼划水睡懒觉   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最新章节     
    “夏尔先生,我以为您会有心理准备的,毕竟这么便宜的红茶可不好找。”理查德耸了耸肩,一脸笑容的看着夏尔。
    夏尔皱着眉头,阴沉的看着理查德。
    “怎么了?有问题?”马浩见夏尔不说话,挡着马车不让走,疑惑的问道。
    “这是怡和洋行的货。”夏尔回了一句,然后看向理查德。
    “理查德,你们的胆子真的很大,你说得对,这么便宜的红茶不好找。”
    “所以下次,按三十镑每吨计算,而且你必须给我换一个箱子,我不可能带着这些箱子航行到欧洲。”
    “这太低了!这次是友情价,但……”理查德开始反驳。
    一旁的马浩则被惊呆了,怡和行,老牌英吉利洋行,远东最大的英吉利财团,对于生意人来说如雷贯耳。
    大烟战争之前,怡和行就从事大烟贸易,战争中也出力不少。
    战争结束后,开始从事更多的行业。经营范围涉及铁路、船坞、工厂、矿业、航运、银行、进出口贸易等方面。
    远东第一条铁路,第一部电梯,第一个安装机器设备的工厂,都是怡和行搞的。
    另外,怡和行把港岛作为大本营经营,在港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在这个资本野蛮发展的时代,这种大集团下手是很黑的,他们丢失的货物如果在自己船上被找到……
    马浩不敢想,最好的结果是没收货物加罚款坐牢,最差就可能回不来了。
    在维多利亚晚期,正是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日不落帝国根本不顾及什么影响。
    “好吧,你赢了,加上不一样的箱子,三十五镑。”理查德露出真挚的笑容,和夏尔握了握手。
    怡和行的货,真不是谁都敢要的,一旦被查出来就完了。
    不是说在泰晤士,而是从这儿下去,过马六甲可能会被查,过印度可能会被查,过苏伊士也可能被查。
    这一整条一万多海里的航线,都在英吉利人的控制之下,除了地中海的控制稍微弱些。
    有人说凭它什么查,英吉利帝国海军可能不会专门检查你,但你要靠港啊,靠港要你申报啊。
    夏尔就准备在马六甲停靠一下,补给加煤,不然下一次加煤得到印度之后了,运气不好的话,还得用风帆推进。
    “合作愉快。”夏尔刚说完,就被马浩拉到一边。
    “船长,这是怡和行的货,万一走漏了风声……”马浩担忧的看着夏尔,欲言又止。
    由于英法联军的存在,在马浩的概念中,英吉利和法兰西关系不错,而且同样强大。
    所以马浩觉得,走漏了风声,夏尔可能没事,他们的话……
    大概会被清国拿下法办,平息怒火吧?
    “马副船长,对于别人来说确实有这个风险,但我们不同。”
    “我们是正经从闽都出关,有着出关记录,我们是老实的生意人,这些茶叶就是我们的茶叶,我们有交税的。”
    夏尔已经想好了对策,那就是假装这一批茶叶是闽都出来的那批。
    类别没有大问题,谁也不能让他把货物全拿出来一点一点查吧?
    如果不全拿出来,货舱在底舱,杂七杂八的堆在一起,谁也不知道到底装了多少,检查也没用。
    这种情况下,有着出关记录,检查的人基本上就是大概看看,毕竟不上下货物,上下货物也有海关检查。
    马浩不太明白,但夏尔一直让他放心,并声称,如果马浩实在不放心,就去西贡加煤后,一路张帆南下,节省燃煤。
    此时吹东北风,南下时可以以风帆作为动力补充,只是有点慢,毕竟女神号不是纯粹的风帆船。
    “那些乘客怎么办?而且我们怎么出关?”马浩缓缓点头,同意了这个方法。
    苦点累点无所谓,安全最重要。
    “西贡有很多会经过马六甲的船,我们到时候给他们另外找一艘船就行。”
    “看夜班的人都是不受待见的穷鬼,给他们点钱,今晚加班,货物可以先堆在甲板上,早上偷偷溜走。”
    “时间很紧,等去了西贡,再给老板发电报。”
    …………
    另一边,汤潇逸还在等南边的消息,为了买这批茶叶,汤父掏出了最后的积蓄。
    现在汤家,就只有几座茶山,几百亩地,一座宅子和几个铺子了,稍微比小商人富裕一些,说不定连下县的县令都比不过。
    对于汤父这个级别的清国官员来说,那真是穷的荡气回肠。
    “小逸,忙着呢?”郑景溪走进厂长室,看着认真书写的汤潇逸,心情都好了不少。
    “伯父,您来了,快坐快坐,来人看茶。”汤潇逸正在计算自己这次大概能挣多少,这并不好算。
    不过怎么算,最终纯利润都在五倍以上,毕竟回来的时候还能捎带不少货物,特别是一些工业品,在远东也能翻几倍卖。
    当然了,不是谁都有这么高的利润的,一是拿不到低价货物,二是货物并没有多次经手,利差都被自己吃了,三是运输费用也没啥。
    真正的厂家直销为什么便宜?因为物料成本的确不高,一件衣服出厂价二三十厂家还赚了,而批发商倒手后,到店铺就能卖一百。
    “知道上进是好事,但也不要太累,你还年轻,有些事急不来的。”郑景溪看着纸上一堆数字点了点头。
    他是留学生,船政学堂也教授数学,阿拉伯数字并不会惊讶到他。
    “是,谢伯父教诲。”汤潇逸一头雾水,他还以为郑景溪看着这个要发脾气呢。
    “唉!你这孩子就是太老实了,有没有考虑过,去总督署任职?”
    “去历练两年,差不多就能外放,你虽然年轻,知府当不了,同知还是可以的。”
    “搞洋务看着风光,但要往上走,很难!”
    “你父亲这么多年洋务,终究还是跨不过三品这道坎。”
    郑景溪目光深邃,这是在说汤父,又何尝不是说他自己呢?
    汤父在四品实职上任了五年了,却连个三品的虚衔都没挂上。
    换成普通官,哪怕也是捐官出身,只要有实职了,干了五年,不升迁也该挂个从三品的虚衔了。
    而他更惨,战败之前,清国对留学生的态度,是很糟糕的。
    郑景溪看着风光,工程处总司,三品武官的虚衔,但实际上没有权利。
    因为造船的计划,都是船政和朝廷决定的,工程处总司只负责设计和制造。
    “伯父,我还是觉得船政更适合我,我的志向是打造世界第一舰队。”汤潇逸拒绝了这个提议。
    科技树需要工业才能发挥作用,去地方哪里有工业给他管?
    机器局?各地机器局归总督巡抚直接管辖。
    “罢了,你有孝心是好事。”郑景溪摇了摇头感叹道。
    汤潇逸觉得不对,慢慢的和郑景溪聊天,套他的话。
    原来,汤父拿着设计草图,去找了总督,并向总督承诺经费充足两年建成。
    总督听了之后很是高兴,让汤父尽管去做,经费他想办法。
    本来到这儿汤父已经很冒险了,因为目前出来的只有草图,等真正的图纸出来,建设时间只有一年多,甚至预算都没出来呢!
    以船政的水平,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别忘了船厂还有一艘广丙,一艘炮舰在建。
    不过没办法,汤父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只能这么干,郑景溪看在未来亲家的份上,也支持了汤父。
    大不了缓一缓其他两艘船的工期嘛。
    结果总督说,只有一艘,未免太单薄,又追加了一艘,光工人就足够紧张了,而且还不确定经费会不会有冲突。
    郑景溪看汤潇逸写写算算,以为汤潇逸是在计算经费需求。
    “打造世界第一舰队?你也真敢想。”郑景溪白了他一眼。
    “一条广乙,算上武器,总价二十万两白银,船壳就要十一万两,这还只是一艘三等巡洋舰,在海军强国是不入流的战舰。”
    “你这艘船,虽然具体图纸还没出来,但即便不计算工费,购买材料十五万两打不住。”
    “武器、弹药、救生船等杂七杂八的加上,我们自己造你这艘船,最少也得二十五万两银子。”
    “一支舰队,还不能只有这样的小船,而船只越大就越贵。龙威号,也就是平远,造价五十二万四千两白银。”
    “一艘龙威,两艘福靖,光造价就要一百万两,比船政一年的常年经费都多。”
    “你还想打造世界第一舰队吗?”
    郑景溪看着汤潇逸。
    汤潇逸习惯性的摸了摸头,却只摸到头皮:
    “当下这个生产模式是行不通的,但穷则思变,总会有办法的。”
    “至于世界第一舰队,要是不敢想,怎么能做出来呢?”
    汤潇逸可没把希望寄托在朝廷身上,船政一年常年经费理论上是84万两,而且还不是关平银。
    但这一年84万也不能足额到账,现在海关、厘税等,26年间,积欠船政经费上百万两。
    实际到账这点钱维持船政日常运行都够呛,总督经常要四处挪钱过来。
    起初,船政还能自行建造军舰,大大小小也建造了一二十艘自用船,一艘装巡还送了出去。
    而到现在,因为上面拨款不足,下面经费不多,船政水师甚至没有恢复战前规模的计划。
    汤潇逸的目标是下一场战争,和东瀛打,打完之后,允许建厂,到时候才是发力期。
    而汤父定下的目标,让汤潇逸看到了机会,一个培养更多熟练工人,为日后建厂做准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