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老夫要亲自去监督
作者:红豆很好吃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最新章节     
    范景文稍加思索,将纸包裹推了回去。
    孙谦有些紧张,赶忙道:“夏季炎热,天干物燥,这是李公子送来的冰敬。”
    “还是算了吧,这件事……老夫劝你一句,最好别掺和。”
    “尚书大人,李公子不是外人,再说了,以前……”
    “嗯?”
    孙谦刚想说,以前又不是没拿过,突然感觉到一股杀气。
    范景文眸中杀意一闪而过,继续说道:“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从今天开始,所有人把手脚都放干净些,出了事可别怪老夫没警告过你们!”
    孙谦愣在当场,手里拿着纸包裹,不知所措。
    “你还有什么事吗?”
    “没,没事了……”
    “出去把门带上!”
    “是!”
    孙谦不敢再多说什么,灰溜溜退出。
    范景文突然招呼道:“等一下!”
    孙谦赶忙站定,转过身问道:“尚书大人,您还有什么吩咐?”
    范景文心中闪过一个念头,然后说道:“一个月前,淮安府递过来奏报,说淮河决堤,淹没大片农田,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都水司已经派人过去了,据说还算顺利,河堤经过加筑,洪水已经退了。”
    范景文皱了皱眉头:“嗯?顺利吗?”
    “还,还……顺利吧?”
    范景文继续追问:“你想清楚了,真的顺利吗?”
    “顺,顺利……还是不顺利啊?”
    孙谦有些慌,一下子没了主意。
    “老夫怎么记得,似乎不太顺利?”
    “奥,对,对……不顺利,确实不顺利!”
    孙谦连连点头,绞尽脑汁,却不知道哪里不顺利。
    范景文沉声道:“你说说看,怎么个不顺利?”
    孙谦急得满头大汗,思索许久,却不知如何是好。
    治水修河堤是都水司的事,跟我营缮司有什么关系?
    蓦然间,他终于想到一件事,赶忙说道:“卑职还记得,都水司送回来的奏疏中,说起水患冲垮村庄,有十几名百姓没来得及撤离,死于水患……”
    “哎呀!”
    范景文突然一拍大腿,说道:“竟然死了人,这么大的事,老夫身为工部尚书,当需亲自到场才是!老夫即刻动身,前往淮安府,监督治水事宜,这段时间里,你们有什么事,去寻两位侍郎。”
    孙谦傻眼了,淮河年年都决堤,哪年不淹死几个人?
    今年的险情其实并不严重,有都水司的郎中坐镇已经足够,何须工部尚书亲自到场?
    范景文说完之后,收拾东西,真的就走了。
    孙谦挠了挠头,不明所以,只好带着银票来到李家的铺子。
    李新见状,不由得眉头紧皱,问道:“范尚书这是不给我李家面子?”
    “李公子言重了,范尚书已经赶往淮安府,亲自督办治水事宜,如今工部大小事由两位侍郎做主,忠烈祠图纸修改由左侍郎宋大人负责,在下不敢善做主张,这些东西……”
    说话间,他将银票原数奉还。
    “您还是拿回去吧。”
    李新轻笑一声,说道:“两位侍郎?你的意思是嫌少了,我还要再准备一份?”
    “不敢,不敢……”
    孙谦连连摆手,说道:“李公子就当在下今天没来过,在下什么都不知道,告辞!”
    说完之后,不敢逗留,转身扬长而去。
    李新看着孙谦远去的背影,忍不住自言自语道:“我倒要看看,你们这个左侍郎,拿什么跟我爹斗!”
    转眼三日时间已到,宋应星拿着修改后的图纸去寻范景文,这才知道人已经走了。
    于是,他来到另一件公房,打算跟汤若望商量一下。
    汤若望的新式火炮正在紧要时刻,根本顾不上,只能委婉地将人往外送。
    宋应星看了一眼图纸,随口道:“炮膛长度和厚度不成比例,这样很容易炸膛。”
    汤若望略显迟疑,问道:“宋侍郎也懂火器?”
    宋应星点点头:“宋**日里喜欢读些杂书,对火器略有研究。当初在汀州府任职之时,曾见过一些洋人的船上装备类似的火炮,只不过,他们的炮身较短,汤侍郎这个应该是改良版,可是,仅仅加长炮身,厚度却不变,肯定要炸膛的。”
    “唉!”
    汤若望正愁找不到人说话,当即拉着宋应星坐下,然后说道:“你说的这些,我也明白,可是,陛下的要求是保持威力不减,但是要便于携带,除了减少炮身重量,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宋应星听完后,皱起眉头,陷入沉思。
    火炮这玩意的威力和炮身是直接相关的,炮管越长,射出去的距离也就越远。
    可是,炮管加长,势必要加厚管壁,这样一来,整个炮身的重量就要增加。
    看的出来,汤若望已经在极限缩短炮身重量,却还是达不到预期。
    如果照搬西洋人的轻炮,野外作战之时,可以发挥其威力,攻城的时候就差点意思了。
    若是造重炮,比起原来的洪武大炮,其实没什么分别。
    “实在抱歉,我也没什么好法子……”
    宋应星有些愧疚,心说我多句嘴干啥!
    汤若望满脸失望之色,说道:“宋侍郎言重了,说到底,还是我的水平不行,可能要让陛下失望了。”
    “汤侍郎可别这么说,我们汉人有句古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协力,肯定会有法子的。”
    “三个臭皮匠……我来大明很多年了,这句话至今都想不明白,三个臭皮匠,怎么就能顶诸葛亮呢?诸葛亮是不世奇才,神一样的人物,就算三百个臭皮匠,也不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
    “汤侍郎,你误会了!”
    宋应星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此裨将非彼皮匠!”
    “什么……皮匠?”
    “是裨将,就是副将,即便是裨将,也是马谡那般人物,绝非等闲之辈!”
    “哦,原来如此!”
    汤若望恍然大悟,不禁感叹汉语博大精深。
    宋应星继续说道:“万历年间,武英殿中书舍人赵士桢编《神器谱》,发明迅雷铳、掣电铳、火箭溜等多种厉害的火器,虽然此人早已不在,《神器谱》应该还保留在翰林院,此人是不是还有后人,继续研制火器,汤侍郎可以去寻一下。”
    汤若望认真回忆了一下,说道:“我好像听说过这个人,不过,我来大明的时候他已经离世了,只是闻名,可惜未曾谋面,多谢宋侍郎指点,我这就去翰林院找神器谱。”
    宋应星起身行了一礼:“宋某还要去礼部,就不叨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