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少了你还不活了?
作者:张无敌死了没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最新章节     
    第二天,天不亮李恪就起来了,又是赚钱的机会,李恪最是积极。
    上朝会的朝臣正在显德殿内议事,就听到李恪在显德殿外指挥着人用草木灰画圈。
    大家都知道昨天蜀王被打的事情,今天也确实看到了李恪扶着外面的柱子站着,用手指挥着工匠干活。
    李恪要不是自己身上的伤实在是不好动,非得自己也拿起一桶灰去弄,因为看起来是真好玩。
    显德殿内的李世民看到李恪就皱眉。
    昨天太医说了,好好养着过个十几天就完全没事了。
    结果这个逆子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己一说也弄,这个逆子就赶紧来圈地开挖。
    李世民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逆子的想法,就是怕自己反悔。
    李世民在心里吐槽,逆子就是逆子,处处反着来,也不知道先养好伤再出来。
    只能乖昨天那么一会儿,受伤了也不放过能赚钱的机会,你不赚朕的钱会死啊。
    怎么一点都没有朕身上的优点呢?
    今日朝会,魏征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因为魏征之前就是专门负责山南道蝗灾的官员,而李世民让魏征调查蝗灾实情,最近也有了结果。
    只见魏征迈出一步,朗声道:
    “启奏陛下,臣已查明。
    多地蝗灾远没有传言那般严重,即便是在山南道,也仅有寥寥几个州出现蝗灾迹象 。”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不少人面露惊讶之色。
    然而,也有部分人神色如常,他们都是知情人。
    只是此刻,他们心中慌乱不已,若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他们手持笏板的手正微微颤抖。
    紧接着,张文忠出列奏道:
    “启奏陛下,长安所属的两个县确实存在蝗灾,但实际情形远非下属所上报的那般严峻。”
    随后,御史大夫温彦博也站出来禀奏:
    “启奏陛下,京畿道的蝗灾亦不如上报的那般严重。”
    京畿道就是长安所在的“道”,其实就是关中地区,只不过大唐不叫关中。
    “臣请陛下严惩这些官员,他们分明就是想谎报灾情,这样好让陛下免去往年拖欠的税,又能让朝廷下派救济粮,他们好从中牟利。”
    房玄龄这话就是要把他们往死弄。
    众人皆知房玄龄此举的深意,如此一来,不知会有多少官员遭到裁撤。
    礼部尚书当即站出来,谏言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当慢慢来,一下子裁掉这么多人,这空出来的官员从哪里来?这些上报的可都是州县主官。”
    礼部尚书此举,意在阻拦房玄龄为求政绩而肆意妄为。
    又有官员上前谏言:
    “陛下,先不说别的州,光山南道就有二十一个州,如果这二十一个州都换一遍州县的主官,恐怕会引发诸多动荡。”
    魏征亦再度进言:
    “陛下,礼部尚书之言确有几分考虑。
    如今已不是当年隋末乱世,如今天下初定,尚未安稳几年,确实不宜再大规模变动 。”
    李世民也确实是这么觉得,前几天才接到收复朔方的消息,如今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
    直到这个时候,大唐才正式的接管了隋朝当年全部的领土。
    李世民愁眉不展,但这些人也太嚣张了,这么明目张胆的骗取朝廷救济粮,不惩治不行。
    大唐的这些“道”,是李世民在去年的时候,根据山川地形划分出来的。
    在李世民之前可没有这么做的,都是州县制。
    是李世民为了方便管理,不然大唐有上百个州,这些州一人一个奏书都能累死李世民。
    其实李世民也记不住这么多的州,地图上乱七八糟的,给谁都记不住。
    州的奏书会按照“道”上报到尚书省,尚书省按照“道”划分开来,然后李世民就知道每个州大致在什么地方。
    当初就是怕自己因为不了解情况才划分出来“道”方便管理,也不会被人蒙蔽,如今这些官员借着天灾也照样伸手。
    李世民一拍面前的桌子,质问魏征:
    “礼部尚书,那你知不知道,那些被他们贪污的救济灾民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群臣纷纷看向了礼部尚书,心想你糟了。
    李世民为了救济灾民,可是打算把自己内帑三百万贯的钱都拿去买粮食救百姓。
    昨天李世民就是因为知道李恪把其中一百万花了,这才暴怒打两个逆子。
    昨天的事情闹得太大,当李世民解除东宫门禁,显德殿的事情就传了出去。
    尤其是,李世民还把户部和工部给封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查出事情真相。
    大家今天其实没几个人敢在朝会问昨天的事情。
    即使是几个大臣说出蝗灾的事情也不站出来说反对的话。
    就是因为昨天的事情,昨天陛下明显就是动了真火。
    人家皇帝为了灾民都暴打亲儿子,打的太子都昏厥过去。
    你们倒好,今天还敢为那些贪污的官员求情,简直是不知道死是怎么写的。
    礼部尚书现在额头都是冷汗,他不求情不行啊。
    自己弟弟就是山南道“凤州”的刺史,这次的谎报灾情也有他弟弟的一份。
    礼部尚书也顾不上自己额头的冷汗,弯腰行礼显得更加的恭敬谦卑。
    “陛下,臣绝无偏袒任何人之意,臣只是觉得,一时间这么多州的刺史都没了,那到时候谁来负责地方上的行政?”
    这时,殿外在指挥干活的李恪大喊:
    “唉唉唉,那个谁,你怎么光站着不干活?
    什么?你是监督他们的?狗屁!有本王在这里哪里需要你监督?你也拿起家伙干活!
    什么?你是左校令不符合规矩?
    我一品亲王还指挥不了你个八品了?
    我让你干活就干活,没了你这天下就大乱了?信不信我马上让你的副手顶你的位置。”
    李恪这话看似是说别人,但是传到大殿里却有不一样的效果。
    李世民说:
    “刺史没了不还有刺史的副手,别驾吗?怎么会出乱子?”
    所谓别驾,就是因为刺史和副手不坐一辆马车,所以叫别驾。
    其实别驾一开始就是副手的意思,所以官员的副手都能叫别驾。
    只不过名字不雅,才被用到地方官员的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