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技术基础以及附属文明选择
作者:周周是哭包   重回末日前:带领地球成就至高文最新章节     
    经过长达半年的不懈努力,顾羽外加众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将那浩如烟海的几万份科技资料逐一审阅完毕。
    这仅仅是个开端,系统的深入研究尚待开启,若真要深入探索,恐怕十年八载也不足以涵盖其广。
    完成初步的资料梳理后,顾羽与团队中的科学家们,对宇宙间不同文明特有的科技成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愈发认识到构建一个符合人类特性的科技体系是何等重要。
    “各位同仁,如今资料已尽数掌握,我们今日的议题是:
    探讨人类未来科技的航向,明确主导学科,以及人类进化的核心方向。
    这些都需要我们今日做出决策,并据此重构我们的科技蓝图。”
    顾羽在会议室的主席台上,目光坚定地对座下的科学家们说道。
    “关于进化方向,我倾向于强化人类的生存能力,同时保持我们现有的生命形态与特征不变。”
    一位科学家首先发表看法。
    “我完全赞同,若是为了生存能力的提升,而将人类转变为硅基生命,那我们还能称之为人类吗?”
    另一位科学家紧接着表示。
    “但话说回来,不触及生命本质的改变,人类细胞的优化空间确实有限,这就像自然界的法则,鸡蛋与石头的较量,不从根本上调整,终将限制我们的发展。”
    “我们或许可以探索生物科技的极限,将人体细胞强化至生物兵器的级别,而不必颠覆人类的生命本质。”有人提出了折中的方案。
    “但这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若是对人体内部结构、细胞构成乃至dna序列进行深度改造,这与改变生命本质又有何异?只不过是拥有了人类外貌的另一种生命形态罢了。”反驳之声随即响起。
    顾羽静静地坐在主席台上,倾听着科学家们的激烈讨论,并未急于表态。
    对于是否应改造人类生命本质这一核心问题,他同样心中存疑。
    正是这份审慎,让他选择此时此刻,只是作为一个聆听者,默默吸收着每一个观点,为未来的决策积累智慧。
    毕竟,生命本质的改造,是人类发展道路上不可回避的抉择,它的每一个细微变动,都将深远影响人类的未来。
    在探讨科技与人类未来的紧密关联时,一个核心问题浮现:我们应当选取何种科技领域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以便最深刻地触及并提升人类的生命本质?
    设想一下,若我们将生物科技视为未来探索的主要航道,那么借助其力量,人类或许能开启一扇通往延长寿命、增强智力、优化适应性的大门。
    这样的变革无疑将是深远的,但随之而来的,也可能是一个外表看似未变,内里却与往昔大相径庭的新人类形态,宛如科幻中的“虫族”,这是科技进化之路上难以回避的变迁。
    面对宇宙六级文明的宏伟蓝图,若人类仍保持着现有的脆弱,任何高级科技的微小失控都可能成为灭绝的导火索。
    于是,有人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观点:不必强求人类直接适应环境,而应利用科技作为我们的第二层皮肤,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
    正如防弹衣赋予普通人抵御子弹的力量,我们无需改造自我,而是以外在辅助达成保护。
    诚然,这种方法并未触及生命本质的根本变革,也无法全天候覆盖所有风险,但它启发了一个更为巧妙的思路——创造一种能够内嵌于人体的“科技护甲”。
    这一设想,旨在不改变人类基本生命形态的前提下,通过科技的融入,逐步提升我们的生存能力。
    这时,一位青年科学家语出惊人,他提出了让科技与人体无缝融合,创造“内嵌护甲”的构想。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天马行空,但在科技的无限可能面前,一切设想都值得被严肃探讨。
    顾羽,这位聆听者,听后眼中闪烁着认可的光芒。
    他意识到,这不仅避免了生命本质的深刻改变,还巧妙地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科技与生命的和谐共生之上。
    毕竟,探索未知、追求更强,是人类永恒的渴望。
    而在这条路上,如何保持自我,同时拥抱变革,才是最智慧的抉择。
    说实话,若真要为了增强生存能力就改变人类生命的根本形态,他骨子里是排斥这样的想法的。
    但现在,这个念头如同破晓之光,恰恰为解决顾羽长久以来的难题带来了希望——那就是将人类的身体巧妙地与护甲融合。
    简单来说,就像是给身体穿上一件不同寻常的‘内衣’,只不过这件内衣是嵌入体内的。
    “关于这护甲的研发,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我们会遇到哪些主要挑战呢?”
    顾羽提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急切。
    “理论上讲,无论是利用生物质材料还是高精尖的粒子材料,都有潜力实现与人体无缝对接的融合,但护甲的实际效能如何,还需要我们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实验来验证。”
    一旁的科研人员给出了谨慎而专业的回答。
    顾羽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他明白,首先要确立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至于最终的效果,得靠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来说话。
    “那么,我们就正式把这个研究项目确定下来。
    接下来,大家不妨围绕地球的未来发展展开讨论。
    以护甲为例,无论它采用何种尖端科技,都离不开基础材料科学的进步。
    这就意味着,人类未来的科技进步必然以基础材料学为核心支撑。”
    顾羽说到这里,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再来说说基础材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吧。
    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大路径:物质类文明、能量类文明和机械类文明。
    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辉煌与局限。
    物质类文明依赖基础材料学和引力学,能量类文明则是基础材料学和高能物理学的结晶,而机械类文明则是基础材料学与机械动力学的完美结合。
    这三种文明各自代表了极致的追求,但同样也伴随着极端化的风险,比如可能需要彻底改变人类甚至地球的自然状态。”
    顾羽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认为,人类在选择前进的道路时,应避免这样的极端。
    我们应该在保持地球生态环境稳定的前提下,寻求科技与生命的和谐共生。
    下面,请各位畅所欲言,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顾羽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沉思。
    每位科学家都明白,一个文明或种族的未来之路,既需要宏大的愿景,也需要谨慎的选择。
    他们面面相觑,但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与探索的渴望。
    在这一刻,静默成为了一种默契,大家都在心里默默构建着属于人类的明天。
    在当今社会,众多种族与文明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往往聚焦于一两个核心学科作为基石,辅以其他领域的知识作为支撑。
    正如顾羽先生先前提及的那三大文明典范,它们均采取了双学科并进的策略,这种策略虽成效显着,却也伴随着一定的局限性,显得颇为激进。
    相比之下,那些以三门学科为核心架构的文明,尽管初期步履维艰,却能避免明显的短板,展现出更为稳健的发展态势。
    因此,人类当前的选择,是立足于三门核心学科,同时保持对第四门科技的探索热情,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不牺牲科研效率与进度的前提下。
    基础材料科学作为已定的基石之一,其余两门学科的选定便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高度。
    “我坚信,量子力学应当成为我们探索宇宙、推动文明进步的关键领域。”
    一位学者坚定地说,“无论从潜力挖掘还是实际应用的角度考量,量子力学都具备成为核心学科的必要条件。”
    然而,另一位专家则提出了不同看法:“诚然,量子力学的潜力巨大,但其研究深度与广度同样意味着巨大的时间投入。
    我认为,量子力学应当被细化为多个子学科,如引力理论、大统一理论及能量场论等,各自独立发展。
    若将其视为单一核心学科,恐将延缓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速度。”
    面对这样的争议,量子力学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李老先生挺身而出,他自信满满地展示了一份详尽的未来发展规划:
    “各位,请允许我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
    我们中心已对量子力学领域进行了全面梳理,剔除了不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的研究项目,明确了未来的探索路径。
    量子力学,必将成为人类科技树上的璀璨明珠。”
    随着李老先生的话语落下,他手中的存储器中的数据被投射到了巨大的屏幕上。
    顾羽和在场的科学家们瞬间被屏幕上的内容所吸引——那是一个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恒星系,但接下来的展示却让他们瞠目结舌,纷纷陷入了沉思。
    这一刻,所有的争论似乎都暂时停歇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片浩瀚的星空之上,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
    这就是咱们地球目前所在的家园——一个浩瀚无垠的恒星系。
    但真正让众人瞠目结舌的,并非这个恒星系本身,而是它周遭那番非同寻常的景象。
    环绕恒星系之外,无数庞然大物般的未知机械体静默地守护着这片宇宙疆域,宛如古老而神秘的守卫者。
    随后,屏幕上的画面如同穿越时空的窗口,展现了这个恒星系穿梭于星辰大海,进行宇宙旅行的壮丽景象。
    就在这宁静的旅行中,前方骤变,无数战舰与星球要塞如潮水般涌现,它们以惊人的速度逼近,气势汹汹。
    紧接着,璀璨的光芒划破夜空,来自那些战舰与要塞的炮火倾泻而出,目标直指恒星系外围由氢元素构成的防护层,那光芒之盛,足以点亮整个宇宙。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强大的攻击竟未能穿透那层看似脆弱的氢墙,仿佛它是宇宙中最坚实的盾牌。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恒星系的心脏——太阳所在的位置,爆发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恒星本身也在响应这场宇宙的较量。
    那光芒如同涟漪般向外扩散,形成一道道巨大的光波,在虚空中荡漾开去,壮观至极。
    待那光波消散,战场之上,原先气势汹汹的战舰与要塞竟已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看到了吗?这就是量子力学引领的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缩影。”
    视频播放结束,李教授语气中满是自信:“屏幕上的每一幕,都将是未来可能实现的科技奇迹。
    现在,还有哪位朋友对此持有异议?请直言不讳。”
    会场陷入了一片寂静,每个人都被那以整个恒星系为基础的超级武器所震撼,即便是身处三级文明阶段的人类,也不禁生出观看科幻巨制般的错觉。
    “教授,能分享一下您的见解吗?”顾羽满含好奇地问道。
    “当然可以。”李教授微笑着回应,“这半年来,我们深入探索了数万种文明的科技路径与发展方向。
    你们是否注意到,其中绝大多数文明都选择了星球、本体与科技三者紧密结合的进化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我也隐隐感到其中潜藏的风险。
    毕竟,星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一旦遭遇大规模战争,资源枯竭将成为无法回避的难题。
    尽管星际战争中的交锋多以种族为单位,没有固定的疆域划分,但资源的可持续性依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大伙儿想想,咱们为啥非得把目标锁定在单颗星球上呢?
    咱们何不把视野放宽,把整个恒星系统当成一个大家伙来考量。
    你瞧瞧,一颗星球的资源储备,跟整个恒星系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嘛。
    再说了,地球若是能呆在恒星系这个大家庭里转悠,那安全性,可比孤零零地在宇宙中漂泊强多了,是不?
    基于那些高深莫测的量子力学和量子物理学,我鼓捣了阵子,嘿,还真发现这事儿没准儿能成!
    带着整个恒星系去旅行,听起来吓人,实际上嘛,没咱们想的那么复杂。
    咱们现在手里的技术,只要啃下几块硬骨头,挪动恒星系?指日可待!
    不过呢,速度嘛,得悠着点,慢慢来。”
    李教授一脸严肃,但又带着几分兴奋地说道。
    “老师,技术难关咱就不提了,我相信总有一天能攻克的。
    可关键来了,推动整个恒星系的能量,咱从哪儿找去?”
    顾羽听得眼睛一亮,但随即又被现实的鸿沟给拉回了地面,能量,始终是绕不过的坎儿。
    “问得好!咱们可以去别的星系‘借’恒星啊!
    用它们的能量来驱动咱们的引力发生装置,这不就解决了吗?”
    李教授胸有成竹,笑眯眯地回答。
    “可这样一来,问题又堆成山了!
    恒星质量大、引力强,怎么搬?
    万一新来的恒星跟咱们家的恒星不对付,引力大战怎么办?
    还有,恒星那能量场强的跟啥似的,怎么屏蔽?
    整个恒星系里温度飙升,又该怎么处理?”
    顾羽一连串问题,像连珠炮似的发射出来。
    “哈哈,别急,我心里头都有数了。
    行不行得通,还得靠实践检验。
    搬运恒星嘛,其实不用咱们额外费多少能源,直接利用被搬运恒星自身的能量就妥了。
    至于恒星的能量场、引力场,咱们可以造个特制的强磁场防护罩,以恒星为能源,把这大家伙整个包起来。
    这样一来,既隔离了恒星的力量,又能把多余的能量转化为咱们自己的动力源。
    只要咱们能成功搬运个几十颗恒星进来,嘿嘿,别说移动恒星系了,就算是来个星际大迁徙,那也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李教授一番话,说得大伙儿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仿佛真的看到了星辰大海在向他们招手。
    “李老先生,您提到的那些恒星所蕴含的能量,简直是足以推动整个星系,乃至支撑我们人类无尽探索的源泉啊。”
    顾羽望着大屏幕上缓缓旋转的三维示意图,那里恒星被巧妙地屏蔽后,宛如一颗温婉发光的巨型珍珠,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嗯,从理论架构上看,这确实无可挑剔。
    那么,在座的各位,有谁对此持有异议吗?
    如果没有,那么量子物理学将成为我们科技发展的领航灯。”
    顾羽沉思片刻后,郑重其事地宣布道。
    会议室内一片静默,科学家们面面相觑,李老先生连未来科技蓝图的轮廓都已勾勒得如此清晰,他们哪还有什么反驳的余地。
    “既然如此,我们就初步确定三大研究支柱:基础材料学为基石,量子物理学为先锋,再加上高能物理学作为动力源泉。
    毕竟,能源是所有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血液,特别是当我们立志以正规恒星系为舞台时,能源更是重中之重。
    但请记得,这三者只是暂定的方向。
    在跨越四级文明门槛之前,我们需灵活调整,若发现有更适配人类发展的学科,自当及时转向。
    同时,我们必须全力整合资源,确保这三种学科的研究能够加速进行,
    并充分利用那几万份宝贵科技资料,将它们中的未知技术融入我们的科技树,力争十年内构建起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科技体系。”
    顾羽的话语中充满了决心与期待,而他的提议也毫无悬念地得到了全场的默许。
    会议结束后,李老先生径直找到顾羽,寻求进一步的支持。
    顾羽立刻指令星空系统,迅速调配所需物资给李老先生,并部署团队着手研发搬运恒星的引力操控装置。
    毕竟,无论是星辰大海的迁徙梦,还是眼前的科技跃进,都离不开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
    随后,顾羽转而关注起另一项要务,他通过星空系统将李承紧急召至办公室。
    “李承啊,有项重任要交给你。
    这不仅是工作,更是对人类未来的一次重要探索。
    准备好了吗?”
    顾羽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与信任。
    李承闻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热血,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顾羽微微点头,指向一旁的星图:“这里有几个坐标点,我外出期间偶然发现了几个外星文明。
    你的首要任务是暗中监视这些文明的发展情况,悄无声息地跟踪它们,记录下它们的一切活动,并且每天都要向我汇报。
    记住,千万不能被它们察觉。”
    李承一听,眼里闪过一丝好奇:“那,如果发现它们有威胁,需要直接消灭吗?”
    顾羽沉吟片刻,语气中带着几分保留:“这个嘛,得看情况。
    有些文明确实可能构成威胁,需要我们采取行动。
    但也有一些,或许将来能成为人类的盟友,那自然不能轻易动手。”
    “明白了,那我现在就去准备?”李承边听边点头。
    “别急,明天你再出发。”顾羽制止了他,“今晚你先去特种装备部,领取一些微型探测器。
    前进号卫星要塞体型庞大,容易被对方的光学仪器捕捉到。
    要想秘密观察它们的日常生活,微型探测器才是最佳选择。”
    “另外,到了那些坐标点后,首先要确认的是那些文明的种族类型。
    如果是类似人类的文明,就发射探测器进行深入监测;
    如果不是,就不必浪费资源了,直接撤退就好。”
    顾羽详细地布置着。
    “好的,老板,我都记下了。”李承认真地回答。
    见一切安排妥当,顾羽满意地让李承离开了办公室,回去做进一步的准备。
    其实,顾羽心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对于附属文明的选择,更倾向于那些与人类在外貌上相近的类人类文明。
    至于那些非人类文明的怪异外貌,实在不符合顾羽的审美标准,他自然是避之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