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白帽子
作者:橘座啊   天幕:开局盘点大兵团作战最新章节     
    现代时空。
    “白帽子?什么白帽子?你们说姚广孝送朱棣白帽子是什么意思?”
    陡然说到自己的名字,朱棣一下子有些懵,姚师什么时候送自己白帽子了?
    而且,送白帽子是什么意思?
    “嗯?你竟然不知道吗?”
    曾宇和罗阳几人听到朱棣的话,都有些好奇。现代竟然还有人不知道姚广孝送朱棣白帽子是什么意思的?
    “我这朋友不怎么喜欢明朝的历史,他看小说都只看唐朝和秦朝的...”
    李恩凡打了一个哈哈,笑着给众人解释。
    而朱棣这时候回过了神来,也跟着讪笑这点头说道:
    “不错,咱不怎么喜欢明朝的历史。”
    “噢!”
    众人这才把注意力转移开。
    “既然还有朋友不知道的,我就再说一下吧。”
    “姚广孝送朱棣白帽子这个典故,在现代非常出名。”
    “这个典故说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在洪武十五年马皇后死的时候,诸多的藩王进京,都到了应天。”
    “而朱元璋召集了许多的僧人给马皇后祈福。”
    “在葬礼结束了之后,朱元璋让每一个藩王带着一个僧人回封地,继续给马皇后祈福。”
    “朱棣一眼就看中了姚广孝这个僧人。而在两人第一次在府邸里见面的时候。”
    “姚广孝就对朱棣说:臣要给大王送一顶白帽子。”
    “当时朱棣听着这话之后,一下子惊出一身的冷汗。”
    “但他并没有告发姚广孝,而是把姚广孝收作了王府内的谋士。”
    “许多人就用这个典故去说,朱棣其实一早就有反心。”
    朱棣瞪大着眼睛看着冯建,在他说完之后,整个人都是懵的。
    随后过了一会,朱棣的思绪好像没有转过来,两只眼睛直直的看着冯建问道:
    “等等,咱还是有些不懂,这个典故到底说了什么?”
    李恩凡这时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缓缓的说道:
    “朱棣在洪武十五年的时候,是不是只是一个藩王?”
    “不错...”
    朱棣随着李恩凡的话点了点头。
    “王的上面,加一个白,是什么字?”
    “啊?”
    朱棣这下真的是被惊得一塌糊涂,还有这种说法的?!!
    身旁的李恩凡看着朱棣震惊的脸庞,摇了摇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不是,后人就这么污蔑朱棣的吗?”
    这个时候的朱棣真的内心全是委屈,怎么能就这么污蔑自己的?还早有反心?还王加白?
    他可是知道这个时候是在天幕直播的,自己的大哥和父亲,他们两人都在看着这里。
    要是真的让他们以为自己早有反心。
    百年之后,自己下去,还怎么见大哥和父亲?!
    内心虽然委屈,但朱棣的神色还是强装着平静,转头看着旁边的李恩凡,目光灼灼的看着他。
    朱棣也不说话,就这么十分平静的看着他,眼眶内似乎还有一些闪烁。
    而李恩凡看着朱棣的眼神,也注意到了朱棣眼眶内的闪烁,并且似乎还能看到有一抹的晶莹。
    李恩凡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他可是知道这是朱棣的。
    想一想,一个皇帝,内心委屈,眼眶内带着晶莹直直的看着自己,那种感受...
    “咳咳,这个事情咱们好好说说。”
    李恩凡轻轻的点了点头,示意朱棣别激动,这个事情肯定会说清楚的。
    “难道这个事情是假的?”
    曾宇适时的插话,问着在座的众人。
    “不应该说这个事情是假的,应该说,这个事情,怎么可能是真的?!”
    冯建颇有些好笑的看着曾宇。
    “可绝大部分的历史小说,还有典故,都说这个事情是真的啊。”
    听着这话,朱棣的拳头越捏越紧,脸庞之上都有些红润了。
    身旁的李恩凡注意到了朱棣似乎有一些红温,赶忙说道:
    “这个时候的朱标还没死,朱元璋也是雄心壮志的年龄。并且,这个时候朱棣的二哥还有三哥也还没死。”
    “朱棣怎么可能这个时候就有反心的?”
    “而且,历史上朱棣连洪武三十五年这个事情都编撰的出来,怎么可能还会让这个典故流传下去?”
    “朱棣一生都可以说在向朱元璋证明,自己并不是反贼,自己能当一个好皇帝。”
    朱棣听着李恩凡的话,心情慢慢的恢复了平静。
    “那这个事情是记载在哪里的?”
    “记载在《建文年谱》,而这个《建文年谱》,是明朝末年的赵士喆编撰而成的。”
    李恩凡轻轻拍了拍朱棣的肩膀,随后随手又拿起了茶杯,轻轻喝了一口茶水。
    在座的众人都没有注意到李恩凡拍朱棣肩膀的这个动作。
    “在明朝末年之前,当时也有流传的《建文年谱》,但这个被称为一卷。”
    “而赵士喆鉴于当时流传的《建文年谱》所载史实多错谬不实,遂博采群籍,撰成此书。”
    “赵士喆编撰而成的《建文年谱》被称为二卷。”
    “后来,《建文年谱》就被列为了:旧列史部杂史类。”
    “而杂史你们也知道,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
    “?《国语》、《战国策》、《竹书纪年》、《逸周书》、《越绝书》、《大唐西域记》、《明儒学案》等等。”
    “这些都属于杂史。”
    李恩凡轻轻的捏了捏鼻子,又接着缓缓说道:
    “杂史其实你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指那些不太可靠或者经过加工的历史记载,其中可能包含了不实之处、夸大之词或者篡改事实的内容。”
    “这些历史记载通常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不太符合客观事实的真实性。”
    “比如:姚广孝送朱棣白帽子,就属于主观色彩非常浓重的杂史。”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送白帽子这个典故,在场的肯定就朱棣和姚广孝。”
    “不然的话,其他任何一人在场,都绝对走不出那个屋子。”
    “那问题就来了,这个事情是谁说出去的?”
    “朱棣还是姚广孝?”
    李恩凡把头转向曾宇,语气之中非常的疑惑。
    “朱棣一生都在证明自己不是反贼,还想把建文朝掩盖,想证明是自己的父亲朱元璋直接传位给自己。”
    “他怎么可能把这个事情说出去?”
    “难道是姚广孝说出去的吗?姚广孝应该不是那种炫耀之人吧?”
    “这个典故最让人忽略的一点,就是把姚广孝和朱棣两人当成了白痴。”
    “一见面就这么说,姚广孝肯定是脑子进水了,而相信一见面就这么说的人,朱棣脑子也肯定是进水了。”
    “这毫无疑问!”
    “总不可能这个事情还有第三方在场吧?”
    “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那绝不可能留下一点的书面记载!一丁点都不会有!”
    李恩凡说的很肯定,并且是十分的肯定。
    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怎么可能会留下书面记录?总不可能这个时候旁边真有史官吧?
    朱棣在洪武十五年,还只是一个藩王,并不是皇帝!他有什么资格配一个史官?
    “小凡确实说的没错,如果是真的,那绝不可能流传下来。”
    冯建也很是赞同李恩凡的话,熟悉政治的他,对这种事情太敏感了。
    “那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建文的那些余孽,在后世编排朱棣,想证明朱棣其实是早有反心,并不是建文帝逼迫朱棣靖难的。”
    “除了建文余孽之外,还有就是好事之人,看朱棣不爽之人。”
    李恩凡摊了摊手,说的很是果断。这个事情太好猜了,攻击朱棣的目的只要一猜中,那背后的人是谁,就更简单的猜到了。
    “那为何姚广孝会选择朱棣呢?”
    曾宇对这个问题一直是非常的疑惑,为什么姚广孝一开始就选择了朱棣,而不是选择其他藩王?
    “其他的历史小说还有网上的一些猜测中,其实是说的非常有道理的。”
    李恩凡回忆了一下脑海里的知识,随后停顿了一会,组织了一下语言后说道:
    “姚广孝精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在一看到朱标的时候,可能很简单的就能推断出,朱标是早亡之相。”
    “因为在马皇后死了之后,朱元璋这柄杀人剑没有了剑鞘,那挡在朱元璋前面的第一个人是谁?”
    “太子朱标!而朱标又性格仁慈宽厚,肯定和朱元璋有长期的冲突。”
    “心力憔悴之下,所以...”
    之后的话李恩凡没说,众人也都想到了。
    不止是朱标和朱元璋,其实现代的父与子关系都是如此!如果父亲暴虐,那孩子很难活到成年。
    在洪武十五年之前,还有一个马皇后,可之后?就是朱标直面朱元璋了。
    “老二朱樉,就更不用说了,成年之后多行恶事,荒唐无度。洪武十一年的时候,朱元璋就下旨给朱樉。”
    “让他到了封地,如果宫殿已经完工,就暂时把其他不重要的事务停止吧。”
    “然而朱樉却不以为然,仍旧在宫中大兴土木工事、劳民伤财,不从父命,随之就招来朱元璋的斥责与不满。”
    “历史其实已经证明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让下面不满,那很有可能就是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而朱樉,估计姚广孝一看,就觉得,望之不似人君。”
    “朱樉的下场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洪武二十八年,被三名老妇人下毒致死,年四十。”
    说起朱樉,李恩凡真的觉得他的下场一点都不冤枉,完全是自找的!
    连朱元璋都不会随意的斥责下人,只是对官员非常的高压。
    为何?因为在你身旁时常走动的都是下人,而官员?又不会时常待在你的身边。
    “老三朱棡,估计还是一样,姚广孝一看,也是望之不似人君。”
    “多智而残暴,洪武十一年,就封太远的途中,竟然连厨师都敢随意的鞭打。”
    “朱元璋自己都说,自己起事到现在二十三年,什么人犯错都一一处罚!”
    “但是,他唯一不敢责骂,甚至连责备都不敢的人,就是自己的厨师:徐兴祖。”
    “而朱棡呢?在朱元璋斥责了他之后,后来又数次以奔马缚人,车裂之。”
    “你说,这要是厨师心一狠,他还活的下去?”
    老三朱棡也是,在李恩凡看来,也是完全自找的,真的不怕匹夫一怒?
    “如果不是朱标求情,估计老三晋王朱棡,一早就被直接废了。”
    “那这么看来,姚广孝一早就盯着朱棣了。”
    曾宇咂了咂嘴,随后,脑海里又冒出一个疑惑。
    “那朱允炆呢?”
    “估计姚广孝也没想到朱允炆会上位,要知道,朱允炆只是一个庶子。”
    “而且,洪武十五年马皇后死的时候,嫡孙,朱雄英在她前面死了。”
    “只要稍微一推断,如果真的有变,那朱棣肯定就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洪武十五年,朱允炆也才五岁,能看出个什么?”
    说到这的时候,李恩凡摩挲了一下下巴,其实他有一个猜测,如果姚广孝真是那种刘伯温似的人物...
    “其实我还有一个猜测,有没有可能,姚广孝觉得哪怕朱允炆上位,也不会被天下藩王认可?”
    “毕竟朱允炆只是一个庶子!那些嫡子的藩王怎么可能会认可他?”
    “而且,一个庶子上位,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所以,才考虑了诸多的可能性之后,姚广孝才选择的朱棣?”
    冯建缓缓的点了点头,他还是比较认可李恩凡最后的推测的。
    因为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庶子上位,第一时间大力削藩的皇帝。
    而大明,可是用的塞王镇边的政策,藩王都是手里有兵的!
    历史上最出名的藩王作乱是什么时间?晋朝的八王之乱!
    而且,手里有兵的藩王,还惨遭削藩的,历史上基本都作乱了的。
    “所以姚广孝等待的是“八王之乱”?”
    李恩凡冷吸了一口气,他感觉姚广孝在朱雄英和马皇后死了之后,就已经推断出朱元璋死后天下一定会大乱了。
    有兵的藩王,庶子的上位...
    这怎么看都一幅要乱的样子。
    而要破解这个无解的问题,只要一个方法,朱标并没有英年早逝!
    可姚广孝估计看清了朱元璋,也看清了朱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