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登基大典
作者:山茶山茶山茶山茶山茶   弘宋,重生赵车神最新章节     
    开宝十年(公元 977 年)九月二十日,登基大典。
    这一日,赵景穿上了此生最尊贵、最有价值的礼服——冕服。
    他身上穿着的这套冕服官方名称叫大裘冕,用黑羊羔皮制作,领用黑缯,有冕无旒,前圆后方,前高后低,玄缯为表,朱缯为衬,祭司昊天上帝及五帝时所穿,由司衣坊耗费数月时间精心制作而成。
    这套冕服分为上衣和下裳两部分,上面绣着十二章纹。其中,上衣的图案包括日、月、星辰、龙、华虫、宗彝(南宋以前就是一只老虎和一只猴子)六种;而下裳则绣着藻、火、粉、米、黼、黻六种图案。
    此外,这套冕服还配有蔽膝、佩绶和赤舄(xi)等配饰,使得整个造型更加华丽庄重。
    十二章所含内涵极其丰富: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大地之意;山,取其稳重、镇定之意;龙,取其神异、变幻之意;华虫,美丽花朵和虫羽毛五色甚美,取其有文采之意;宗彝,取供奉、孝养之意;藻,取其洁净之意;火,取其明亮之意;粉米,取粉和米有所养之意;黼,取割断、果断之意;黻,取其辨别、明察、背恶向善之意。
    十二章纹的起源可追溯到舜帝时期,后世沿用,到了周代,周公旦制定《周礼》,规定以日、月、星辰三章画于旗帜,衣服上只保留九章纹,以龙为首章而称为“龙衮”。
    后来政哥登基,废除章纹制度,祭祀礼服一律为纯黑,称为“袀玄”,直到东汉孝明皇帝刘庄继位后才再度恢复十二章纹。
    除了冕服之外,赵景头上戴的冕冠也十分华丽,由延、旒、充耳等部分组成。
    此时此刻,汴梁城外南方五百米的高山上,山脚下围满了百姓,他们交头接耳,好奇地望着山顶。
    山脚及山路上站满了戒备的甲士,他们神情严肃,身姿挺拔,宛如钢铁长城一般守护着这座山峰。
    山顶上,最中心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青铜重鼎,它庄严而肃穆,仿佛承载着天地间的神秘力量。
    这是一座用于祭天的重鼎,周围摆满了丰盛的祭品,有金黄的五谷、鲜嫩的羊头、肥美的猪头等等。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在山脚下,执金吾党进率三百禁军驻守在最外围,他们身披重甲,手持长枪,严阵以待,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
    而在山顶上,文武百官们身着华丽的官服,手持芴板,恭敬地排列在后方,神情庄重,目光坚定直视前方。
    身处最前方的赵景脸色相当紧绷,他的心跳加速,额头上微微渗出一层细汗。
    此刻,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和压力,因为他知道,今天的仪式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作为皇帝,他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如果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出现失误,不仅会让他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有可能被记载到史书上,成为千古笑柄。
    想到这里,他的心中不免多了一阵慌乱,只能深吸一口气,暗自琢磨:“喵了个咪的,能不能直接把这一段跳过去啊……”
    连舒三口气,心态平复少许后按照夫子教授的流程,双手捧着三炷香,缓缓抬手将香放在自己额头前,朝着祭坛方向三次跪拜,再将香插进了备好的香炉中。
    随后,侍奉在旁的王继恩又端来了一杯酒,赵景接过酒杯,再次跪地向天坛叩拜,然后起身将杯中酒倒在地上,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身走回了自己的位置。
    最后,从侍卫手中接过火把,将之扔到了青铜鼎里面。
    随着大火熊熊燃烧,百官、包括山脚的军民都跪了下去。
    “伏惟昊天上帝,至高无上,恩泽广被,德配天地。今朕躬临祭坛,肃穆恭敬,以牲牢玉帛,献于天庭。愿昊天上帝垂怜我邦,赐福于民,使风调雨顺,四时和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愿国运昌盛,社稷永固,兵戈不兴,边疆安宁。愿天下太平,万民康乐,共沐天恩,共享盛世。朕当恪守天命,勤政爱民,以报天恩,以慰民望。谨以此心,昭告于天,伏乞鉴纳。”
    背完先前拟好的“祭天诏”,带着所有人三度叩首,祭天仪式就此完成。
    不过整体流程还没结束,新皇登基基本上都要大赦天下以谢天恩,以表仁心的,赵景也不例外。
    回到宫中,先去后宫拜见过太后宋氏。再转回大庆殿前,稳步登阶,慢慢坐到御椅上,在旁恭候的中书舍人陶邴屁颠屁颠的跑到赵煚跟前,眉开眼笑的请示:“官家,是否可以开始传颂诏书了?”
    赵景点点头,便将人打发了。
    说起陶邴,赵景对他老爹的认识比他本人更深。
    当年赵大篡位篡的太突然,没有准备好禅让诏书,这件要紧事就连赵普都忘记了,好在兵变前夜联系好的内应里面有一个经历过多朝风雨的文官,也就是陶邴他爹:陶谷。
    正好他就想到了禅位诏书这个点,然后在大家大眼瞪小眼的时候,陶谷掏出了这份俗套但又极其重要的文书。
    陶谷本意是想要拍马屁,在新政权当中搏个好位置,但却拍到了马蹄上。
    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他在后周朝的职位算作中高级,只是一介吏部侍郎,禅位诏书要交也得交给范质、王溥这两位宰相才更有说服力。
    其二是这老头还在诏书里引经据典,让赵大的“被迫”黄袍加身成了蓄谋已久的事实。
    就此两点,让赵大对陶谷多少有些介怀,后面虽然给他升了官,但终其一生都没让他入宰执之列。
    不过对事不对人,虽然陶谷的作为让赵大胃疼,但并不妨碍其子的仕途,陶邴这个中书舍人的身份就是赵大一手提拔上来的。
    言归正传,陶邴站在赵景左前侧,拿起诏书声情并茂朗读:“大宋开宝十年九月二十日,皇帝诏曰:太祖皇帝夙夜匪懈,忧劳国事,心力交瘁,不幸仙逝,今逢朕登基大典,普天同庆,特颁此诏,大赦天下。
    凡非十恶不赦之罪,皆得蒙恩,减免其刑。朕念及众生皆有悔过之心,故施此仁政,以示皇恩浩荡。自诏书下达之日起,各级官吏须依诏执行,不得有误。愿天下百姓,感念皇恩,从此弃恶从善,做人正道,知荣辱,尊礼法,不生邪念,钦此!”
    陶邴宣读完,百官再作揖道:“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再之后,还需要给各级官员进行封赏,除了当头的几位重量级官员是赵景亲封之外,剩下的都交由吏部来办,拟定名单后再交给他裁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