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京城
作者:我是曹宁   人生修改:被赶出家门的官三代最新章节     
    再一次来到了京城。
    对于京城来说,江山熟悉。
    他在京城生活了二十二年。
    前十年还行,但是后十二年,那是痛苦。
    不过,随着曹家的消失,江山的心也开朗了。
    江山专门去了曹家的原址看了。
    那里已经改换门庭了。
    一个新的家族住了进去。
    江山在京城转了一圈。发现一个发小。
    两人见面后,便去喝酒。
    发小叫毛文化。比江山大两岁。
    他的家族渐渐地不行了。现在朝着财富之家偏去。
    在京城,财富之家是最低等的。
    就是那三流的官家,也比那一等的财富之家强。
    现在,毛文化在卖房屋。
    这个时候,京城的房价很便宜。
    这时候还没有商品房的概念,只要有工作并结婚,就可以分到单位的福利性质的住房。
    1980年的京城房价相对较低,主要是受到华国经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
    在这个时候,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房地产市场受到严格控制,房价普遍较低。
    根据资料显示,1980年京城中心区的平均房价大约在每平米200元左右,而城市郊区的房价则稍低一些,大约在每平米100-150元左右。
    这个时期的房价并不高,普通家庭也有可能购买到自己的住房。
    与三十年后的京城房价相比,1980年的房价可以说是非常低廉的。
    京城有很多人卖房子,卖的最多的是四合院。
    只有四合院才是私人的。
    其他的楼房,都是公家的。
    江山问了四合院的情况。
    像一千平方米的四合院,售价只要八万多。
    大一点的更便宜,像那一千五平方米的四合院,只要十万华币。
    因为大了,价钱高了,没人买。
    江山说:“我帮你一把,买套四合院。 ”
    毛毛大喜,“爷,你要买的话,选一个好位置吧。 ”
    “那当然! ”
    接下来,两人合计了起来。
    京城四合院不同的地区、区域和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历史背景,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
    首推南锣鼓巷周边的四合院民居,这一带是京城保留最好的传统四合院区域,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商量最后,江山选了南锣鼓巷周边的四合院民居。
    当他去了那些地方,看了一套四合院不错。
    不过,这周边都没人。
    江山问:“附近没人吗? ”
    毛毛说:“这附近的人都想卖房子,没人住在这。 ”
    江山又问:“卖房子的人去什么地方了? ”
    “去买楼房了!现在的京城人,以住高楼房为荣。谁住破旧的四合院?这也是我的房子卖不出去的原因。爷,你多买几套,帮帮我! ”
    江山发现,毛毛现在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
    发现那羊身上的毛多,他就使劲地找一个羊割。
    不过,江山也想买几套四合院。
    他可知道,像这四合院,三十年后,那都是几个亿的身价。
    现在花十万买下来,那就是翻了几千倍!
    这生意,那是看着赚!合法地赚。
    当即,江山打了一个电话,让方向带着四家人来京城。
    方向:问干嘛?
    “买四合院! ”
    之后,江山又打了电话给谭晶晶,说了买房的事。
    谭晶晶很支持。
    如果京城有房子,那就可以将江山的外婆一家接过来。
    那么,好就能同婆家一起生活了。
    第二天,四家人都来了。
    江山带着他们去了南铜锣巷。
    南锣主要突显一种老北京的文化,很惬意的那种,它不同于后海的喧闹,三里屯的繁华,倒是一种特别朴实的安静,很适合和朋友一起聊天消磨时间。
    在这里,古老文化与时尚竟可以对接得如此天衣无缝。
    有人说,三里屯没有做到的南锣鼓巷做到了,后海失去的南锣鼓巷又给找了过来。南锣鼓巷的夜晚和白昼都是风景,没有谁比谁安静,只有动人心魄的风情。
    在这儿,吃喝玩乐一样不少,可以漫无目的的去溜达,感受下它的古老韵味和宁静。
    一圈转下来,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方向看向江山:“三哥,你不仅仅是看中了这里宁静吧? ”
    江山说:“喜玛拉雅山宁静,我为什么不去那?主要是这里的房子买下来后,将来,会是全国人羡慕的地方。那房价也是涨的最高的。 ”
    老二问,“你估计能涨多少? ”
    江山故着考虑后说,“按照厢港半山的行情,这里的房价,最高能涨一百倍! ”
    众人大吃一惊!
    他们相信江山的眼光。
    江山做的事,没一次不准。
    于是,大家开始选了起来。
    江山说,“我买四套。我的两个舅舅每人一套。外公外婆随他们住。我的丈人一套,我自己一套。”
    谭晶晶幸福的靠在江山的肩上。
    那三家的女人都看向了那三个人。
    大有你不买的话,晚上就不让你上床,让你睡踏板去。
    那三个人吓坏了,只得喊道:“我们买三套房,娘家婆家各一套房,我们一套房。 ”
    于是,定下了十三套房。
    刚好这一块,有十五套房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