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安置蜀地
作者:奋斗地二头   乱世枭皇:柴荣最新章节     
    陈安静静地坐在行宫里,周围的一切仿佛都被他的思绪所笼罩。他的眼神深邃而凝重,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当前的局势以及接下来的战略规划。
    陈安此次出征,内心深处并没有彻底灭亡大理的打算。他心里清楚,如今的局势错综复杂,南唐与南汉依旧在南方屹立未倒,宛如两颗难以轻易拔除的钉子。而北方还有强大的契丹虎视眈眈,犹如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在这样的多面受敌的状况下,如果贸然深入那被视为不毛之地的云南地区,去全力征讨大理,无疑是给自己徒增无尽的麻烦与困境,简直就是主动去寻找罪受。
    不过,陈安也有着自己精心谋划的战略布局。他打算集中力量将建昌府与会州府成功夺取过来,以金沙江作为天然的分界线。这样一来,既能够有效地阻止大理可能对成都产生的威胁,又可以为日后若有需要进攻大理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权衡利弊之后的折中之策,既能稳定当下的局势,又能为未来预留一定的战略空间。
    于是,陈安决定召见韩令坤前来商议。当韩令坤来到面前时,陈安目光坚定地对他说道:“我们从蛮夷手中收复曾经汉唐的故土,哪里需要什么借口或者理由?根本无需犹豫,直接出兵攻打便是!”陈安的话语中充满了果断与决然,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前方闪耀。
    韩令坤听到陈安的这番话,表情变得十分慎重。他深知此次作战的艰难程度绝非寻常。大理与之前的孟蜀截然不同,那些生活在穷山恶水之间的百夷民众,大多性格果敢刚劲,有着顽强的斗志。
    大理国手中还掌握着不少经历过开国战争的老卒。这些老兵身经百战,战斗经验极其丰富。论起战斗力,远远不是那些久疏战阵、缺乏实战磨砺的蜀兵所能相提并论的。
    韩令坤心中时刻铭记着骄兵必败的道理,所以在面对陈安的命令时,他虽然应诺,但内心却早已做好了迎接一场艰苦卓绝战斗的准备,丝毫不敢有半分轻视与懈怠。
    在妥善安排好韩令坤相关事宜之后,陈安紧接着接见了前来投降的文州刺史全师雄。
    全师雄在蜀地的官场体系中官至文州刺史,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与地位。北宋乾德三年(965 年),宋军在征服后蜀的进程中,宋将王全斌由于治军缺乏严谨态度,不仅嗜杀,还极为贪婪,不久便激起了蜀地民众的强烈反抗,进而引发兵变。当时的降军共同推举原蜀将全师雄作为首领,他们组建起号称“兴国军”的武装力量。
    王全斌派遣朱光绪前去进行招抚工作,然而朱光绪却做出了极为恶劣的行径,他将全师雄的家族成员全部杀害,并且霸占了他的爱女以及财物。
    全师雄在遭受如此巨大的变故与仇恨刺激下,毅然率军攻克彭州(现今四川彭县),成功杀死都监李德荣,随后自称为兴蜀大王,还分兵占领了灌口、新繁、青城等地,其兵势强盛,一度兵临成都城下。蜀地各方势力见状纷纷起兵响应,整个西川十七州陷入此起彼伏的兵变浪潮之中。
    王全斌在应对此次危机时显得力不从心,无奈之下只能向朝廷请求援助。之后刘光义与曹彬奉命出击全师雄,两军在新繁展开激烈交战,最终全师雄的军队战败。全师雄被迫退至郫县,然而在此地又遭遇兵败,只能继续退至灌口寨。
    到了 966 年,王全斌在灌口寨再次击败全师雄,俘虏其部众达二千人。同年,全师雄在沿沱江东行的过程中,因身上所中的箭伤发炎感染,最终病死在金堂(今四川金堂县西)。
    陈安如今致力于重新整治蜀地的局面与气象,他心里明白,不可能完全依靠中央派遣的外地官员来接管整个蜀地。
    全师雄在蜀地有着极高的人望,尤其是在军官群体中备受尊崇与信任,如果能够将他吸纳进来,那么他将会成为被提拔的本地官员的一个典型代表,这对于稳定蜀地局势、凝聚人心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与此同时,陈安还对全师雄有着另外的期望与安排。他希望全师雄能够前往南边诸地走一趟,凭借其在蜀地的威望与影响力,去劝说那些部落早日投降,归顺朝廷。
    为了确保全师雄此行的安全与顺利,陈安还特意派遣大将高怀德率领部队前去应援,以便在必要时提供军事支持与保障,从而推动整个蜀地的全面平定与整合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随后,陈安全身心地投入到蜀中事务的处理当中。他深知,一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离不开官场的清正廉洁。于是,陈安果断地展开了对巴蜀官场的大力整治行动。他雷厉风行,派遣得力官员深入调查各级官员的行径,一旦发现贪腐的蛛丝马迹,便毫不留情地予以惩处。
    那些平日里凭借权势中饱私囊、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纷纷被撤职查办,曾经在蜀地官场中弥漫的贪腐之风,在陈安的铁腕整治下,逐渐被捣毁,官场气象为之一新。
    与此同时,陈安在处理完官场事务后,又将目光投向了蜀王宫。那座曾经象征着蜀地最高权力与奢华的宫殿,如今已成为陈安掌控之下的资产。陈安并没有将宫中的财富据为己有,而是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驭下之道。
    他命人将蜀王宫那些珍贵且值钱的器物逐一清点,只要是能够赏赐的,都慷慨地送给了身旁的文武诸将。这些器物或是精美的玉器,或是华丽的金器,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价值。
    将领们得到赏赐后,无不感恩戴德,对陈安的忠诚度也进一步提升,他们深知自己追随的主公不仅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更有着对下属的关爱与慷慨。
    而对于蜀国庙堂上的那些大佬们,陈安则采取了一种宽容且睿智的态度。他并没有因为这些人曾经在蜀国为官,就去追究他们以往的过错。毕竟,这些人大多出身于地方世家大族,在蜀地有着深厚的根基与广泛的影响力。
    陈安明白,若想实现蜀地的长久安稳,单纯地依靠打压是行不通的,该拉拢的势力还是需要用心去拉拢。他主动与这些大佬们会面,以礼相待,向他们阐述自己对于蜀地未来的规划与愿景,承诺给予他们一定的地位与权益,让他们能够安心地为新政权效力。
    在陈安的恩威并施之下,这些大佬们逐渐放下了心中的疑虑与抵触,开始积极地配合陈安的各项举措。
    蜀国已然覆灭,其曾经的辉煌与统治已成为历史的尘埃。在这一局势之下,南方诸州陷入了深深的抉择困境之中。
    全师雄,这位在蜀地极具影响力与威望的人物,踏上了劝说之旅。他穿梭于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每至一处州郡,皆以诚恳且真挚的言辞,向当地的首领与民众剖析当下的形势。
    他言及陈安所率之势力的强大与不可阻挡,又阐述了顺应潮流归附所能带来的和平与安宁,以及对各方利益的保障与尊重。其话语如涓涓细流,逐渐渗透进众人的心中,消解了他们心中的疑虑与抵触。
    而与此同时,大将高怀德率领着雄师劲旅,以一种威严而震撼的姿态逼近南方诸州。他的军队军容整肃,甲胄鲜明,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行军之时,脚步声如雷鸣般震撼大地,所过之处,仿佛空气都为之凝固。那强大的军事气场,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在南方诸州的上空,让人心生敬畏与恐惧。
    在全师雄的耐心劝诱与高怀德的强力威慑这双重力量的夹击之下,南方诸州的人们意识到反抗无疑是一条绝路,只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于是,各州之中,无人再有胆量兴起反抗之念。他们纷纷放下武器,收起敌意,怀着敬畏与期待之心,组织起队伍,整理好行囊,告别自己的家园,踏上了前往成都觐见陈安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