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新军,新的纪律新的训练方法
作者:悠然子   东京话事人,我就是这么拽最新章节     
    赵桓满脸喜色地快步走向前来,热情洋溢地迎接岳飞和杜壆二人。当他看到二人身后那整齐排列、精神抖擞的三千青壮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
    这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士兵们,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希望与力量的光芒,也必将成为他推行全新军事化改革的坚实基石。
    赵桓满心欢喜地引领着岳飞和杜壆来到早已精心筹备好的营地之中。待众人落座后,他迫不及待地开口询问起此次招兵之事。在得知一切进展顺遂之时,赵桓如释重负般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岳飞与杜壆相视一笑,紧接着便向赵桓详细禀报起此次征兵的具体情形。据他们所言,这批新兵绝大多数皆出自乡村田野之间,自幼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摸爬滚打,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未曾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军事操练,他们对于行军打仗等方面的知识可谓知之甚少。
    赵桓频频颔首,表示对岳飞和杜壆所汇报内容的认可与理解。他心里十分清楚,若想让这些初出茅庐的新兵尽快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铁血战士,就必须经历一番艰苦卓绝且科学合理的磨砺与锤炼。
    沉思片刻之后,赵桓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由自己亲力亲为,全权负责这批新兵的训练工作!同时,他凭借着多年来积累下的深厚军事素养以及卓越领导才能,迅速拟定出一套详尽完备、行之有效的科学训练计划……
    赵桓打算以后世的训练方法来训练新军,站军姿,练队列,并亲自制定军规,用的就是七项纪律八项注意,
    这三千人赵桓要装备每人一支火绳枪,一把佩刀,穿轻甲,轻盔的火器部队,当然了,目前火绳枪还没研发出来,等研发出来再列装,赵桓先是从系统中购买两百支作为训练用。
    待钢铁产量出来,赵桓再让火器局造出燧发枪,膛线枪,米涅弹,甚至是后装枪。
    赵桓每天会抽出时间来跟随新兵们一起训练。
    赵桓初步规划新军军制为,十人为一班设班长一名;百人为一队设队长一人,副队长一人;千人为一营设营长,副营长两名。
    五千人为一团设团长一人,副团长两人;一万人为一师,设师长一人,副师长若干,作战参谋(军师)若干,
    十万人为一军,设军长一名,副军长若干,军师参谋若干。
    超过十万大军的会另外派遣一名大将军,平时不设,军中军长最大。
    军衔方面以低到高分别是,士兵,校尉,将军,元帅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一等到九等,即一等士兵,二等士兵,到九等士兵,以此类推。每个等级得到的军饷不同,最基本的一等士兵一个月两贯钱。
    士兵的等级划分以肩章为主,也就是弄一个肩章别在肩上。
    军旗以红色为底色,中间绣一个大大的宋字。
    部队编号则绣在军旗旁边,皇家新军某某团,赵桓打算从皇家新军101团开始命名,依次是102,103……
    现有的三千人就是皇家新军101团,102团,103团,团长分别是101岳飞,102杜壆,103陈丽卿。
    军歌赵桓以精忠报国为军歌,众人起初不解,但当赵桓亲自以嘹亮的歌喉唱出来时众人惊呆了,有的眼含热泪,有的激情澎湃,都恨不得立马驰骋疆场,马踏山河。
    起初岳飞,杜壆,陈丽卿三人并不看好赵桓这样练兵,说这是浪费时间,但碍于赵桓的面子他们也只能跟着一起训练,希望赵桓能知难而退。
    可练着练着他们就发现了这个训练的不简单,他们不由得佩服起赵桓来。
    除了平时训练,赵桓还跟三人讲解火器部队如何指挥作战等等。
    在未来的时光长河之中,赵桓身先士卒地引领着这群初出茅庐的新兵,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体能特训以及武器操控技艺的磨炼之旅。
    他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以自身坚毅不拔的实际举动,源源不断地激发着每一名新兵内心深处潜藏的斗志与力量。这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战士们亦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他们咬紧牙关,顽强拼搏,逐步习惯并驾驭住了这种高难度、高强度的严苛训练。
    日复一日的磨砺之下,他们宛如脱胎换骨一般,原本青涩稚嫩的身影渐渐变得沉稳坚毅,其作战实力更是有了质的飞跃。
    伴随着训练进度的不断推进,赵桓敏锐地察觉到新兵之间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尚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针对这一棘手难题,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毅然决然地下达命令:筹备一场别开生面的实战演习!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演练当中,新兵们依据指令被划分为多个小队,各自模拟构建起逼真的战场氛围,并展开激烈角逐。
    如此一来,新兵们得以亲身感受硝烟弥漫的战火纷飞,对各类战术的灵活运用愈发得心应手;更为重要的是,在生死攸关的紧张局势下,他们深刻领悟到团结一心、协同作战的极端重要性,团队合作意识由此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
    历经长达数月之久的不懈奋斗与拼搏,这支崭新的军队已然初现雏形、颇具规模。赵桓望着眼前这些朝气蓬勃、士气高昂的士兵们,心中满怀着坚定的信念与期望。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成功地获取到了这些崭新而强大的武器装备!整整三千名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如今人手一支先进的火绳枪,腰间还悬挂着锋利无比的佩刀。这无疑让他们如虎添翼,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不仅如此,我们还特意预留出了两千支火枪作为战略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仓库里堆满了数不清的火药,仿佛一座燃烧着无尽力量的宝库。有了这样充足的弹药供应,我们便能够在战场上持续释放强大火力,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回想起历史长河中的种种变迁,我们不禁感叹:汉人无论处于哪个时代,其智慧和才能都绝不逊色于其他任何民族。恰恰相反,他们一直以来都是最为聪慧机敏、富有创造力的群体之一。正是凭借这种卓越的智力优势,汉人才得以创造并延续了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历经风雨沧桑却始终屹立不倒。
    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够率领这支精锐之师纵横沙场,夺回那些曾经失去的领土,重振国威。
    就在某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赵桓如往常一样亲自来到校场上视察新兵们的训练情况。
    正当他全神贯注地关注着士兵们的一举一动时,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彻云霄,只见一名风尘仆仆的探子风驰电掣般疾驰而来。
    探子翻身下马,迅速上前将一封密封严实的信件呈递给赵桓。赵桓接过信件,匆匆拆开阅读,刹那间,他的面色变得凝重无比,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压力所笼罩。
    原来,根据密报所述,江南方腊反了,速度非常快,已经接连攻陷数座重要城池,致使江南局势岌岌可危,且方腊还称帝了。
    赵桓深知此时此刻新军尚处于成长阶段,远未达到巅峰状态。然而,面对国家危难之际,每一个热血男儿都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于是,赵桓毫不犹豫地当机立断,紧急召见岳飞,杜壆和陈丽卿三位得力将领。待三人抵达营帐后,
    赵桓神情严肃的将这个消息告诉他们且让他们做好战斗准备。岳飞和杜壆听闻这个消息,毫无畏惧之色,相反十分兴奋,并立即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战前筹备工作之中。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整个营地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而此刻的赵桓却难以入眠,独自在营帐内来回踱步,思绪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他反复斟酌着即将到来的这场战役的战略布局与战术安排,深知此战意义非凡,关乎新军的荣耀,检验新军成果的时候,因此,他必须倾尽所能,确保取得最终的胜利。
    次日清晨,当黎明的曙光悄然划破东方的天际,那一抹微弱的鱼肚白色逐渐蔓延开来时,晨曦宛如一层轻纱般轻轻地洒落在广袤的大地之上。此刻,赵桓正迈着坚定的步伐前往参加早朝。
    如果一切顺利,没有任何意外发生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今天的早朝上必定会涉及到关于征讨方腊的重要议题。要知道,方腊竟敢公然称帝,这无疑是触及了朝廷的逆鳞,绝对不能容忍!
    果不其然,早朝伊始,首位官员就迫不及待地向皇帝禀报了此事。赵佶闻听此言,顿时怒不可遏,他拍案而起,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立刻发兵讨伐方腊!然而,就在讨论派遣哪位将领以及调动哪些兵力的时候,朝堂之上却出现了分歧和争议。
    蔡京率先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坚信只需出动十万精锐的禁军即可轻松解决问题;而童贯却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他主张应当调集强大的西军前来平定叛乱;
    与此同时,三衙则提出另一种建议,表示只需调动京城附近的军队便可应对当前局势。各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使得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激烈的争论之中……
    赵佶眉头微皱,脸上露出一丝难色。他心中暗自思忖着,对于这兵事之事,自己着实知之甚少,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决断才好。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站在一旁的长子赵桓,心头一动,开口问道:“皇儿啊,依你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理为妙?”
    赵桓微微低头,装作沉思片刻后,双手抱拳向赵佶施礼,恭声说道:
    “父皇明鉴,儿臣以为,杀鸡焉用宰牛刀固然不错,但此次情况特殊。此等逆贼竟敢妄自称帝,实乃大逆不道之举!若不以雷霆万钧之力迅速将其剿灭,恐日后会有更多人起而效尤,届时局势必将愈发难以收拾。
    因此,儿臣斗胆建议,应调集精锐之师——西军前来平叛。只需五万雄兵,必能一举荡平叛逆。此外,儿臣愿举荐童贯童大人挂帅出征,相信凭借童大人之智勇双全,定能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赵佶听着赵桓的这番言辞,不禁频频点头,表示认同。他心想:“皇儿所言甚是有理,如此处置方显我大宋天威浩荡!”于是,他当即拍板决定,调遣西军前往平叛,并任命童贯为统帅。
    此时,朝堂之上的蔡京及其同党们眼见赵佶已然做出决策,自然不敢再有异议。他们深知,此刻再多言恐怕只会触怒龙颜,给自己招来祸端。
    于是,众人纷纷闭口不言,默认了这一安排。整个朝堂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仿佛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童贯立马出列领命,这个太监跟其他人不一样,他非常喜欢征战沙场,也不知道他没有了坤哥哪来那么大的杀性。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谈论粮草军械的问题了,户部一直哭穷,兵部则便是全力支持。
    户部是蔡京的人,在看到赵佶脸色有些不好时蔡京急忙出来打圆场,表示一定想办法筹集齐粮草,赵佶这才满意。
    早朝结束后,赵桓一人跑去御书房找赵佶,谁知童贯已经在这里和赵佶谈论这次出兵的事宜。
    见到赵桓来,赵佶急忙叫他进去,童贯更是感谢赵桓的推荐,赵桓回了一礼,“为国举才罢了。”
    接着赵桓望向赵佶,请求道:“父皇,这次出征儿臣想一起去。”
    “什么?不行。”赵佶急忙疯狂的摇头。
    童贯也坚决不同意,“不行不行,王爷您是万金之躯,怎么可以身犯险境呢,有老臣在,必将把那些逆贼枭首。”
    赵桓先安抚童贯,然后对赵佶说道:“父皇,儿臣不是一人去,而是带着儿臣的新军一起去,况且儿臣有武艺傍身,有几人能近儿臣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