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苏家村学堂开课
作者:煜智   农门团宠小福女最新章节     
    李管家把买来的衣服给朱大儒送去退役老兵住的院子,“请问朱夫子在吗?”
    “在的,请问你是?”
    “朱夫子您好!我是苏府的管家李海!姑娘,让我把给您和小公子买的衣服,鞋子送来的!”
    “这个使不得,我们爷孙俩吃住在这,不能让丫头破费了!”朱大儒推辞道。
    “朱夫子,这可是姑娘特地交代老奴按照您和小公子的尺寸买的!这也是我家姑娘的一片心意!还望朱夫子收下!”
    朱大儒见推拒不了,就收下了!“还请李管家代我谢谢丫头!”
    “好的,朱夫子!我一定把话带到!那老奴就告辞了!”李管家躬身告退了!
    “有劳李管家了!”
    ………
    朱大儒,目送李管家离去!心里思绪万千!
    话说朱大儒祖辈都是当官的,到他这辈选择了教书育人,所以他门下学生很多,而且很多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有其他行业的翘楚!所以京城很多官员想把家中的小辈拜他门下!有多方势力想拉拢他!但是都被他拒绝了!所以这次朱府被灭门也是这些势力当中的,既然不能为我所用,只能被灭了……
    朱大儒回到房间!把衣服放到床上,“辰儿,过来试试衣服!”
    “爷爷,有新衣服穿了吗?”
    “嗯嗯,是的!”
    “爷爷,这衣服是谁买的?”
    “是苏丫头买的!”
    ”哦,是小妹妹买的呀!”朱宇辰开心的把新衣服换上!
    朱大儒也换上新衣服了!
    村长敲锣喊道,“开会了,都到祠堂门口开会!”村里听到声音到陆续朝祠堂门口走去!
    等村民都到齐了,村长扯开嗓子道,“村学堂的房子已经建好了!建村学堂的银子也是苏青丫头捐的!”
    “切,苏丫头她有钱,捐也是应该的!”
    “李寡妇你说什么呢?”
    “我说苏青家有钱,捐点钱也是应该的!”
    “哦,苏青丫头家有钱,也是他们家的!她凭什么要捐给村里建学堂!还不是为咱们村子好!李寡妇你说这话太没良心了!苏青丫头捐银子给村里建学堂是情分,不捐是本分!苏青都像你这么想,苏青丫头不如把捐的钱自己买肉吃,难道不香吗?”
    “就是,李寡妇!你这样说会寒了青宝的心的!”
    李寡妇顿时被怼得哑口无言!
    “好了,安静!报名入学堂的,一年八百文银,这是针对咱们苏家村本村的福利待遇!外村是一个孩子一年一两银子束修!”
    “村长,你收这钱不会自己贪墨吧!”
    “李寡妇,那以后夫子的月银你掏钱发!”
    “我凭什么掏钱给夫子!”
    “你不说,收这报名费是我贪墨了吗?”
    李寡妇立马不吱声了!
    “村民们,这收的孩子束修是给夫子发月银的!夫子月银是三两!有想给孩子送来学堂读书的,就去我家报名!七天后开课!有意见的也给我憋着!没事的就散了,各回各家!”
    转眼三天过去了!这几天村长家都陆陆续续有人带着孩子去村长家报名交束修!
    隔壁几个村子的也听说苏家村建了个村学堂,有个别家里条件好的,也把孩子带来到苏村长家报名交束修!
    转眼到了学堂开学这天,所有报名读书的孩子都到学堂了!
    开学对于从来没有到过学堂的孩子来说,到处充满好奇…
    开学是个很有仪式感的词,它代表新的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将成为孩子人生中崭新的起点。
    在古代,新生入学有隆重的“开学仪式”,入学礼被视为人生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古代的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书,称为“开书”“破学”“破蒙”等,根据《礼记》流传下来的“开学仪式”则历经千年未改。
    古代的“开学典礼”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开笔礼等环节。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讲究礼仪要求首先从自身言谈举止开始,做到衣着整洁、表情端庄、说话和气。因此,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入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学生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步入学堂后要举行拜师礼。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的三叩首。
    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修。修就是干肉,一条干肉为一脡,十脡为一束,束修也就是十条干肉。所谓六礼束修,指的是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给先生的六种礼物:干肉条(感谢师恩)、芹菜(勤奋好学)、莲子(苦心教育)、红枣(早早高中)、桂圆(功德圆满)、红豆(红运高照)。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照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净手的做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学生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开笔”是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称谓,古代读书人只有开笔破蒙后方可入学读书。这是开学礼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描红开笔等。“朱砂开智”由先生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颗红痣,因为“痣”与“智”谐音,寓意学生从此开启智慧,目明心亮,日后的学习一点就通;“击鼓明智”的传统来源于《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意在通过击鼓声的警示,引起学生对读书的重视;“描红开笔”就是学生在先生的指导下,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人”,寓意做学问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做人——一撇一捺,古人把“人”字造得如此简洁,却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完成这一系列仪式之后,就算是正式开学了。入学读书,接受教育,这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礼仪教育对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待人接物和立身处世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