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办鞋厂
作者:夏天没空调   穿越六零年代:开局送走棒梗最新章节     
    何雨析翘起二郎腿,歪着头看自己穿的布鞋。
    又歪头看看众人脚下的鞋。
    贾张氏察言观色,紧张道:“小,小析啊,我卖的真不贵呀,这可是我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就挣个辛苦钱。”
    三大爷说:“老嫂子这话不错,确实是辛苦钱,不贵。”
    贾张氏说:“你听见没?全院最会算计的人都帮我说话了!”
    “老嫂子,这话让你说的。”
    阎埠贵洒然大笑,岁数上来了,也不在乎别人说自己抠了。
    抠有抠的快乐呀,别人都不懂。
    何雨析也笑,“张大妈,你是不是有什么秘诀?为什么你做的鞋比外面卖的舒服呢?”
    “是吗?”
    娄晓娥伸手摸摸他的鞋帮和鞋边,看不出什么神奇的,再看看自己脚下的旅游鞋,觉着还是自己的好。
    “晓娥你等着。”
    贾张氏把手里东西放到桌边,跑回家拿出一双新鞋,献宝似的双手递给娄晓娥。
    “你回来后,大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送你,这双鞋早就给你准备好了。”
    “这......”
    大家关系不好吧?怎么送鞋?
    娄晓娥无功不受禄,笑着说:“您也不知道我的码,等我想穿布鞋的时候告诉您码数,再麻烦您给我做。”
    “就是你的码,我问我女婿了!”
    贾张氏说完就想拍自己嘴巴子,扯许大茂干什么?这不给人添堵吗?
    何雨析示意娄晓娥穿上试试。
    娄晓娥只好道了声谢,回家把鞋换上,再走出来时满脸惊奇。
    “真舒服诶,按理说布鞋不应该这么跟脚啊!”
    “还是你懂行!”
    贾张氏坐下,接着说:“何雨析,一般的布鞋底子行针走线都很均匀,走路全靠脚底用力,时间长了累!”
    “我在六八年的时候发明了一套新的方法,那就是前后针脚密实,中间松,这样能感觉出弹力,走路不累!”
    她刚说完,大家集体站起来在院里散步。
    穿了这么多年,只知道舒服,却不知道为什么舒服。
    听她说完再走几步,纷纷点头。
    何雨析坐下说:“张大妈,我想开个鞋厂,你来当个领导?”
    “我的妈呀!这,好家伙!”
    贾张氏忽然觉着手太碍事了,都不知道往哪放了。
    “何雨析,我一七十多岁老太太,哪能当领导?你要是真开鞋厂,我去当个工人就行!”
    说完,眼巴巴的看着何雨析。
    三个大爷和三个大妈互相对视,眼神里都有些酸楚。
    大家差不多是同龄人,已经开始安享晚年,不再去想工作赚钱的事了。
    没想到闲了大半辈子的贾张氏,老了老了,却渴望挣钱。
    都是老邻居,哪怕贾张氏以前再恶,除了她孙子,她谁也没害成。
    大家对她能有多少恨?就算有,这么多年也淡了。
    现在反而可怜起她。
    一大爷易中海深有体会,贾张氏担心养老的问题,别看许大茂现在管她吃喝,但她要是得了什么大病,许大茂肯定不管她。
    要是兜里没点钱,那时候就得等死了。
    贾张氏见何雨析不说话,哀求说:“我知道我岁数大了比不上年轻人,你就给我开一半工资就行,我天天早点去晚点回来,肯定拼命给你干活!”
    何雨析笑容有点淡,人非草木,其实他不怎么恨贾张氏。
    十几年前每当有矛盾,都是贾张氏挨揍,他有什么好恨的......
    “张大妈,你只要安心工作,我不会亏待你。”
    “肯定安心工作!你放心!”
    贾张氏就差诅咒发誓啦。
    傻柱乐呵呵说:“要我说还不如开饭店呢,办鞋厂能挣几个钱?”
    娄谭氏却笑着说:“柱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饭店的生意确实会越来越好,但鞋厂是个旱涝保收,上限很高的买卖,我非常支持小析做这个行业!”
    “妈,您穿下走几步。”
    母女俩脚一样大,娄晓娥拉着母亲回家换鞋。
    过了一会儿,娄谭氏出门,十分诧异的看着贾张氏。
    胖老太太手艺很好啊!
    贾张氏却不敢得意,只敢卑微的冲人家笑,人家可是何雨析丈母娘,自己哪敢造次?
    旋即心里又有点酸,要是六三年就让秦淮茹嫁给傻柱,两人肯定能有自己孩子。
    这些年她算看出来了,何雨析对傻柱也就那么回事,但对下一代是真好。
    要是秦淮茹和傻柱有了自己孩子,这辈子都别想离婚,何雨析就会像一道门神一样把离婚的路堵死!
    再回首,十几年,悔不当初。
    就这么的,何雨析开始联系办厂事宜。
    如今全国新政出了没多久,许多有家底或者有见识的人都想开厂,但就怕历史开倒车,刚肥起来又被宰了。
    地方上也很着急,没几个人敢吃螃蟹啊。
    所以对个人商户的申请全方位开绿灯,京城作为首都,更要做出表率,除了给予各方面优惠,还严查死防有人从中牟利,为个人商户保驾护航。
    至于说往后几年的事,其他地方确实发生了些不好说的事。
    但几个头部城市却异常安稳。
    那是后话。
    仅仅三天时间,连手续加厂地都跑下来了。
    有一件事可以看出地方上对鞋厂的扶持。
    首先,街道联系上级,硬是从别的鞋厂调了五十个熟练工过来,生怕鞋厂刚开就倒闭。
    其次,上级协调好了生产线的购入通道,何雨析只要拿钱直接去买回来就行。
    最后,当街道得知何雨析还需要三百工人后,立刻联系周边街道,帮鞋厂筛选合适的工人。
    七八年恢复高考后,全国掀起知青返城浪潮,海量知青回来备考。
    距今已经过去好几年,绝大多数知青没有考上,而城里又没有足够岗位安置,鞋厂的三百人不到两天就招满了。
    个顶个年轻麻利的年轻男女。
    经过历练的人脸上会有风霜,再年轻也遮掩不住。何雨析开业那天上台讲话,感觉下面站着的不是三百多个工人,而是三百多个兵。
    占地高达二十五亩地的鞋厂就开在轧钢厂后身,实际利用面积大概只有八分之一。
    何雨析留足了余量。
    他给自己弄了间宽敞的办公室,足足有五十多个平方,后面还带着四十多平方的休息区。
    “姥姥的,你倒是会享受!你倒是管管你亲哥啊!”
    傻柱坐在办公椅上,指着面前的菜单说:“老大和老三那么大官,我到底怎么安排?这些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