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过年
作者:周言梓   我的乡村趣事最新章节     
    每一年到暑假,母亲便会把家里人不穿的衣服洗干净,剪成一大片儿的布,准备给全家人做过年的鞋子。
    母亲先和上一碗面糊,再把洗干净的衣服铺上一层上面刷一层浆糊,上面再铺上一层布,再刷一层浆糊。这样一共要铺十几层布刷十几次浆糊,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晒上几天布完全干透,四角就翘起来了,这个做好东西的我们这儿叫打隔被。最基础的材料完成之后,母亲现在就会拿鞋样开始剪,母亲会找来穿上比较合脚的一个鞋样用剪刀剪好之后再放到这个隔被上,先把鞋底子剪出来,再把鞋面儿剪出来。
    一家五口人几十双鞋,要一双一双的去剪,做一双布鞋是非常麻烦的,样子剪好之后,鞋底子母亲会用白布,这个白布也是自己家织的,白布裹上一层鞋底,鞋底子一共是3~4层,这样耐磨。
    母亲把鞋底子三四层一个一个裹好之后摞到一起,用砖和木板压起来压实就粘连到一起了。下来就是鞋面儿。
    鞋面儿妈妈会用一寸长的布沿着边缘把它缝一圈儿,防止布脱落,再给上面蒙上一层红平绒或者是黑色的绒。女孩子一般穿的都是红色的,带黑点儿的花绒鞋。男孩子和大人一般穿的都是黑色的绒鞋。
    所有的基本工作做完之后,母亲就开始钠鞋底,母亲还教过我纳,母亲干活很麻利,几十双鞋底几天就纳完了,用一个锥子针,先戳过去,再用大针穿着绳子,一针一针的往里纳,母亲为了尽早让我们穿的过年的新鞋,有时候会熬夜加班儿去做鞋子。
    一般就是夏季不忙的时候把鞋底子纳完。到秋天忙完秋收,一冬天都没事,就开始把鞋面和鞋底子缝到一起。一冬天也就早早的把鞋做好了。用大包袱一裹,收到柜子里,等到过年的时候穿。
    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穿新鞋新衣裳,这是农村人的讲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八十年代的时候过年非常隆重。人们进入腊月就开始忙活了。
    进入腊月,人们先先把家里的被子,褥子全部一拆,洗完。原来人用的褥子里子全都是粗布的,洗起来特别重,特别难洗。而且那一会儿没有洗衣机,人们都是用搓板儿去洗。洗完之后还用漂白粉,把褥子里子一漂白,再把被子缝上去。
    一家成十床被子,需要洗几天,连洗带缝也得好几天时间。这还要赶上天气好,洗完炕上的被褥之后就要开始打扫卫生了,我们这儿打扫卫生也叫扫舍,寓意是扫去旧的一切晦气,一切烦恼,迎来崭新的生活。
    原来都是土墙土地面,扫完社父亲是需要把家里不用的东西全部扔掉,房间里墙上都是用年画或者是报纸刷起来的。房子顶棚是用竹竿儿一根儿一根儿搭起来的。搭起来之后给上面儿再铺上两张席子。晚上睡觉有时候都能听见老鼠在那上面咚咚咚跑。
    席子如果烂了,父亲把那些拉下来扔掉,墙面上的报纸和年画也把它揭掉扔掉,那是旧的,重新再和上一碗浆糊,买上一些年画贴上,再把墙用报纸齐齐的粘上刷一遍。
    那会儿虽然很艰苦,但是房子整理完之后还是很整洁的。这样子床铺也洗了,卫生也打扫了,房子看着就整齐多了。
    那会儿过年有的家里会养猪。八十年代平时人们很少吃到肉,别人家杀猪的时候,我们小孩就到旁边去围观。只看见人们早早的支起一口大的铁锅,非常大,下边生着火把锅中水烧开,给锅上面支了两根柱子,柱子中间横了一根铁棍儿。
    四五个壮汉把猪用架子车拉出来,屠夫按住猪的头,一刀子从脖子捅进去,桌子下边儿放一个脸盆儿,眼看着猪血倾泻出来嗷嗷直叫,最后血流干了之后,猪也就不叫了。
    这下他们把猪抬的放到已经烧开水的大铁锅里。烫上一烫,再把它拉出来。这样先把猪身上的毛刮掉,其次再把猪头割下来。这下用绳子捆住猪的两条后腿,倒挂在架子上。
    只见屠夫用刀子从猪的屁股前边儿一刀一刀割下去,把猪就割成了两半儿。然后取出来猪的内脏。每次到这会儿父亲便会去买上一些猪大肠回来。
    父亲是个很爱吃肉的人,但是原来条件艰苦,不能每天都吃上肉。买上大肠回来之后,父亲自己处理,自己做。当时很小,我也帮着父亲在处理大肠。
    当时只见父亲把那个大肠先一翻,一边翻那大肠里边全是猪的大便,翻完之后,在在水里进行清洗,大肠特别难洗,每一个褶皱里边都要把它洗干净,我们一下子洗了有十几盆水,才把大肠彻底的洗干净,最后用盐水和碱水把大肠泡整整一个晚上。
    到第二天把大肠再清洗上几遍,这下就可以煮了。父亲给大锅里边儿放上一些调料,生姜。葱,花椒,原来这是人们仅有的一些调料。再放点儿盐,把大肠放进去煮。这个大肠很好煮,不到一个小时就煮好了。
    煮好了,父亲把它切成一寸长的小段,凉拌着吃。那会儿吃的这个大肠真觉得美味。父亲在买猪大肠的时候,顺便顺便会把过年的肉给割上一块儿。
    父亲一般会割三到四斤肉,把瘦肉切出来,大年初一包饺子吃。剩下的肥一点儿的放到锅里面去煮。煮熟了,然后给上面抹点蜂糖,放到油锅里边炸一下。
    这样就可以储存好长时间,因为原来人都没有冰箱,把提前做好年上吃的东西都会用一个竹笼挂到院子里,那会儿天气很冷,一般能保存一二十天。
    炸完肉父亲母亲还会炸一些麻花和萝卜丸子,过年有亲戚来拜年的时候去给人家回笼子用,做完麻花这些准备工作,基本上过年的东西也就准备好了。
    剩下最重要的一些事情就是给我们小孩子做衣服。母亲早早的会到集会上扯点布。原来村子里边都有裁缝店,把布拿过去,然后让人家裁缝量身定做。村里边裁缝一到冬天那接的活儿特别的多,去晚了只有到年跟前才能穿上新衣服。
    我们姐妹三个的上衣和裤子都是用布缝的。衣服做了最后一件事情就是蒸年馍,年上蒸馍一般要蒸两天。大概要蒸四锅馍左右。哪一家的日子过得好不好从过年给亲戚拿的馍就能看得出来。所以那时候人们会把你蒸年膜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平时舍不得吃的白面,年上拿出来才吃,给亲戚拿的大油包子。大馄饨油花卷儿那都是平时吃不到的。
    准备蒸年膜,母亲第一天凌晨两点左右就要把面起着,到第二天六七点钟,天麻麻亮,会叫上几个帮忙的过来一起蒸馍。
    蒸馍的种类非常的多,有大油包子,萝卜菜包子豆沙包子油包子,油花卷儿大馒头,种类很多,所以一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女儿去娘家拿的馍一般都是大油包子,外婆家自己人很多,母亲每年去外婆家拜年,用大竹笼要拿几笼才能拿得下?而且都是特别大的油包子,大馄饨。舅舅,舅妈也会给母亲回来笼子里边放上一些核桃大枣麻花等等等等,这叫回笼子。
    蒸完年馍我们就要购买年上的年画,瓜子儿,花生这些东西。每年赶大集,平时是五天一集,到年跟前天天都有集。而且集上集市上人特别多,母亲会买一些柿子饼,糖果软枣,再买上几张伟人画明星画,挂到家里,再买些菜。
    可以说年上赶集市购物比平时花钱多了去了。人们把过春节当成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花点钱也无所谓了,一年挣上一些钱都是为了过年,一切就绪预示着过春节所有的东西也就准备好了,就静等着过年呢。
    到了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放鞭炮。请仙人,母亲说三十是吃钱串子,一家几口人,母亲会蒸几个油馄饨。下一点儿酸汤面,吃上一个油馄饨,这就是钱串子。
    母亲说大年三十儿吃个钱串子来年财源滚滚来。大年三十晚上,一般人是不睡觉的,就等着凌晨12点放鞭炮。那时候没有电视,也看不了春节晚会,我们一家五口人就坐在炕上打扑克牌,静静的等着凌晨12点的到来。屋子里一阵阵的欢声笑语。
    非常和谐的场面。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饺子。母亲第一天晚上便剁好肉馅儿和好面。把第二天的饺子包了,母亲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会悄悄的给饺子里边包上几枚硬币,看看谁的运气好能吃到钱。这也是吃到财运。
    还没到凌晨12点,村子里陆陆续续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响起来了。紧接着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那会儿过年几乎从凌晨12点到第二天鞭炮声不断,远处隐隐约约的也能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
    小孩子是最激动的,第一天晚上会把第二天过年穿的新衣服,新鞋,新袜子,新帽子放在枕头边。到天麻麻亮,也不睡懒觉了,早早的爬起来,把自己过年的衣服穿好,就跑到门口去了。
    向外人展示一下自己的新衣服,到那会儿陆陆续续小孩子们都出来了,拜年的拜年,玩儿的玩儿。我们家没有自己人,不用出去拜年,母亲早早的煮好饺子,我们一大家子坐到一起吃饺子,有一年我特别的幸运,吃到了好几分钱,母亲说谁吃到硬币,谁来年运气好。母亲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新年祝福。
    到中午小孩子们聚在一起就讨论谁挣的压岁钱多。我们家就父亲一个三代单传,所以也没有自家人。大年初一只有父母给我们发的压岁钱,再就是去外婆家的时候,舅舅会发压岁钱。
    大年初一,农村的活动非常多。有篮球比赛,锣鼓大赛,唱歌比赛,最好看的就是打社火。打社火里边儿有一个环节是把小孩子绑在几米高的杆子上,让小孩子走。很危险但是看着很刺激。
    还有就是把人身上画上类似于刀砍的伤口。脸上化成唱戏的模样,前边有几头骡子拉着轿子,领路后面就是小孩儿走高跷。紧接着后边就是锣鼓队,秧歌队浩浩荡荡。
    他们会围着整个村庄,每一个小街道,表演上一天人们大年初一一天啥活儿也不干,地也不扫,主要就是看热闹。热闹的大年初一很快就结束了,人们也都疲惫了。
    到了下午,妇女们三五成群,打扑克牌,男同志下象棋,打篮球,骗闲传,小孩子们挑灯笼。打灯笼,美好的一天就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大年初二,各家各户都要走亲戚拜年了,母亲早早也收拾好给外婆家拜年的馍和糕点。早早的就去熬娘家了。女儿熬娘家去都的早,还回来晚,总想在娘家多待上一段时间。
    渭北农村过大年要到正月23才算过完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这期间全都是走亲戚,拜年,给孩子送茧娃馍,过年期间人们啥都不干。
    正月十五也是很隆重的节日。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耍狮子。南方元宵节包汤圆儿做年糕,而在北方过元宵节主要是包蒸饺吃。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
    离我们村子几里地外有一个花炮厂,每年正月十五到正月十七。,连着要放三天的烟花。放烟花的时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去看烟花把他们村子围的水泄不通。
    父亲带上我和弟弟,骑一个飞鸽牌的自行车,弟弟坐个架子坐到车子前边儿。我坐在后边儿,一下子要看到很晚才回去,
    元宵节过完村子里该去外边儿打工的。就去打工了,该上班儿的也就去上班儿了。村子里渐渐也就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剩下的一些老人和一些村民。他们要过了正月二十三。才开始忙农活春耕。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人们重复着一样的工作,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小村庄度过了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