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七十年代小村夜,师心育幼期明日
作者:家蒙蒙   暮雪孤翁悲离歌最新章节     
    夕照金黄染小村,生活忙碌绕家门。
    师心育幼期明日,夜静情浓岁月痕。
    七十年代的一个傍晚,夕阳的余晖给小村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李秀在村头那所简陋的学校忙了一下午,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路上,李秀的脚步略显疲惫,心里却还惦记着学校里那群可爱的孩子们。刚进家门,就听到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是几个月大的女儿妞妞在闹呢。李秀赶忙快步走进里屋,看到婆婆正抱着妞妞轻轻摇晃着哄着。
    “妈,妞妞咋又哭啦?”李秀边说边伸手接过妞妞,熟练地将她抱在怀里,轻轻拍打着后背。
    婆婆叹了口气说:“这孩子许是饿了,刚喂了点米糊也没吃多少,就等着盼着你回来呢。”
    李秀心疼地看着妞妞,解开衣衫给她喂奶。妞妞一吃上奶,立马就止住了哭声,小嘴巴一吸一吸的,那模样让李秀的心都化了。
    这时,李秀的丈夫张山也从外面干活回来了,身上还带着些许泥土的气息。他一进门就看到李秀在喂奶,便轻手轻脚地走到一旁坐下,压低声音问道:“秀儿,今天在学校咋样啊?”
    李微微笑着说:“还能咋样,就知道操心那些学生娃子呗,回来累得不行,还得顾着妞妞。”
    等妞妞吃饱睡着了,李秀把她轻轻放在床上,盖好被子,这才来到堂屋准备吃饭。大宝和二宝两个小家伙早就坐在饭桌旁等着了,看到李秀过来,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大宝今年五岁,二宝七岁,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大宝兴奋地说:“妈,你可算回来啦,今天我和二宝在生产队地里帮爷爷干活嘞,可累坏了。”
    二宝也跟着点头,奶声奶气地说:“嗯,爷爷说我们可乖啦,还夸我们能干呢。”
    李秀笑着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说道:“哎哟,我的大宝二宝真懂事呀,都会帮爷爷干活啦。”
    桌上摆着简单的饭菜,都是生产队菜地里种出来的,虽然清淡,但在那个年代也算是能填饱肚子了。
    李秀洗了洗手,在饭桌前坐下,丈夫张山和公公也都已经坐在桌旁了。张山看着李秀略显憔悴的面容,心疼地说:“秀儿,你这天天在学校忙,回来还得带妞妞,太辛苦了,要不我跟村长说说,看能不能给你少安排点课?”
    李秀连忙摇头:“那可不行,孩子们的学习可不能耽误。再说了,现在村里缺老师,我要是少上课了,那些孩子咋办?”
    一家人边吃边聊,李秀说起下午课堂上的事儿。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教学条件十分艰苦。学校的教室都是破旧的瓦房,桌椅也都是东拼西凑的,有的还摇摇晃晃不稳当。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却丝毫不减。
    下午上课时,李秀教的是三年级的语文。她没有什么花哨的教具,全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还有自己满肚子的学问。她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着生字,嘴里大声地讲解着读音和含义,孩子们就睁大眼睛认真地看着、听着,时不时举起小手提问。
    李秀还讲到,有个叫王二小的孩子,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妈都在地里忙活着,没多少时间管他学习。可这孩子特别爱看书,每次上课都听得特别认真,就是基础差了些。李秀就想着得抽空多给他补补课,可别让这好苗子给耽误了。
    不过说起王二小,村里的老人们可都知道他的故事。那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呢,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鬼子的“扫荡”。二小虽然年纪小,但心里可有着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
    有一天,鬼子又来村子附近“扫荡”了,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他看到鬼子的队伍朝着村子的方向来了,心里着急呀,想着得赶紧想办法通知村里的乡亲们和八路军。
    二小灵机一动,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唱起了放牛歌,朝着鬼子的队伍走去。鬼子看到了二小,就问他村子里有没有八路军。二小假装害怕地回答说有,还说自己可以给他们带路去找八路军。
    鬼子信以为真,就跟着二小走。二小带着鬼子在山里绕来绕去,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当鬼子发现上了当,想要开枪打死二小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八路军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和鬼子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二小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英勇事迹却永远地流传了下来。村里的孩子们都知道王二小是个小英雄,每次听大人讲起他的故事,都听得特别认真,眼里满是敬佩。
    李秀讲起王二小在学校里认真听讲的样子,就觉得这孩子和当年的小英雄一样,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一定要好好培养他,让他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也能为村子、为国家做贡献。
    吃完饭,李秀帮着婆婆收拾了碗筷,便回到自己房间准备休息。可躺在床上,李秀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她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还有课堂上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认真思考问题的模样。她想着明天的课程又该怎么安排,才能让孩子们继续保持这份对学习的热情呢。
    突然,她想到了一个主意,明天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场小小的朗诵比赛,让孩子们把学过的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既能锻炼他们的朗读能力,又能让他们更加熟悉课文内容,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想到这儿,李秀一下子来了精神,她赶忙起身,找出纸笔开始详细地规划起这场朗诵比赛的流程和规则来。
    她认真地罗列着要选的课文篇目,思考着怎样设置奖项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动力。在那个年代,奖品可不好找,李秀琢磨着可以用自己亲手做的小书签或者写着鼓励话语的纸条作为奖品,虽然简单,但也是一份心意。不知不觉,夜已经很深了,李秀终于把朗诵比赛的话写得差不多了。她伸了个懒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又重新躺回床上,带着对明天教学的满心期待,渐渐进入了梦乡。
    而在村子的另一头,与李秀一同在学校里辛勤执教的张月娟,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缓缓地推开那扇略显破旧的家门。经过一整天繁忙且充实的教学工作后,她终于可以回到这个温馨但简陋的家中小憩片刻。
    进入房间后的张月娟,如同被抽去了全身力气一般,软绵绵地瘫倒在床上。双眼微闭,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开始回忆起这漫长又短暂的一天在学校里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她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正是那些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刚刚接触数学世界的时候。然而,身处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学校里并没有彩色粉笔这样能够增添课堂趣味性的工具,更别提那些精致的教具了。面对如此困境,张月娟并未气馁,反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她不辞辛劳地四处寻找可用之物。有时候,是路边随手捡到的几根树枝;有时候,则是河边捡来的几颗圆润光滑的小石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到了张月娟手中便成了神奇的教具。她用树枝在黑板上比划着各种图形,用石子向孩子们演示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尽管条件艰苦,但她始终以满腔热情和耐心,引领着孩子们一步步走进奇妙的数学殿堂。
    比如下午的课上,她用树枝摆成不同的形状,让孩子们数有多少根树枝,以此来教孩子们认识数字和加减法。可还是有几个孩子对一些数学概念理解得不太透彻,明天是不是可以再单独给他们辅导一下呢?
    张月娟越想越觉得有必要,于是她也爬起来,找出数学课本和练习册,开始针对那几个孩子的情况精心准备起辅导内容来。她仔细地分析着每个数学概念,想着要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解清楚。
    夜,在两位老师对教学的用心思考与筹备中,愈发静谧。而在这,仿佛能听见她们对孩子们成长的那份深深期许,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传向远方的学校,等待着新一天的阳光洒下,去开启孩子们又一段充满知识与希望的学习之旅。
    大宝和二宝呢,吃完饭就跟着爷爷去院子里听爷爷讲故事去了。爷爷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烟袋锅子,“吧嗒吧嗒”地抽着烟,讲着那些古老的传说和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大宝二宝坐在爷爷脚边,眼睛睁得大大的,听得入神极了,偶尔还会提出一些天真的问题,让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等爷爷讲完故事,天也黑透了,婆婆抱着孙女妞妞过来招呼大宝二宝去睡觉。两个小家伙还沉浸在故事里呢,不太情愿地跟着婆婆回屋去了。躺在床上,大宝还在和二宝小声嘀咕着爷爷讲的故事,不一会儿,也都沉沉睡去,在梦里继续着他们充满幻想的奇妙旅程。
    这样,整个家庭在七十年代的夜晚,各有各的忙碌与思考,却都围绕着生活、孩子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个平凡又温暖的小村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