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该死的帖木儿,真是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杀我抄使臣?”
“不错,他们难道吃了熊心豹子胆不成?竟然敢进攻我大明?”
“呼蛮夷大胆,居然敢犯天朝大明?”
一时间群臣激愤,武将喝骂。
汉王等靖难将领们也怒了,纷纷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父皇,儿臣愿意做先锋,正面痛击帖木儿!”
汉王弯腰抱拳,目光坚定的看着朱棣说道。
“微臣斗胆,愿意随汉王一起出征!”
“微臣斗胆,请陛下给我五万人马,我要灭了帖木儿的二十万大军!”
“我大明王朝乃天朝上国,岂能被他欺负?”
几乎所有的武将都走了出来。
张辅等年轻一辈虽然没有资格上前,可此时一个个的眼中也都充满了愤怒,甚至都死死的握紧了拳头。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自周朝时期各国之间就定下的一个潜规则。
毕竟很多时候都需要使臣负责两国之间的沟通联系,如果使臣被杀的话,那么就无法传达彼此的意图跟诉求。
非常不利于双方。
还会留下千古骂名。
所以几乎很少有人敢杀使臣。
可现在帖木儿杀了使臣,这完全是铁了心想要跟大明拼命啊!
同样也是在踩着天朝上国的颜面。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武将如此激动的原因。
这种行为同样也是武将最为讨厌的,没有之一。
打仗可以,光明正大也行,偷鸡摸狗也罢,总不能心眼儿小到连一个传话的人都要杀吧!
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人做这种没脑子的事情啊!
朱棣坐在朝堂之上,听着下面众人的吵闹,这脸色也是越发的难看。
在他看来,帖木儿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羞辱,一种对他朱棣的羞辱。
这简直让他要气炸了。
作为一个皇帝,被人这么羞辱都不敢还手的话,以后他还有什么颜面在外面行走呢?
更何况,他心中的那一根刺就更加不允许他当做没事人一样。
而且大明王朝跟帖木儿之间早就不和,在他老子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曾经想要西征,甚至当年都考虑过迁都西安准备长期备战,彻底解决了这个大麻烦。
为此,朱元璋更是做了一系列的动员,将蓝玉派去练兵。
如果不是朱标巡视西安后忽然暴毙,恐怕朱元璋早就已经出征了。
现在他父亲没有做成的事情,落在了他的身上,若是他能够做成这件事儿,那功劳之大自然是毋庸置疑。
甚至会极大的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
所以今日在朝堂之上有些分量的人都被他叫过来了。
为的便是商量一个对策,他要亲自西征痛击帖木儿。
他要把他父亲都没有做成的事情彻底做成了。
他要让这天下的人都见识到他的才华跟能力。
他要让这天下所有人都觉得他这个皇帝当的称职,当的好,当的没有任何的缺陷。
他要证明他自己。
看着朝堂之上情绪无比激动的武将,朱棣的心里也隐隐有几分得意。
这些人也感受到了耻辱,那么在对战的时候,就能够爆发出更加强大的实力。
众志成城能够爆发出来的战斗力也是最强,最恐怖的。
只是他已经习惯了听取徐闻的建议,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除了姚广孝之外,他最信任,最愿意听从的就是徐闻。
只是当他看向徐闻的时候却明显愣了一下。
此时整个朝堂都在无比激烈的讨论,咆哮。
甚至连文官都是一脸的激动在一旁出谋划策。
可徐闻这个越国公,这个驸马爷却仅仅只是皱着眉头,不但没有开口,甚至朱棣都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任何的担忧。
那感觉仿佛没有听到帖木儿杀了大明使臣一般。
朱棣眉头皱了一下,轻声喊道:“徐闻,你有什么看法?”
此话一出,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下意识的看向了徐闻。
徐闻现如今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威望,除了他的身份地位之外,跟他的才华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整个朝堂上有接近七成的人都见识过徐闻的恐怖,都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受过徐闻的恩惠,也很清楚徐闻的为人,以及在朱棣心中的分量。
不夸张的说,此时徐闻的态度跟想法,甚至能够左右朱棣的想法。
他们再多人,吵的再厉害,也抵不上徐闻的一句话。
正在搜肠刮肚的徐闻一听急忙看着朱棣笑着说道:“陛下跟诸位不需要这么劳师动众,帖木儿不会打过来的!”
此话一出朝堂之上所有人都是眼睛一瞪愣了一下,不明白徐闻为何会说这样的话。
便是朱棣都愣了一下,随后看着徐闻问道:“为何?难道你有什么消息?”
满朝文武也都死死的盯着徐闻,想要知道徐闻凭什么如此的笃定。
徐闻一听,这心里顿时也有些着急了,他怎么知道这件事儿的还真不好解释啊!
就算他解释了,眼前这些人恐怕也不会相信吧!
毕竟已经超越了他们的认知。
恐怕只要他说出去,马上就会被当成失心疯了。
稍微迟疑了一下,在众人几乎都失去耐心的时候,徐闻才故作高深的看着朱棣笑道:“微臣也略懂一些星象之术,经过我的观天象可以断定帖木儿半年之内必死!”
“所以实在是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去跟一个私人计较,咱们只需要继续等待便是!”
众人一听顿时有些哑然。
都没有想到徐闻竟然会给出这么一个说法。
可一时间又不好反驳,毕竟徐闻的身份太尊贵,而且现在也是门生遍地,反驳徐闻那可等于是通知得罪了无数的青年才俊,这个后果可不是任何人能够承受的。
朱棣闻言眉头也微微皱了一下,这观星术也不是什么秘密,当年的刘伯温就十分的擅长这些,而且朱元璋能够逆袭翻盘,刘伯温可是出了很大的力。
这其中的秘密外人不知道,他朱棣自然是一清二楚啊!
不过事关重大,朱棣还是看向了朝中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