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援建办事处
作者:仰望星空的青牛   四合院:开局西跨院,不差钱!最新章节     
    陈安略一思忖,考虑到目的地并不遥远,他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弧度,微笑着点头应允:
    “好吧,不过你们得答应我,路上必须紧紧跟着我,注意安全。”
    于是,三人准备整齐,各自推着自行车,踏出了家门。
    不久,他们便轻松抵达了目的地,路程不足五公里。
    那里,东北特区银行四九城支行与援建事务局四九城办事处比肩而立,
    坐落于繁华的王府井街区一隅,古色古香的建筑在夕阳余晖的轻抚下更显庄重与神秘。
    在办事处的免费存车处,三人迅速而有序地将自行车安置妥当。
    随后,陈安手持工作证与身份证明,步入办事大厅。
    工作人员态度亲切,效率极高,迅速为他办理了登记备案的手续。
    援建事务局办事处是在一整座四进四合院,一进院被布置成了援建博物馆,自由开放,供人参观。
    办完正事后,陈安领着陈凡与林惜踏入了博物馆。
    馆内,一件件历史资料与实物静静诉说着援建岁月的艰辛与辉煌,让陈安三人仿佛穿越时空,重新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砥砺前行的光辉历程。
    馆内有讲解人员,正在叙述着东北三线建设的事迹,陈安示意陈凡和林惜认真倾听。
    讲解员说道:
    “三线建设是以备战为指导思想实施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工业建设活动。
    为了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很多原本位于大城市或交通要道的企业,都需要进行搬迁和重建,
    以确保在战争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所谓三线呢,就是依据全国地形的战略地位,将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划分为三条线。
    一线地区就指沿海和边疆地区;
    三线指甘乌鞘岭以东、平粤铁路以西、晋雁关以南、粤韶关以北的广大地区,俗称为大三线。
    二线是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区。
    一、二线地区各自的腹地又俗称小三线。
    整个东北在这个时期,都在倾尽全力支援内地和援助中西部的三线建设。
    在国家统一调拨下,东北向全国各地输送了
    钢材5亿多吨,
    焦炭368.8万吨,
    动力机械98.1万台,
    更是调配了170余万各类人才前往支援。”
    讲解员继续说道:
    “东北的每一座城市,每一家企业,都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几乎倾尽所有。
    大家都怀着满腔热血,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项伟大的事业中。
    辽省的项目尤为广泛,涵盖广,数量多,从钢铁、石油到飞机、工程机械,再到枪械、枪弹,无所不包。
    轮胎厂、油漆厂、油脂化学厂、化工厂、化机厂、滑翔机、机车车辆厂、
    起重机厂、铝厂、挖掘机厂、火药厂、医学院、轴承厂、迫击炮厂、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厂......
    沈州仅道西区就有48家单位参与援建,先后派出了名人员奔向祖国各地,
    其中厂级干部94人、中层干部7000人、技术工人人。
    有三家企业进行了全厂搬迁,有23家企业包建新厂,29家企业车间整体划拨。
    代培人员人,受援省市自治区29个,受建市县121个,受建企业526个。
    连港医学院也积极响应号召,1200名学生、400名教职工和附属医院的部分人员、医疗设备迁往西南黔州,组建了新的医科大学。
    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厂更是先后包建援建了11个大中型军工厂,支援了各类人员1.5万人,设备千余台。
    仅仅最近五年,辽省陆续迁往大三线的职工多达9.9万余人,随迁家属15.66万余人,数量惊人。
    黑省,作为重要的兵工制造基地,也支援了全国210多个单位,
    共支援了设备3389台以及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熟练技工1.6万余人,
    还为包建的企业支援了大量工具、工装、成品零部件及大批的图纸和技术资料。
    吉省,仅化学公司就为全国54个企业输送了人才1.8万余人,包括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
    为全国142个企业、86所大专院校和一些国家代培了超过3.83万名专业人才。
    满丰发电厂输送干部和技术人员达800多人。
    铁合金厂先后支援全国51个大中小铁合金企业建设,输送干部、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达2900多人。
    ......
    前几年刚刚确定三线建设战略时,
    仅头两年,东北迁建和正在迁建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目就有140 个(列入国家搬迁计划内的66 个),
    调出人才约8 万人左右(其中基本建设队伍2.7万人)。
    东北的精英们,他们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奔赴三线地区,将异乡当作故乡,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这些年来,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列列火车满载煤炭、钢铁、石油、装备、木材、粮食等紧缺物资,驶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一批批东北精英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奔赴三线地区,将异乡当作故乡,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但是,他们从未抱怨过,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付出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那种精神,是需要一代代都要铭记和传承的。”
    陈安三人听着讲解员的描述,心中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情绪,仿佛眼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砥砺前行的历史画卷。
    他们漫步其间,时而驻足凝视,感受历史的温度;时而低声细语,分享彼此的感悟,仿佛与那些勇敢的先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