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围困通城,捷报谋划
作者:萝卜小衫   重生明末,我是反贼张献忠最新章节     
    金声恒好像突然想起了粮草这一关键问题,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急忙叫来粮草官,急切地问道:“快说,大军的粮草还能支撑十四万大军多久?”
    粮草官听闻此言,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他哆哆嗦嗦地回答道:“将……将军。
    上次粮草被贼军劫去,第二批粮草尚未运来。
    经过连日来的消耗,如今的粮草……最多还能支撑十四万大军十日左右。
    这还是加以控制才能支撑,如果按照之前的用度,连七天都支撑不起。”
    金声恒听闻此言,不禁瞪大了眼睛,怒吼道:“什么?只有十日了吗?
    为何之前不报?
    如今崇阳被占,通道截断,后续粮草无法补给,这可如何是好?”
    粮草官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将……将军。
    此前战事吃紧,末将一直忙于调配。
    第一批粮草被劫时,就和成都那边汇报过。
    只是那边的回复是暂时没那么多粮食,要过几天筹备好了再运过来。”
    粮草官顿了顿,又小声说:
    “这个我...我之前就有汇报过,您...您也说会跟左将军催一下。
    所以……所以……”
    说到这,粮草官不敢再说下去了。
    金声恒气得一脚踢翻了身旁的一个木桶。
    桶子滚落在地,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周围的士兵都被吓得不敢出声。
    金声恒指着粮草官,大声斥责道:“你误我大事!
    十之后,大军无粮,难道要我们大军饿着肚子去打仗?
    去守城?”
    此时,副将赶忙上前劝道:“将军。
    事已至此,生气也无用,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解决粮草问题啊。”
    金声恒强压着心头的怒火,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传令下去,从即日起,全军减少口粮,务必撑到武昌那边的支援。
    另外不定时开启通城东门,允许百姓自寻生路,我们不再为他们提供一粒米。
    同时,派出小股部队,去周边村庄征集粮草。”
    众人齐声应道:“是!”
    几支征集粮草的小股部队匆匆出发,然而他们面临的状况却比想象中更为艰难。
    周边的村庄大多已被战火波及,百姓们流离失所。
    粮食早已被搜刮殆尽,或是被百姓们藏匿起来。
    士兵们挨家挨户地搜寻,却常常空手而归。
    偶尔找到一些粮食,也是寥寥无几,远远无法满足大军的需求。
    回到城中,士兵们垂头丧气地向金声恒汇报情况。
    金声恒听后,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深知如此下去,大军必然陷入绝境。
    无奈之下,他只得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
    营帐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金声恒率先开口:“诸位,如今粮草短缺的问题愈发严重。
    征集也无甚成效,大家可有什么良策?”
    一位将领站出来说道:“将军,末将以为,或许可以尝试与张献忠谈和,以暂解燃眉之急。
    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条件,比如让出武昌府以西的城池,换取他们提供一定的粮草补给,待日后再寻机会夺回失地。”
    金声恒听后,沉思片刻,摇了摇头:“张献忠野心勃勃,他岂会轻易与我们谈和?
    现在整个战局都被他掌控,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耗死我们十几万兵马。
    正面被他主力不断消耗,退路更是严防死守。
    且我们若主动示弱,他必然会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这有损我军威名,也不利于日后的局势。”
    另一位将领说道:“将军,那我们可否冒险突围。
    冲破李定国在通道处的防御工事,向武昌方向突围而去?
    虽然风险极大,但总好过坐以待毙。”
    金声恒站起身来,踱步思考着:“突围并非不可行。
    但我们对李定国的防御工事了解甚少。
    且他必定早有防备,一旦突围失败,我军将损失惨重,甚至可能全军覆没。”
    众将领们陷入了沉默。
    他们都清楚,目前的处境可谓是进退维谷,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
    城外大营。
    张献忠正于营帐之中,来回踱步。
    心中对李定国的军事行动既有所期许,却也不乏担忧。
    毕竟,那连云山脉连接崇阳的小道,狭窄陡峭至极,道路难行的程度超乎想象。
    他自己都毫无把握李定国所率的第一军能顺利通过。
    正在此时,一名亲卫匆匆而入,单膝跪地,双手高举信件:“报!
    大帅,李定国将军传来捷报!”
    张献忠闻之,猛地止步,眼中闪过一抹惊喜。
    一个箭步上前,夺过信件,快速浏览。
    “哈哈哈哈!”
    张献忠看完信后,仰头大笑,笑声震得营帐都微微颤抖。
    “定国果然不负我望!
    这崇阳竟被他如此顺利攻下,还对通城形成围堵之势。
    妙啊!实在是妙!”
    身旁的徐以显面带微笑,拱手道:“恭喜大帅,此乃大喜之事。
    李将军用兵如神,这一下,金声桓那厮可就成了瓮中之鳖,插翅难逃了。
    大帅的宏图霸业,又近了一步。”
    张献忠兴奋地拍着徐以显的肩膀:“先生所言极是!
    想那金声桓,平日里还妄图与我军抗衡,
    如今被定国截断退路,看他还能如何嚣张。”
    说罢,张献忠大步走出营帐,站在营帐外的高台上,望着崇阳的方向,意气风发。
    他召集众将,大声说道:“诸位将领,李定国将军已成功拿下崇阳,通城指日可待!
    我军大业即将告成。
    从即日起,全军做好严防死守的准备,务必不使金声恒任何一个人逃脱的机会,将金声桓彻底围堵死!”
    “遵命,大帅!”
    众将齐声高呼,声浪震天,士气高昂。
    张献忠又转身对徐以显说道:“徐先生,你且说说,接下来我们当如何部署,才能让金声桓毫无还手之力?”
    徐以显微微低头,手抚胡须,思索片刻后。
    缓缓开口道:“大帅,如今局势对我军极为有利。
    可令李定国将军继续加强对通城的围困,全力截断其粮草运输线路与一切可能的援军途径。
    此为釜底抽薪之策,不愁通城不破。”
    张献忠目光炯炯,不住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徐以显接着道:“此外,尚有一计。
    可令文书们速速写就一批劝降信,而后组织神射手将信射进城内,对金声恒加以劝降。
    若能成功,自是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通城,此乃上上之策;
    即便失败,也于我军无损。
    要知道,这劝降信一旦落入城中,势必会在官军内部引起轩然大波。
    使他们心生疑虑,气势低落,仿若一盘散沙。
    届时,我军再行进攻,便可事半功倍,更有利于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张献忠听后,抚掌大笑:“先生此计甚妙!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就依先生所言,速速安排下去。”
    随即,张献忠转身对一名亲卫下令:“传我将令,着文书们即刻起草劝降信。
    言辞要犀利且切中要害,写明本帅的宽宏大量与金声恒的困窘处境。
    劝其早日归降,莫要做无谓抵抗。
    再召集军中善射者,准备将信射入通城。”
    亲卫领命而去,张献忠又对众将说道:“诸位,此乃心理之战,亦是我军胜势之延续。
    待劝降信射出,城内军心必乱,我等或许可抓住时机,一举破城!”
    众将齐声高呼:“大帅英明!”
    书信很快写就,措辞严厉且充满威慑。
    神射手们领命,将一封封劝降信绑在箭上,拉弓搭箭,朝着通城方向射去。
    城内的守军正处于高度紧张与疲惫之中,突然见到漫天箭雨落下。
    起初还以为是敌军新一轮的进攻,纷纷举盾防御。
    待发现是劝降信后,不少士兵好奇地捡起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