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吧!”
母亲马小华温柔地提醒王钱进。
瞬间,王钱进返回了现实世界。
重新坐回饭桌,嚼起了满口留香的干筋菜回锅肉。
添了两大碗饭,王钱进的嘴角都是猪油,这地地道道的土猪肉真的太香了。
这味道,还在鼻尖和味蕾徘徊。这味道,或许还保留在前世的记忆里,此刻,已经被彻底激活。
吃完饭,王钱进顶着烈日,又一路上风驰电掣,奔赴考场。
吃饭间隙,老妈马小华简单地问了一句“考得咋样”。王钱进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模棱两可地说这次发挥还不错。
要是直接夸下海口说自己能够考个状元出来,爸妈肯定也不会信,再说了,在自家人面前,完全没有必要这么高调。
到达学校后,他没有和平时一样去找人闲聊。除了上厕所,王钱进基本上都在自己的座位上,要么翻看复习资料,要么趴着睡觉。
突然的变性,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好奇。但是,围着王钱进也无济于事,之后,就没有人在意这些细节了。
1996年的中考,仿佛成为了王钱进一个人的中考。
在考场上,王钱进表现得相当稳重,认真地读每一道题,仔细地答卷。每一场考试,他都要求自己尽量多得分。
1996年六月十二日下午四点半,王钱进的中考终于结束了。这意味着,王钱进的九年义务教育生活终于告一段落。
他知道,班上几十位同学,在走出校门后,可能就很少见面了,甚至一辈子都见不到了。
这是前世几十年经验的总结,也是历史的必然。
既然见不到了,就得留点念想。
有的同学,给耍得来的发一张明信片,要么黎明,要么周慧敏,要么就是王力宏,反正,都是很潮的明星。
有的同学,则是把自己的单人照拍一张,冲洗了无数张,送给自己喜欢的同学。
有的同学,则是和喜欢的哥们一起拍个合影。就在路边,或者柑橘树上,或者照相馆里的背景墙,场景不重要,重要的是相片里是哪几个人。
更为高档的,则是买一个厚厚的通讯录,大家相互写一写地址,并送上几句祝福。
毕竟这个九十年代,不要说网络和手机了,就连一部座机电话都是很少见的。
所以,王钱进重生的1996年,以至于今后的十年,人们的通信主要都是靠写信。
于是,毕业前,大家就都是留一个家里的通信地址。这个地址也非常简单,就是瓦屋乡的一大队2社、三大队5社等。
王钱进可没有买人家印好的通讯录,直接拿了一个写了一半的作业本请大家写一写。这个在中考之前大家早就请同学们填写好了。
这个通讯录,当然是为了今后大家相互写信之用。但是,有几个人还能保持联系,就没有人知道了。
要知道,身为农三代的这些男生女生们,大多数人在踏出瓦屋中学的大门之际,也就和学校说byebye了,哪里还有读书的机会?
这就是前世所谓的“毕业即失业”!是在,上学多轻松啊;而找一个工作,太难了。想找一个好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并不是说不读书就没有出路,甚至就目前这个时代,不读高中或者大学,只要肯闯,往往还能占尽先机,洞察商业的密码,成就一番事业。
就前世的这帮同学中,像小林子、张正国、秦超等男生,不但没有读高中,就是连职高也没有上,但是人家仅仅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硬是在巴山县打下了一片江山。
这些同学虽然最后在数字化经济的浪潮中节节败退,但人家至少在县城有几套房,也有百万的豪车开着,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开开心心,前世的王钱进可是羡慕得很。
无论前世今生,王钱进都知道:读高中上大学的真正目的,不就是为了得到一份工作吗?不就是为了多金吗?
作为过来人,王钱进太知道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了——可惜,前世没有人给自己提点一下。
那么,这一世,就让自己提点自己!
至少,吃一些信息差的福利,还是可以的吧。
再说了,凭借前世吃了这么多的墨水,也能提前为自己打下一个不错的经济基础吧!
王钱进就这样推着自行车,站在校门口发呆。
不知何时,一阵好闻的香风飘了过来:“哟,王钱进同学。还不准备回家吗?要不,到我家去坐坐?”
梁冬梅挂着灿烂的笑容,真诚地邀请道。
正准备跨上自行车的王钱进,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
这个冬梅同学在大庭广众的校门口邀请自己,是去还是不去呢?自己一个男生去女生家玩,很多时候容易遭人说。
“改天吧。”
王钱进并没有拒绝这个邀请。
“那好吧,有空一定到我家做客哟。”梁冬梅再次邀请道,“你也去过我家,我妈都说你好久没有过来了。”
“好的,那我先回家了。”
说罢,王钱进赶紧跨上自行车,头也不回地向相反的方向走了——梁冬梅的家就在学校旁边,而他的家则是相反方向的乡下。
回家路上,王钱进突然想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好像中考之前就填过志愿了,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志愿是不能修改的。
看来就算自己中考成绩逆天了,也只能读咱们大足镇的镇中学了。
不过,这样也挺好的。重活一世,又一次遇到那些同窗,说不定,今生的收获更大吧。
既然这条路改变不了,那么自己得给自己想想办法了,趁着这个暑假,好好补补课。
不仅是书本上的,还要去了解一下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动态,多和比自己年龄大的表哥表姐走动走动。
尤其是帮了自己很多的小姨和小姨父,此时她们已经在县机关里上班了,至少很多信息了解得比较多,许多政策是知道的。
正因为这样,前世他们可帮了家里不少,不仅借钱帮衬着他们家,还给了不少主意让自己家变得越来越富有。
这一世,这些情得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上一世欠的,这一世自己可要机灵点儿。
回到家,王钱进看到老爸坐在织布机上,牛骨做的梭子快速地在两排整齐的麻线间穿梭。
老爸腰间上收裹好的布匹已经快有一寸厚了,看样子,这个下午他都在不停地织布了。
给他打过招呼过后,王钱进背起大背篼就往菜地走去。
家里的两头母猪每天的食量可不小,他几乎每天都要在放学后去坡上打猪草。
在这个大热天,地里的杂草早已被勤快的乡亲们铲除得干干净净,就是不经常过路的田坎上,都很少见到长过一寸的草头。
所以,现在只能到自家的红苕地里去割苕藤,这是猪儿们最喜欢吃的主食。
下午六点多的天还有强烈的阳光,一路上都是干活的堂叔、叔公以及他们的家人,也有不少小朋友也出来活动了。
一时间,公鸡打鸣声,乡里乡亲们的高谈阔论声,小朋友们的追逐声此起彼伏......
此情此景,在十年后就不再有了,更不要说二十年后,三十年后。
就是九十年代的最后这几年,比王钱进大几岁的堂叔们,纷纷外出打工。
然后,就很少回来。再后来,就直接在外地上班,在外地买房定居。
甚至,自己的三叔王明还一度出国,在印尼开工厂。只是,他不知几年几月才能回老家一趟,而且回来后也忙着拜访各种朋友,无暇分神回到自己的家里住。
所以,前世的王家湾,没有几年就只剩下一些老头子在家,成为留守老人。
如今,可以把这些苦日子快乐地过一遍了,借此补偿一下前世的各种不圆满。
这个暑假,就从滚烫的脚下开始吧。
男子汉大丈夫,必须有所担当,那就从家里的担当开始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