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刘秀,也有不少人能看出来徐世绩的情况。
比如刘邦。
虽然徐世绩此人的领兵能力暂且不清楚,可是这等做人水平,为官水平,刘邦还是得大加赞叹——特别是和大汉这一群子开国功臣中的部分将领们相比。
看看目前为止,徐世绩都做了什么:
投奔翟让,成为第一批瓦岗军的成员,实打实的瓦岗军元老、翟让派系;李密到来并且展示了才能之后,就和李密的铁杆王伯当一起,劝说翟让把首领之位让给李密,以壮大瓦岗军;
然后,在瓦岗军内部纷争,李密杀翟让还顺便差点误杀了自己的时候,徐世绩也没有闹事,而是听从了李密的安排,与其他几人一起接手了翟让旧部;
接下来,李密投奔李渊,这种情况下徐世绩可以自立为王、可以带着土地人口和兵马也投奔李渊,可他都没有,而是选择了将这些交给李密,由李密交给李渊;
李密死了,李渊特意告知了徐世绩,这很难说是出于纯然好意,但徐世绩却依旧做出了关键选择,上书请求收殓遗体,为李密举行葬礼……
这人的脑子,这人的政治水平、做人水平、时局判断,实在是高啊!
在隋末的乱世之中,看明形势,又敢于直接投奔翟让,投身乱世;在李密展现水平之后,就能立刻做出选择,让李密带着瓦岗军更进一步;在翟让之死中,也能较好地维持住旧主与现任主君的平衡——
从后来李密走投无路的时候,还能想起来要不要投奔徐世绩,至少可以说明,明面上,徐世绩肯定没有和李密闹崩,否则李密想都不会想他,就如同单雄信一样;
而在李密归附李渊之后,更是做出了一个高明无比的决断——通过不背弃旧主、忠于旧主的方式,来忠于新的首领,既表明了自己的投靠之意,又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忠心纯臣的形象,给自己留下了大把的余地;
而在李密背叛李渊,后又身死的情况下,也没有陷入到是否也可能怀有二心、是否忠于李渊、是否可能和李密有所牵连的漩涡之中,而是直接请求让自己安葬李密,送旧主最后一程,不仅没有掉进坑里,还让自己更进一步。
李渊那里会觉得,徐世绩确实是个忠心的纯臣,这种人值得信任,不会忘恩负义;李密遗留的人脉和各种资源,也都会觉得徐世绩是个值得信任的人,他大有可能把李密的资源全盘接手。
多聪明!
要是这种人,刘邦觉得,倘若不战死在战场上,那说不得能混个生荣死哀的寿终正寝。
李密在这方面,就比这徐世绩差了太多。
倘若徐世绩在军事方面也是那等顶尖人才的话,那他这种人就更为少见了——在军事和政治两方面都如此有水平,实在不多,大部分人才都只占一方面。
多面手,一向好用,但确实不可多得,特别是脑子清醒懂得分寸不会越权的多面手。
刘邦其实很希望朝中多一些这种人,也让他省省心,只可惜,这到底只是个愿望。
军事上天赋出众的人,很多在政治和做人方面是真不行,甚至有可能军事天赋越出色、政治和做人就越差劲;政治或者做人方面比较出色的人,很多在军事方面就达不到需要的水平。
当然,还有更多的庸人,哪方面都不怎么样。
【至此,瓦岗军的故事走到了尽头,隋末三大农民起义军之一,也曾是最强的一支。宣告落幕。其余的瓦岗军势力,或是归于王世充,或是投奔李渊,后来增强了李世民的实力。】
百姓们都为之叹息。
这样的落幕方式,这样的结果……实在是不尽如人意。
虽然世间大多事情都不尽如人意,遗憾总归是比圆满更多,但看到李密这样的身死——虽然他确实出身高门,不是什么普通百姓,看到瓦岗军这样的结束,就此变成了王世充部或者李渊所部……
还是让人心情复杂,想要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至于说李密的身后事,那确实是一个还能让人感到安慰的事情了——至少,还不至于曝尸荒野,无人收尸,或者一卷草席随便扔到哪个乱葬岗里面去。
生死乃大事也,即便是普通百姓,穷苦人家,在丧葬这件事情上也要尽心尽力,尽可能地办得体面一点、圆满一点。
而李密,虽然被斩首,首级还被送到了京城看了一圈,可好歹最终他是安安稳稳地入土为安,还有旧部旧友为他送行。
“不知道王伯当如何了……”一个少年突然道。
虽然李密的事情得以了解,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至少这个少年觉得很重要的人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结果,这个人就是王伯当。
作为李密忠心耿耿的部下,作为随着李密走到了最后一程的人,作为一个在看出主公所行之事不太妥当,先行劝谏,劝谏未果却也不离不弃,不畏生死的人,他的后事又是什么情况?
这个少年的话一出,顿时引得周边的百姓也想起了王伯当。
对于王伯当,他们还是很有几分印象的,毕竟王伯当此人的行为举动确实足够忠义!
即便是失败者,但也值得一声称赞。
“对啊,王伯当呢?他不是也和李密一起被斩首,首级送到了京城吗?”
“李密之所以能下葬,还是徐世绩向李渊请求之后李渊才把李密的尸体给他的,可王伯当有人请求为他送葬吗?”
“也不一定吧,都把李密的尸体送回去了,那顺便把王伯当也送过去也不是不行啊?这也就是顺手的事儿吧。”
“那谁知道,或许人家就觉得王伯当无足轻重,不过是李密的部下,后事爱咋滴咋滴,根本不放在心上,随手一扔也就算完事儿了呢”
……
而在唐初,对朝政有些了解的人则更关注瓦岗军最后的结局——为什么要专门提起来李世民?
消息灵通一点的,都知道了,李世民就是秦王,是当今圣上李渊的二儿子,但他不是太子。太子是圣上的长子。
当然,不少人也都知道,秦王带着兵马总是出兵征战,打下了不少地方,立下了赫赫战功,圣上对他也很是喜爱。
所以,为什么要专门提一嘴秦王?
瓦岗军的势力,一部分归顺了大唐,另一部分归到了那洛阳的篡权夺位的王世充手中,这不就说得很清楚了?为什么,在圣人之后,还要专门说一下秦王,还说这增强了秦王的实力?
……总不能是大唐内部也要出现纷争吧?
秦王,和太子?
但是,太子好像也没什么问题,没听说是什么有大错或者大过啊。圣上对太子也没有什么不喜欢、想要换太子的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