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三的诉说,施晨听出意思。
何老三家应该是断粮了,一老汉两小童的话,从昨天到今早,要节约点吃,还能维持个几天,现在施晨借住,就多了一个成年人的口粮。
研究古文,对于古代百姓的生活,施晨还是了解的,乡野村落,多数时候都是一日两餐,甚至一餐。何老三一家的日子,过得已经是清贫如洗,如果有个灾病的,一家都要疫去。
“老人家勿要担心,我会寻找吃食,或以工赋在村里换吃食。如老者有吩咐,则请直言,力所能及,我会尽力。”施晨说道。
……
施晨背着竹篓,竹篓里坐着稚发男童,左手握棍,右手牵着女童,来到了村外三里的竹林。
女童名叫青青,本名何青青,男童本名何毅,小名石头。
三天前,施晨再三保证下,何老三才答应,借住到仙家到来,是否有仙缘,都要离开这里。
吴老三带着几人去了河边,寻野菜,捕虾蟹,捉泥鳅黄鳝,捞河蚌。
林地里有野菇山菌,野鸡蛋,鸟蛋,还有野果。
得来的食物,都是白水煮熟,沾上盐巴。
今天来到竹林,主要是砍几颗竹子,拿回去给吴老三编制蒸屉和晾晒用的竹席。
竹林非常大,至少有三四里,里面包含三大竹山,四座小竹山,施晨进入最近一座小竹山。
小竹山中,有许多新长的竹笋,一些竹笋上被竹虫啃食,寻找到几株较好的竹子,放下背篓中的石头,让青青带着他,在附近寻找被竹虫啃食过的竹笋,等施晨砍好竹子后再去处理。
也许是此界拥有灵气,虽然多数地方都很稀薄,但是植物比地星的质感要好很多,竹子的硬度,韧性,长度都很好的体现出来。
大半天,施晨才砍倒四根长竹,处理好枝叶,用藤条捆绑牢固。
砍掉五十几棵虫啃竹笋,只找到了三十七只竹虫,这里的竹虫很大,几乎有婴儿手臂大小,总共有五六斤的样子。
随后又砍了两个较好的竹笋,用藤条绑在砍倒的竹子上,青青背着一篓竹虫,施晨背上石头,拉着藤条绑好的竹子,向渔村走去。
回到家,何老三打渔还没有回来,施晨放下石头,摆好竹子,开始处理竹虫。
在地星时,野外生存课学到不少东西,能吃的蘑菇,野菜,认识不少,小院里晒的蘑菇,是这几天和青青、石头在林子里捡的,晒干了应该有个五六斤。
竹虫很好处理,用水泡死,然后烧水煮开,焯水,再串上竹签,围在火炭边上烤,等到烤得焦黄就可以吃了。如果有动物油脂或者植物油脂拿来炸一炸,洒上点盐,那味道更好。
等待烤竹虫的时间,施晨处理砍回来的两棵竹笋。
砍掉老笋梆子,只留嫩笋,切片,舀水入陶锅,笋片沸煮十分钟分钟,泡在沸水中自然冷却,等沸水冷却,笋片冲洗三二遍,此时笋片已经可以食用,只是没有油盐烹炒,味道不好,鲜而不香。
竹笋如果没有煮透,味道发苦,处理不好会有轻微腹泻。
两颗大竹笋切片,沸煮处理后,有三十来斤,晒干应该有个十斤干笋片。
等何老三回来时,施晨已经忙完,煮好一大陶锅的野菜蘑菇笋片鱼干汤。
爷三人闻着竹虫炭烤过后的香味,喉咙翻滚,可是第一次吃这种虫子,不敢下嘴,等施晨做了榜样,沾了点盐巴,放到嘴里咯滋吃得香甜,他们试着拿起一只,尝了一口,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烤好的竹虫并没有被四人吃完,知道食物短缺,每人吃了四只竹虫,就着野菜汤。剩下一大半都收了起来,放入竹筒中密封,明天这些还能凑合吃一餐。
制作灰黑糊糊的粉末,已经被他们吃完,能吃的食物如今只有蘑菇干,笋片干,野菜,和几条小鱼干。
五条一尺左右的大鱼已经晒成鱼干,是要拿到镇里换芋末粉和食盐,可以换回何老三一家三口一月的活头。
芋末粉是制作灰黑糊糊的粉末,一斤鱼干能换四斤芋末粉,或换半斤粗盐。
生活不是一般的艰辛。
天未亮,施晨被何老三叫醒,两个小孩跟在何老三后面。
昨天已经商量好,今天一起去镇上换取物资。
本来何老三是要两个小孩在家看家,他和施晨两人早起去离村三十里外的大原镇换取物资,换完物资马上回来。
施晨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带上两个小孩到镇上去,虽然会多辛苦些,相对于两个小孩自己在家,安全很多,而且还能给两个小孩看下世面,增长见识。
每人吃掉四只昨天剩下烤好的竹虫,准备好要出发时,天色已经有些微亮,何老三看了看天边,背上竹篓,牵着青青走在前面。
施晨蹲下背起竹篓,竹篓底下有五斤左右的山菌干,盖上两层树叶,石头蹲坐在竹篓中,此时还闭着眼睛睡觉。
施晨是想带上昨天处理好的竹笋,可要带上两个小孩,不宜带太多的东西。只好先带一点山菌干,到镇上去试卖。
来到村口,看见有二十个村人,都背着竹篓或者藤篓,今天村里一起组织去镇里买卖山货。
山路不好走,很多时候走过的是一条羊肠小道,在山岭间穿行。十多里的山路后,才来到大路,大路也只是一条大一些的土泥路。
远远地看见一个城廓的时,施晨计算,好像走了三个多小时。
在路上,何老三和施晨讲述了一些大原镇他所知道的情况。
大原镇在渔村的东北方向,靠河而建。由三大家族控制,分别是林家,宋家和黄家。
三家都有修行的仙人,林家主要管理大原镇的码头生意,宋家主要管理大原镇的粮食、药材,山货,而黄家控制了大原镇三十里范围内的矿石生意。
还有五家小家族和两大帮会,势力复杂。
镇子分为四大区域,最中间的是内城,三大家族和五个小家族的地盘,也住了千来户本地人。镇子北边是码头区,西边是交易区,南边是外城区,东边仓库区。大多富户居住在交易区,居住在外城区的,是一些贫贱民众,而外城区占据了全镇的大多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