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朱由崧的逃亡之旅
作者:老张0612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最新章节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一,再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之后,万历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成为了南明第一个皇帝,年号弘光,有光复洪武之意。
    身为福王朱常洵的长子,此次并非朱由崧距离皇位最为接近的时候。
    回溯至数十年之前,他的祖父便心心念念要把皇位传予自己最为钟爱的儿子朱常洵。倘若事成,即便朱由崧仅是庶出的长子,鉴于并无嫡子存在,他定然会荣登太子之位。
    可惜啊!万历皇帝终究难以抵御东林党人的强烈反对,无奈之下只得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同时封赐朱常洵为福王,并于万历四十二年派遣其前往洛阳就藩。尽管朱由崧未能被确立为福王世子,然而在万历四十五年时,他仍获封为德昌王。
    时光流转至崇祯十四年,洛阳城沦陷于李自成之手,福王朱常洵沦为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福?宴”中的牺牲品。可幸运的是,朱由崧在一众护卫的拼死守护下得以逃脱厄运。时隔两年之后,他接到崇祯帝的旨意,承袭爵位,成为第二代福王。但他的福运并未就此终结……】
    “我儿竟然成为了皇帝!哈哈哈哈……这真乃天意难违啊!”万历四十六年,在巍峨壮观的洛阳城之下,那位刚刚赴藩地不过短短四年时光的朱常洵,目光紧紧锁定着眼前这位年仅十岁的幼子,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与欣喜若狂之色,继而发出一阵爽朗至极的大笑声。
    想当年,东林党人为了阻止他登上皇位,可谓是费尽心思、倾尽所能,无所不用其极。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最终坐上龙椅的太子朱常洛之子崇祯成了亡国之君,而他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却成了南明第一代皇帝!如今看来,一切仿佛皆是命中注定。
    尽管南明的天下已非昔日完整无缺的大明王朝,仅剩下半壁江山,但自己的儿子却能如东晋时期的司马睿以及南宋时期的赵构那般,于乱世之中艰难立国,如此壮举已然堪称力挽狂澜。作为父亲的他,想必至少也应当被追封为某一庙号,并得以名正言顺地入驻太庙,享受后世子孙的供奉与敬仰。想到此处,朱常洵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情,对未来充满了无尽的期待和憧憬。
    “还真是……让人始料未及啊!”万历时空的东林党人们面面相觑,一时间竟不知所措起来。想当初,坚决反对福王成为太子的正是他们或者他们的先辈,可如今形势却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逆转,这着实令他们感到无比尴尬和难堪,仿佛被狠狠地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然而,就在众人陷入沉默与懊恼之际,一位德高望重的东林老臣站了出来,他语重心长地宽慰道:“诸位莫要烦恼忧心。咱们当年之所以极力反对福王册封为太子,那完全是出于对宗法制度的维护和尊崇呐!而今时过境迁,崇祯皇帝已壮烈殉国于北京,其膝下的诸位皇子亦不幸落入贼人之手。在此等情形之下,自然而然就轮到福王的后裔最为合乎礼法,理应继承大统了。”
    这位老臣一边安抚着众人的情绪,一边亦是借此机会向万历皇帝传达出明确的立场——他们所关注和在意的始终只是确立何人作为皇位继承人这一关键问题,而非刻意针对福王朱常洵本人抱有任何成见或偏见。毕竟,在关乎国家社稷的重大抉择面前,一切都应以大局为重、以礼法为准绳。
    【这位福王的长子,自崇祯十四年洛阳沦陷那一刻起,便开启了长达整整三年如过街老鼠般东躲西藏、疲于奔命的生涯。
    先是崇祯十四年,朱由崧在三十余名校尉的拼死护卫之下,狼狈不堪地逃往怀庆府孟县寻求庇护。然而,他的厄运并未就此终结,在逃亡途中,不幸遭遇一群如狼似虎的散兵游勇。这些暴徒不仅将他们身上的衣物洗劫一空,就连所携带的财物也被搜刮得一干二净。历经这番磨难后,朱由崧一行人才得以在怀庆府暂时安顿下来。
    崇祯十七年正月,距离朱由崧承袭福王之位仅仅过去半年有余。李自成手下大将刘芳亮挥师西进,由山西直逼豫北。二月三日的深夜,月黑风高,万籁俱寂,刘芳亮却出其不意地发动突袭,一举攻破了怀庆府的城门。刹那间,城内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百姓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正在睡梦中的朱由崧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魂飞魄散,在一众亲信侍卫的簇拥保护下,与他的嫡母邹氏匆忙起身,甚至来不及收拾任何行李物品,便随着汹涌的逃难人流仓惶逃出了东门……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农民军如疾风般飞驰而来!他们身跨骏马,气势汹汹地冲向那些企图携款潜逃之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拦截与杀戮之战!
    朱由崧眼见局势对自己愈发不利,心中暗叫不好。慌乱之中,他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嫡母邹氏,独自一人拼命逃窜。然而,长时间的奔波令他疲惫不堪,体力渐渐难以支撑。
    正当朱由崧感到绝望之时,命运似乎出现了一丝转机。一个名叫常应俊的皮匠恰巧路过此地,见到朱由崧如此狼狈,心生怜悯之情。于是,常应俊毅然背起朱由崧,在茫茫雪地里艰难前行。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足足跋涉了数十里之遥。也正是因为常应俊的仗义援手,朱由崧方才侥幸逃过一劫。
    历经重重艰险,朱由崧终于抵达了卫辉府,并投靠其堂叔潞王朱常淓。本以为能够在此稍作喘息,可未曾料到,仅仅过了数日,即三月初四那天,大顺军竟再度来袭,直逼卫辉。无奈之下,朱由崧只得与朱常淓一同向南逃亡,一路辗转来到了淮安。
    到达淮安后,他们与另一批同样从河南逃难至此的宗室相遇,其中包括周王朱恭枵等人。众人纷纷寄居于湖嘴舟中,以求暂时安身之所。值得一提的是,其他藩王皆携带家眷同行,唯有朱由崧形单影只,身边仅有常应俊相伴左右。
    转眼便到了三月十一日。这一天,不幸降临在了周王朱恭枵身上,他竟然在舟上与世长辞。
    而到了三月十八日——也就是崇祯帝殉国的前一天——福王朱由崧方才踏上陆地。此后,在他根本不知道的情况下,南明第一任皇帝的冠冕居然一下子落在了他的头上 ……】
    “这可真称得上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苦其心智啊!遥想当年,汉高祖刘邦身处险境,为求自保竟狠心将亲生儿女推下车去。没想到如今咱家由崧也能拥有这般过人的胆魄和勇气!”朱常洵似乎全然忘却了身旁尚有他的正室夫人邹氏在场,情不自禁地对自家儿子赞不绝口起来,直夸其犹如刘邦一般心黑手狠,乃是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不二人选。
    “昔日宋高宗赵构骑着泥马渡过长江,方得南宋长达百余年的国祚绵延;而今又有这位常皮匠背负着德昌王逃离险境,看来南明的社稷江山理应能够再度延续二百年之久啊!”方才那位于万历皇帝身侧的东林老臣,此时亦是不禁心生慨叹。
    就在这一刹那间,众多来自大明时空的皇帝、太子、藩王以及诸位大臣们,都不约而同地长舒了一口气。毕竟,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半壁江山虽不悦耳,但终归好过亡国灭种。”
    此时此刻,朱由崧已然成为了他们心中所期盼的中兴之主。只要他能让南明继续传承下去,哪怕局面会像东晋时期司马睿那般“王与马,共天下”,又或是南宋时宋高宗赵构那样对金人卑躬屈膝、甚至残害忠臣岳飞,众人也都能够坦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