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私塾
作者:三层肚腩   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最新章节     
    刘氏继续让沈遇安猜她买了什么东西,沈遇安胡乱猜就是不说笔墨纸砚,给足了刘氏情绪价值。
    “当当当当,狗蛋快看。”
    “哇,是毛笔,纸,还有墨条。”沈遇安欣喜地看着刘氏手中的东西。
    刘氏笑得更开心了。
    这些东西只有一份,盼姐儿也跟着王氏读书识字,但对于家里只给弟弟买这些东西,好像觉得是理所应当的。
    沈遇安见小孩姐脸上的兴奋,没有一丝嫉妒。
    怕是从小被王氏和和刘氏洗脑对弟弟好习惯了,也可能是环境使然。
    盼姐儿不知道沈遇安怎么想,但是她很满足。
    她比村里的女孩子已经足够幸运了,她能识字,还能跟奶学刺绣。
    村里的女孩子从小就要干家里的活计,还要下地。
    而她只是偶尔帮家里做些简单的活计,多数时候都是识字和刺绣。
    “盼姐儿,看看这是什么。”
    盼姐儿抬头看去。
    刘氏手中拿着一支青色绒花。
    盼姐儿眸中泛起光,“这是给我的?”
    刘氏抚着女儿枯黄的头发,“盼姐儿绣了那么多帕子,应该买的。”
    盼姐儿接过绒花,开心地簪在她的小发包上。
    “奶,娘,好看吗?”
    “好看。”
    得到满意的答案,盼姐儿扭头看向弟弟。
    小姑娘脸色焦黄,头发稀疏枯黄,但沈遇安还是竖起大拇指赞美道:“不愧是全村最俊的男子的女儿,好看。”
    刘氏和盼姐儿笑得极其开心。
    沈遇安看着小姑娘脸上的梨涡。
    真可爱,想养。
    刘氏虽然多数时候偏心沈遇安,但心底还是心疼女儿的。
    这是她和淳哥第一孩子呢,看着盼姐儿脸上的笑,她就知道这绒花买对了。
    刘氏把笔墨纸砚一一摆在堂屋的桌子上。
    沈遇安看着桌上的笔墨纸砚,心中有着说种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等刘氏拿出剩下的几个铜板,沈遇安心中的激荡落了下来。
    这古代读书可真费钱。
    听她娘说着今日的事,沈遇安对第一家书铺有了些不满。
    没办法,他这人就是护短。
    王氏看着桌上摆好的笔墨纸砚,再一问价格,满意地点头。
    “这书铺的东西卖价正常,给你推荐的都是安哥儿适用的,下次还买的话就去这家吧。”
    刘氏点头表示明白。
    主要这家的伙计热情又没有瞧不起她,价钱也合适。
    能正常价钱买东西,伙计又热情,谁想去那用白眼瞧人的店铺啊。
    兴奋的沈遇安在写第一个字的时候裂开了。
    特别是和旁边他奶的字比起来,那真是东施效颦。
    “哈哈哈,”王氏看着孙子写的字,忍不住笑出声来。
    刘氏看不懂字,但能看出来美丑,顿时也咧了嘴。
    盼姐儿更是捂着嘴偷笑。
    沈遇安只能自闭地继续练字。
    王氏看了一下他,孙子这几个月日日不停地读书练字。
    倒是很刻苦。
    想到这,王氏思索片刻。
    “安哥儿启蒙的字已经认得差不多了,再多的,我也教不来。”
    她以前在娘家也只是学了些启蒙和女戒等书籍,以她的学识,能给孙儿启蒙就不错了。
    若是有书,她还能再教教,可家里的书早在儿子生病之时卖得差不多了。
    而安哥儿想科举,是一定要去私塾或者书院才行。
    大家抬头看向王氏。
    王氏看了下儿媳妇,本想让她下次去石头镇或者县里问问。
    看着憨笑的刘氏,王氏转念一想道:“下次去卖帕子我跟你一块去。”
    刚好都要去永安县和石头镇,倒是没多麻烦。
    读书事关重大,全靠刘氏这憨货问可不行。
    “明儿个我去族长家问问,族长家有几个孩子在石头镇读书。”
    第二天一早,王氏没有先去族长家,反而是拿着铜板去隔壁方家换了些鸡蛋。
    “婶子,昨儿不是刚换了鸡蛋吗?怎么又换这么多鸡蛋。”牛大婶好奇地问。
    王氏提着鸡蛋,“换点鸡蛋走走亲戚。”
    这走亲戚还用鸡蛋啊,牛大婶有些好奇。
    这村里大家平常走动那是空着手就过去了,最多就带些不值钱的菜。
    这沈家从冬日就在还钱,怎么还拿钱换鸡蛋去走亲戚。
    牛大婶这才发现,王氏最近的气色不错,看来家里已经挺过来了。
    “哎?好像狗蛋自从冬日那场大病之后,就没再吃药看大夫了?”
    “是嘞,安哥儿那孩子最近身子好了不少。”
    “这就好,这长大了身子越来越强健了。”
    等王氏一走,牛大婶嘀咕道:“那看来延福寺是真灵,改明儿去上炷香。”
    王氏看着日头,见时辰差不多了,这才提着鸡蛋去族长家。
    张氏见是她有些诧异,“今儿不在家做女红?”
    “我这眼睛不太好了,也不能时时刻刻都在做女红。”
    王氏说着,把手中的篮子递过去。
    “来就来了,带什么鸡蛋,家里缺你这几个鸡蛋了?快拿回去给狗蛋补身体。”
    又是一番推搡,不过这次张氏没推得过王氏。
    两人坐下来聊了一会儿家常,王氏这才问道:“族长在家吗?我有点事问他一下。”
    “吃过饭就去外面溜达了,我让家里的老大去叫他回来。”
    “老大,去喊你爹回来。”
    沈敬文对王氏点了点头就出门找他爹去了。
    沈敬文辈分低王氏一辈,但年纪看着没比王氏小多少。
    没一会儿沈族长就和沈敬文一起回来,见王氏在也不意外。
    大儿子早就和他说王氏过来了。
    等王氏问到家里几个曾孙读书情况,沈族长也没猜到王氏的打算。
    只以为王氏打算让狗蛋去私塾读两年书,以后好找个账房的活计。
    “以弟妹的学识,足以教狗蛋那孩子读书识字,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去私塾?”沈族长有些不解地问。
    要不是王氏要照顾狗蛋和做女红,沈族长都想请王氏教他们家的孩子。
    几个孩子一起去镇上读书,花用也不少,要不是以前还有些家底,还真顶不住。
    对于家中这么多小辈去私塾,家里几个孩子也有意见的。
    不过沈族长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力排众议全给送去石头镇唯一的私塾了。
    “也就老哥看得起我,我也就学了些字,这都多少年了,早忘得差不多了,又没有书在,教不好安哥儿。”
    倒也是,沈族长理解地点头。
    这才和王氏说了石头镇的私塾。
    “石头镇就一个私塾,乃陈夫子开的,童生功名,一年的束修六两银子,拜师的束修六礼大妹子也知道不用我多说了。”
    “其余的就是节礼了,咱们村离得远,孩子们要在私塾吃午饭的话,一月一百五十文,听几个孩子说吃得不是很好,私塾也有庐舍,若是住下,一天两顿,一月三百文。”
    王氏算了下,束修一年六两,节礼和笔墨纸砚和书本,就算不住私塾,一年下来起码十两以上了。
    她和盼姐儿一个月不怎么休息,也最多能挣两贯铜钱,怕是明年才能让孙子去私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