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又来主意
作者:她在江湖漂   得系统养崽崽【年代】最新章节     
    自然是来得及的。
    知道对方真实面目之后,陆淑芬那是一点都没有耽误,骂够了覃丰茂,就风风火火的带着父女俩回了家。
    也不先考虑其他,回家叫上覃英华,就冲进覃家,找覃大江算账。
    算完账,趁着天黑,就上了周家。
    最后结果自然不用说,亲事退了,周家也没敢在外面说什么,只是说了双方都不太满意,就退亲了。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陆元青才放心了下来。
    只是,转头就知道了陆淑芬拜托了媒人,继续给覃英凤相亲。
    对此,陆元青表示只能用以下……六点来形容!
    不过,他也没有时间去操心这么多。
    就算觉得陆淑芬和覃丰茂像是走向了一条必走的弯路,他也不好说什么。
    什么还小,还不急这类的话,是不适合用在现在来说的。
    而覃英凤有了这次经历,下次想必有什么想法,绝不会顾及太多,早点说出来,事情都能解决。
    关心其他,还不如关心了今年的秋收。
    作为干什么都要被大队长带着一起的陆元青表示,他忙得不行。
    村里的猪场也日渐扩大,不过现在完全是不用担心出售的问题。
    公社的猪场,和县里的猪场,都盯着他们村里的养猪场,每年养的大肥猪都要争抢着要。
    不得不说,养猪两年了,一年两轮,村民们都吃到养猪带来的红利。
    日子过得不错,气色看着都好了不少。
    对此,陆元青他那已经很有的提议,再次说了出来。
    “啥?”赵忠才掏了掏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你说你想要在村里建一个竹器厂?”
    厂啊!村里建厂啊!多么神奇的提议,赵忠才连续问了好几次,都得到陆元青笑着点头的回应。
    “赵叔,别紧张,你听说给你说!”陆元青也没有想到他这么大反应。
    毕竟,有了养猪场作为前提,赵忠才的接受能力再怎么也该提高了吧!
    可是,现在看来,他还是高看了他。
    不管怎么改变,这点听到提议,就无法接受的样子,还是这个样子。
    不过,陆元青有了两次经验,现在是半点不紧张,反而笑着解释道:“也不是说非要建一个什么大厂,像县里那种厂,让村民们统一服装,同一时间上工的这种厂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农民首要的还是地里的粮食。”
    赵忠才斜了他一眼,“你记得这点就好!”
    赵忠才就担心陆元青看着村里因为养猪场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忘了他们作为农民,最在乎的还是粮食!
    陆元青撇了撇嘴,道:“我怎么可能忘记,但是赵叔,当初我们可是说了的,要让村里的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
    赵忠才一看他的架势,整个人就无语了起来。
    每次想要说服他的时候,都是这个样子,他悲哀的发现,太熟悉了。
    所以,赵忠才主动打断了他,叹气,道:“你直接说说这个竹器厂的想法吧!”他是真的不想听一大堆有的没的。
    反正结果都是一样的,他都是会被莫名其妙的说服!
    陆元青笑了笑,坐直,道:“要开一个厂,这个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就算这两年因为养猪,村民们都分到了钱,生产队里也有了余量,但是一个厂的开销,想要建起来,这点钱是不够的!”
    “所以,我们可以先慢慢来!”
    “怎么慢慢来?”赵忠才问道!
    陆元青:“可以先计件,我了解了一下大概,目前最容易上手,村民们空闲时间就能做出来的竹编,可以先考虑竹筐和面包碗!”
    “面包碗?”赵忠才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词,不解的问道。
    “嗯!”陆元青点点头,“面包就是外国人喜欢吃的食物,公社供销社就有卖那种面包,闻起来很香,面包碗就是放那种面包的,跟个大碗一样。”
    “这两样又不复杂,村里不少人都能做出来,就算不会的,也很好学。”
    “到时候我们不需要建厂,只需要把竹子发下去,村民们带回家,做好之后,就统一交到队里保管,然后我们在负责卖出去,等以后赚了钱,倒是可以试试建厂,做大做强,甚是还可以做更多的竹编!”
    “赵叔,你觉得怎么样?”陆元青眨巴大眼睛问道!
    赵忠才:“这样计件的话,一个竹筐多少钱?你说的面包碗又是多少钱一个?到时候村民们觉得这个赚钱,对地里的活儿不看重了怎么办?”
    赵忠才一连说了好几个会遇到的问题!
    陆元青淡淡一笑,“这些自然遇到一个,就解决一个,现在的问题是,赵叔,你觉得这个建议怎么样?”
    “马上秋收就要开始了,等秋收之后,大冬天的,地里也没有多少活儿,到时候正是村民们可以赚点的钱的时间!”
    “我知道你的想法是好的,到时候村民们休息的时间,都能赚到钱,想必也会积极的答应!”赵忠才这话也不是说空的。
    养猪杨的成功,就是一次保证。
    有了这个保证,就算陆元青现在又提出什么赚钱的主意,村里两百多户人家,同意的一定是占多数。
    石花村这几年地里的粮食收成都不错。
    按照村里约定的俗成规矩,一般二十岁以下的都不能算满工分,像陆元波,就一直拿的八分。
    村里不少家庭,拿三四分,五六分的人数还是占多数的。
    陆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除了陆元青,都是拿不到满工分的。
    但是如果竹器厂开起来了,到时候这些半大的孩子,也可以学着编竹筐和面包碗,这些很容易学,学会了,还能赚到钱。
    家里多一点活钱,平时想要置办什么东西也方便,更重要的是,有了钱,也就不再吝啬那点学费,到时候村里读书的孩子就更多了,女孩子上学的机会也多了!
    还是那句话,有了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烦恼!
    陆元青的口才是不用说的。
    听了他说了一大堆竹器厂的好处,赵忠才最后也没有反对,只道:“你先拿出一个章程来,到时候队里开会没有意见,你跟我去公社找领导说说!”
    陆元青笑了,道:“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