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兵锋转向,杨业布局
作者:世家千年   三国:联军逐我,反投董卓霸貂蝉最新章节     
    阴云密布,议事堂内气氛凝重。
    许褚匆匆而入,抱拳禀报:
    “君侯,刘备现屯兵边境,其势汹汹,颖川之地已受威胁!”
    典韦浓眉紧皱,虎目圆睁,声如洪钟般喝道:
    “刘备织席小儿,真如此狂妄?竟敢犯我疆土!”
    说罢,他双手握拳,关节咔咔作响,似是下一刻就要冲出去与刘备决一死战。
    庞德亦站起身来,义愤填膺道:
    “刘备此人,向来以仁义之名行狡诈之事。”
    “此等威胁不可不除,当速速声讨,以正我军威名!”
    其言辞激昂,引得在场众人纷纷点头。
    张辽轻抚剑柄,沉思片刻后道:
    “刘备既已来犯,不如先出兵教训教训他,让他知晓我军之威不可轻触。”
    众人或怒或思,唯有杨业镇定自若,他负手而立,目光深邃,陷入了沉思。
    郭嘉轻摇葵扇,缓步入堂,进言道:
    “司空,训练巢湖水师非一朝一夕之功,若无数月精心磨砺,难以成军。”
    “当下之际,不如先取南阳。南阳地势险要,粮草丰饶,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若我军得南阳,进可攻,退可守,实乃上上之策。”
    张辽微微点头,接口道:
    “先生所言极是,南阳之富庶,众人皆知。”
    “得南阳,犹如掌控中原之腹心,对我军大业助力非凡。”
    郭嘉微微一顿,继而神色凝重地补充道:
    “再者,若曹操巩固江东之地,占据长江上游的荆州便成为破局关键。”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乃用武之国。”
    “如今刘备在荆州边境异动,我们先取南阳,亦是为日后图谋荆州做准备。”
    杨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头赞成道:
    “奉孝之策,深谋远虑,正合我意。”
    “先攻南阳,既可解颖川之危,又能为我军拓展根基。”
    “进而谋取荆州,奠定大业之基。”
    许褚听闻此言,顿时斗志昂扬,高呼道:
    “末将愿率敢死之士,为先锋攻打南阳,定当斩下刘备首级,献于主公!”
    赵云亦向前一步,抱拳道:
    “君侯,赵云请战,末将必不辱使命。”
    杨业看着请战的诸将,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此一战关系重大,不仅关乎眼前的局势,更影响着未来天下大势的走向。
    于是,他开始有条不紊地部署作战计划:
    “赵云、徐晃,你二人可率精兵两万,为先锋部队,直逼南阳。”
    “庞德,你领两万兵马,负责押运粮草辎重,务必保证我军后勤无虞。”
    “张辽,你率本部人马四万,镇守江淮,以防曹操偷袭。”
    众将齐声领命,各自散去准备出征事宜。
    杨业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喃喃自语道:
    “刘备,你既敢来犯,便休怪我军无情。南阳,必将成为你覆灭之地。”
    随后几日,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阳进发。
    先锋赵云与徐晃的部队,军纪严明,行军迅速,所过之处,尘土飞扬。
    百姓们听闻大军出征,纷纷前来围观,见朝廷军容整齐,士气高昂,心中皆有敬畏。
    大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在广袤的大地上徐徐前行,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半边天际。
    郭嘉与杨业并辔而行,目光不时扫过行进中的队伍。
    盔甲与兵器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
    郭嘉微微转头,看向身旁气定神闲的杨业,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
    “司空此次出征的部署,环环相扣,甚为精妙。”
    “曹操向来雄才大略,且野心勃勃,如今我军南下。”
    “他没准儿真会趁机偷袭江淮,以图扩大势力范围。”
    杨业面容沉静,仿若一切皆在掌控之中。
    他只是轻轻一笑,声音沉稳而坚定:
    “若曹操敢来,定叫他有来无回。”
    “我军虽行于外,但后方亦留有防备之兵。”
    “我已提前安排妥当,只待他来,必陷入重重陷阱。”
    郭嘉轻轻点头,神色却依旧凝重:
    “司空虽有此等信心,然曹操诡计多端,我们还是不可掉以轻心。”
    “行军打仗,需步步为营,一丝疏忽都可能满盘皆输。”
    杨业深以为然,抬头望向远方,若有所思地感慨道:
    “此次出征,若能顺利拿下荆州,那便是为我军奠定大业的关键一步啊。”
    “荆州之重,关乎天下走势,进可攻退可守,实乃兵家必争之地。”
    郭嘉手中的马鞭,随着马匹的步伐轻轻晃动。
    他目光深邃,徐徐道:
    “司空高见,荆州之后,西望巴蜀天府之国,东瞰江东鱼米之乡。”
    “如此一来,天下大势便尽在掌握之中,此等战略布局,堪称完美。”
    杨业听着郭嘉的话,心中不禁泛起波澜,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宏伟蓝图,在眼前徐徐展开。
    “只是。”
    郭嘉话锋一转,眉头微皱:
    “荆州刘表虽非雄主,但经营多年,根基尚稳。”
    “要看他会不会露出破绽,让我们有可乘之机。”
    “若强攻,我军难免损失惨重。”
    “唯有等待时机,或施巧计,方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杨业深吸一口气,凝视着远方的地平线:
    “先生智谋过人,想必心中已有谋划。”
    “我等只需依计行事,相机而动,相信总有机会达成所愿。”
    大军继续坚定地向着南阳方向前进,士兵们整齐的脚步声和马蹄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战争的序曲。
    杨业与郭嘉并驾齐驱,二人于战马嘶鸣声中畅谈天下大势。
    郭嘉目光闪烁,似有妙计于心,他转头向杨业进言:
    “司空,如今荆州刘表虽拥兵自重,但实力与我军相较,亦有不及。”
    “我等何不拟订一篇檄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其归降?”
    “如此,则可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荆州要地。”
    杨业微微颔首,心有成竹道:
    “先生此策甚妙,刘表为人,虽胸无大志,然守成之心颇重。”
    “若檄文能切中其要害,陈明利害,或可令其心动。”
    “荆州若降,我军便可顺势而为,无后顾之忧,全力应对其他敌手。”
    杨业的声音沉稳有力,显然已认可了这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