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兵败生怒,斩杀使者
作者:世家千年   三国:联军逐我,反投董卓霸貂蝉最新章节     
    暮霭沉沉,江淮之地仿若被一层压抑的纱幕所笼罩。
    在一处戒备森严的囚所之中,马日磾形容憔悴,独坐在阴暗潮湿的角落。
    他本是朝廷使者,肩负皇命南下,未料风云突变。
    如今深陷袁术掌控,沦为阶下囚,每一个夜晚于他而言都是煎熬。
    恐惧如影随形,时刻啃噬着他的心。
    同被囚禁的金尚,眉头紧锁,在囚室中来回踱步,似在思索着什么。
    忽然,他停住脚步,凑近马日磾,低声道:
    “太傅,如今困于此地,朝不保夕。”
    “不如寻机逃走,留得有用之身,他日再为朝廷效力。”
    马日磾缓缓抬起头,目光中透着一丝坚定与决然:
    “吾等身为朝廷使者,出行所代表者乃大汉之威。”
    “煌煌天威,岂容有逃遁之举?”
    “若如此行事,与那叛臣逆子何异?”
    言罢,他整了整衣衫,仍努力维持着一份身为汉使的尊严。
    金尚见马日磾如此,心中焦急万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谏道:
    “太傅,袁术狼子野心,如今我等生死悬于其手。”
    “朝廷远在天边,救援难至。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马日磾轻轻摇头,长叹一声:
    “君且起身,吾非不知凶险,然朝廷已与袁术达成协议。”
    “吾等为使,当信朝廷之谋,亦信袁术不敢肆意妄为,他定会放吾等归去。”
    金尚听闻,急得额上青筋暴起:
    “太傅糊涂啊!袁术新败,此时其军中混乱,人心惶惶,正是天赐良机。一旦错过,恐再无生机。”
    马日磾只是闭目养神,不再言语,似是心意已决,不愿再听金尚劝说。
    金尚见马日磾这般固执,痛心疾首,心中暗自思忖:
    “与其在此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或有一线生机。”
    一念至此,他咬咬牙,趁着夜色,避开看守的士兵,悄悄向囚所之外摸去。
    金尚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营帐之间,四周一片寂静,唯有他轻微的呼吸声和慌乱的脚步声。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他即将逃出军营之际,一队巡逻的士兵恰好路过。
    带队的将领纪灵,目光敏锐,一眼便发现了形迹可疑的金尚。
    “拿下!”纪灵一声低喝,士兵们如狼似虎般扑向金尚。
    金尚虽奋力挣扎,却怎敌得过众多士兵,终被擒住。
    纪灵冷笑一声,命士兵将金尚押至袁术面前。
    袁术高坐于营帐之中,灯火摇曳,映照出他阴晴不定的面容。
    金尚被士兵推搡着带入营帐,他昂首挺胸,虽身处险境,却毫无惧色。
    袁术见状,微微眯起双眼:
    “金尚,我待你等不薄,你为何要逃?”
    金尚怒目而视,大声道:
    “袁术,你乃叛逆之臣,吾乃朝廷使者,岂肯屈身于你。”
    袁术脸色一沉:“哼,不识好歹,马日磾何在?”
    金尚冷哼一声:“太傅坚守大义,岂会如我这般。”
    袁术假惺惺地开口道:
    “金尚,你若降我,安心居于此处,本王必不会亏待于你,荣华富贵自不必说。”
    金尚闻之,怒目圆睁,破口大骂:
    “袁术,你这背信弃义之徒!”
    “昔日与朝廷有约,却囚禁我等使者,如此行径,猪狗不如!”
    “你兵败于曹操,实乃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袁术脸色骤变,面皮涨得紫红,怒喝道:
    “放肆!我好意相劝,你却如此不识抬举!”
    言罢,他猛地一挥手:
    “来人啊,将这狂徒拖出去斩了!”
    左右士兵齐声应和,上前就要擒住金尚。
    谋士杨弘急忙出列,劝阻道:
    “主公且慢!金尚乃朝廷使者,若贸然斩杀,恐朝廷借故兴兵,到时我军将陷入极为不利之境地,还请主公三思啊!”
    袁术却根本听不进去,他在盛怒之下已失了理智,咆哮道:
    “袁某行事,岂容他人指手画脚!今日定要杀此贼子,以泄心头之恨!”
    金尚被士兵们强行拖出营帐,他一路挣扎,口中仍不停咒骂着袁术。
    片刻之后,只听帐外一声高呼:“行刑完毕!”
    金尚的人头已滚落在地,鲜血在地上蔓延开来,映着那昏黄的月色,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凄凉与悲壮。
    杨弘望着地上的鲜血,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对袁术道:
    “主公,金尚一死,此事恐难善了。”
    “朝廷定会以此为由,兴师问罪,我军该如何应对?”
    袁术心中一凛,嘴上依旧强硬:
    “怕什么!我坐拥江淮之地,兵强马壮,岂会惧那朝廷。”
    “即便他们来犯,我也定能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袁术独自坐在营帐之中,望着那跳跃的烛火,心中却涌起一丝悔意。
    他深知自己今日此举过于冲动,可身为一方诸侯,他又怎肯轻易承认错误。
    回想起金尚那决绝的眼神和犀利的咒骂,袁术心中五味杂陈。
    他本想通过劝降金尚,为自己在与朝廷的博弈中增添一枚棋子,却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袁术深知金尚之死已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朝廷兴兵讨伐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无奈之下,他只得向谋士杨弘问计:“事已至此,该当如何是好?”
    杨弘略作思索,上前一步道:
    “主公,如今唯有一策,可解燃眉之急。”
    “释放马日磾,对外宣称金尚乃是误杀。”
    “如此或许能平息朝廷些许怒火,暂保江淮安宁。”
    袁术一听,脸上顿时露出不悦之色,心中那股傲气瞬间涌起:
    “我何错之有?凭什么要向朝廷低头示弱?”
    “马日磾在我手中,便是我与朝廷抗衡的筹码,放了他,岂不是自断臂膀?”
    纪灵在一旁附和道:
    “主公所言极是,如今放了马日磾,我们便失了人质,朝廷更会毫无顾忌地进兵。”
    “倒不如将他继续扣押,也好让朝廷有所忌惮。”
    杨弘见袁术与纪灵这般态度,心急如焚,苦劝道:
    “主公,您且细想,马日磾为朝廷钦使,杀使不祥。”
    “如今金尚已死,若不放马日磾,朝廷兴兵师出有名,且名正言顺。”
    “那时,诸侯响应,我军将四面楚歌。”
    “若放了马日磾,虽失人质,却可在舆论上占据些许主动,表明主公并无与朝廷彻底决裂之心。”
    袁术眉头紧皱,内心陷入挣扎。
    他虽傲气,但也明白局势严峻,只是一时难以咽下这口气。
    袁术不甘心自己的宏图霸业因这一莽撞之举而付诸东流,更不想被朝廷逼迫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