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平平淡淡一句话,沈毕惊得手一抖,杯子的红酒洒在了裤子上。包船王刚夹的一筷子菜,掉在了餐桌上。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极大的震惊。
许恒倒是前世就知道这一项重大政策,并不感到惊讶。霍应东可能已经提前知道了消息,所以脸色也还平静。
但在沈毕和包船王看来,这两个人应该是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所以,这三人,关系已经密切了这种程度了。
纵然是个政治小白,也会明白,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出台这样大一个国策,对内地、对港岛、乃至世界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内地市场若是放开,对汇丰来说,将是多么大的利益?和众多英资一样,沈毕一直以来担心的,就是北归以后,汇丰的利益无法保证,现在看来,不但利益可以保住,还可以进军内地市场,扩大利益。
“下个星期,我郑重邀请你们一起去内地走一走,看一看,内地首长届时会到深市视察,会公开这项政策,届时,首长会接见诸位,大家共商大计!”
“好!我是很看好内地的,我答应黄主任的邀请了,下周我到内地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投资的机会。沈先生、包生、霍生,我们一起组队去看看机会如何?”
“好的,许生,我和你一起去。”
“我也去!”
“不管是英资也好,港资也罢,我们都热烈欢迎,打开门和大家做生意……”
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虽然说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是至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不对,沈毕心里猛然一惊,以许恒无利不早起的性格,一再向汇丰、向自己示好,必有所图,他想要的是什么呢?
不过,直到晚宴结束,许恒也没有挑起一个话题,今天的晚宴更像是黄主任的主场,他讲内地的最新政策。
包括许恒,都听得很认真。
……
“沈先生,我提议一项生意,我听说汇丰手上有和记黄埔的股份,不知道沈先生是否有意割爱?”
“和记黄埔?“
沈毕有些意外,会客厅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说起和记黄埔,在港岛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仅次于怡和的港岛第二大洋行,商业巨无霸,地位超然。但是摊子铺得太大,亏损严重,股份才落到汇丰手里,汇丰当时花了1.5亿港币,收购了和记百分之二十股份。
首先,它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由香港和记洋行与黄埔船坞两家公司合并而成。它拥有庞大的业务体系和丰富的资产,在港口、零售、房地产等多个领域都有涉足,是目前港岛最大的上市公司,总市值60亿港币。
其它业务不提,只说两个巨大影响力的地方,首先它拥有黄埔船务,可以维修、建造万吨级轮船,这个制造能力在当时可是相当牛叉的存在。再就是和记黄埔拥有香港重要的港口资源和运营业务,对香港的贸易和物流运输起到关键作用。
香港作为一个以港命名的城市,港口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记黄埔在这方面的影响力巨大。
第二个就是房地产领域:就这样么说吧,和记黄埔是这个时候港岛最大的“地主”,旗下拥有大量的地皮,而且大部分都是位于港岛本岛的核心优质地皮。
虽然数量上比不上第一大“地主”怡和洋行,但是把怡和洋行旗下的两个地产公司九龙仓和置地集团,单拎一个出来,不论地皮数量还是地理位置,是远比不上和记黄埔的,更何况,九龙仓已经被包船王纳入麾下。
所以,现在的和记黄埔,是当之无愧的港岛“地王”。
”汇丰目前持有和记黄埔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合计约六千万股,按照目前的市值大概价值12亿港币。你想收购多少股?”
“全部!”
饭后,沈毕几人被许恒带到一间茶室,几人相对而坐。
沈毕心里也在盘算,他发现尽管他已经做了足够的功课,对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也做了足够的了解,可是,之前他还是小看许恒了。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跟自己谈收购港岛最大的上市公司的生意。
“我一直认为,银行不是慈善团体,不是政治机构,也不是英人俱乐部,银行就是银行,银行的宗旨就是盈利。谁能为汇丰赚钱,谁就是汇丰的好朋友。”
“而我,能让汇丰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沈先生能同意转让和记黄埔的股份,那和记黄埔以后的金融相关的业务都会委托汇丰来办理。”
“我个人对许先生肯定是支持的,但是这笔生意太大,我需要回去以后需要跟日不落总部请示一下,再答复许先生你!”
“好的,那有劳沈大班了!”
许恒看了沈毕一眼,波澜不惊,沈毕的回答表面上看中规中矩,但其实,问题很大。对于汇丰来说,手里和记黄埔的股票其实是一个烫手山芋,做金融的向来看不起做实业的挣那点辛苦钱,何况之前的和记黄埔的经营状况一直并不好,汇丰应该是急于脱手才对。
顶多就是价格的高低而已,可以商量。但是沈毕的回答其实是拒绝,他另有想法?
“包船王,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我知道你手上有一些和记黄埔的股份,不知可否割爱?”
“我肯定大力支持,但我手头上的股份不多,只有一千五百万股,你开个价,我全部转让给你。”
“目前,和记黄埔的股价二十港币一股,作价3亿港币,九龙仓的股价现在60元一股,我拿出手上的九龙仓五百万股和你换,如何?”
“成交!”
许恒不再纠结,转头看向包船王,包船王才从一脸震惊中反应过来。
这个年轻人,短短时间不见,竟然已经成长到这个地步?之前外界有传言他是港岛排名在自己后面的港岛第二富豪。现在看来,财富恐怕已经超过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