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显漳被揍的厉害。
在里面整理了半天仪容仪表。
与此同时,带着司安的命令去救人的陆识月,早就已经将人救出来,并且安顿好了。
雷厉风行,斩钉截铁一顿操作。
顶着一张清冷如月的脸蛋,可是那行动力真的杠杠的。
一群人以陆识月为首,虎视眈眈的守在了那偏厅之外!
各个面容之上都带有焦急、不耐的神色。
陆识月都已经在合计,此行带来的士兵人数够不够,若现在立刻破门而入,将司安“救”出来,同时离开这郡王府的主意了!
好在没等她将计划付诸实际。
密室大门“咔嚓”一声打开。
司安同那白胖的郡王一起走了出来。
陆识月眼神一亮!
立刻挪动步伐,带起一阵幽香冷风,到了司安的身前,抓住了司安的衣袖。
察觉到陆识月焦躁不安的情绪,司安拍了拍她,小声开口安抚。
“放心,我没事,让你办的事如何了?”
闻言,陆识月却没回应,而是仔仔细细看着人,确认过司安没少一根汗毛,这才心下满意,开口回复。
“带出来了,被打的有些重不过也危及不到性命,都是一些皮外伤,最严重的,就是掉了一颗牙。”
司安了然,“行,我知道了,这次辛苦你。”
“带人回去,好生治一治,等人缓过来一些后便带过来见我,我有事情需要仔细询问。”
“……”
一群人风风火火的来。
又风风火火的走。
不仅一个没少,甚至还多出来一个!
司安带人回到了自己暂时下榻的府邸。
一群士兵连同锦衣卫,私下分编成了好多小队,日夜巡逻,生怕在寒州这种边关城池,又遇到什么鞑靼骑兵,让大将军遇险。
从京畿而来,由女帝陛下亲自调派过来的这群人,对司安的安危尤其上心,上心到司安看着他们,都觉得有点无奈。
最后忍不了的开口。
“现在京畿情况如何?若你们一直跟在我身边,陛下那里,会不会缺人?”
被询问的这人愣了愣,随后开口道。
“大将军放心,陛下此行派我们来只是为了在前期保护您,毕竟每次政令改革,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最难的。”
“情况稳定下来后,我们便会分批返回京畿。”
司安了然。
“那就好。”
能走就行。
要是被人这么保护,司安觉得自己恐怕要窒息。
就在这时,“咚咚咚”的敲门声传到了屋内。
锦衣卫这人立刻拱手。
“不打扰大人,我这就去巡逻!”
司安摆手。
“去吧,也不要这么紧绷着,周围里三层外三层,可谓是水泄不通,我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反正也不知道人究竟听没听进去。
只说了声“是”,扭头便走了。
敲门的是陆识月。
那信使身上的伤,是她给了药,又盯着下人包扎的。
缓了两个时辰后,陆识月觉得人估计没什么大问题,而司安那边又等着问话,所以便领着人过来了。
甫一进屋。
司安抬头一看。
挑眉询问,“身体可好些了?”
“若是不舒服的话,再休息一晚,明日再来回话也行。”
信使虽然不认得司安的模样。
可能够将自己救出来,周围又这么多飞鱼服拱卫的存在,不是自己要送信的大将军,又是谁呢?
信使连忙感谢开口。
“身体已无大碍。”
“这次的事,还要多谢大将军。”
司安点头,随后有些疑惑开口。
“还不知道,你这究竟是怎么做到把自己给搞到了那位郡王爷手中的?”
信使面上有些羞愧和尴尬。
将事情从头到尾,都给司安讲了一遍。
听完后,司安也沉默了。
真是飞来横祸啊。
好倒霉一人。
说完后,信使表情僵硬,终于想到了自己此行的职责,苦着一张脸,开口询问。
“只是陛下要送给大将军的信被那可恶的郡王抢走了!”
“大将军可有从他手中要回?”
司安颔首,“已经拿回了,你且放心。”
“这就好,这就好。”拍了拍胸脯。
信使重新活了过来。
“既然如此,不知大将军可有回信?此行路上耽搁良久,我需立刻出发,回去复命!”
司安想想,信件他已经亲自看过,烧了。
至于回信……
“好吧,你稍等我一会。”
说着起身,走到了书案之后,研墨提笔。
一刻钟后。
司安抖了抖满墨水的信纸,仔细装入到了信封当中。
他将信封交了出去。
发生的事你先不必告知陛下,至于你这伤,便说是跑马途中遇到流寇所致。
司安从袖中掏了几块银子。
“这些钱给你路上用,路途遥远,也不太平,我叫两个从京畿而来的手下陪你一起回去吧。”
得到了司安的奖赏,甚至返程还有护卫的信使不可思议的瞪大眼睛,随后千恩万谢的跪下为司安磕头。
“多谢大将军,多谢大将军!”
连要自己闭嘴的疑问都忘记问了。
既然大将军要自己不向外说,那就这么办!
大将军一定有他的道理!
信使心中想。
“……”
司安改革的政令发出后,整个省府都开始行动起来。
原本因为并州那位郡王爷在前面顶着,站在反抗最前线,同司安叫嚣对立的缘故,一些个不愿意将吃进嘴里的好处吐出来的人,都跟着反抗。
郡王都没同意。
那我们也不同意。
有本事你把郡王爷搞定!
没想到,司安还真把那位胡天胡地唯我独尊的郡王爷给搞定了……
这下可好,原本梗着脖子装硬气的他们,如同霜打茄子一样,蔫了。
司安最近这段日子,过的要比最开始轻松一些。
因为新官员上任。
他将手头琐碎的事都分派出去了。
现在要处理的,只是一些手下人难以抉择的大事!
与此同时,朝廷上在接到了司安呈报上来的奏折之后,便陷入了新一轮的争论中。
改革政令要推行下去,首先需要的便是钱,第二便是人。
缺一不可。
所以户部和吏部,首当其冲,直接傻眼了。
吏部其实还好。
不就是调派官员,从一个坑挪到另一个坑,这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