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一波三折
作者:无语楼   意外唐朝最新章节     
    李恪听到李泰的提问心中鄙视了一番:你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草原多大的利益呀!全特么的是没本的买卖!小部落现在都在瑟瑟发抖,生怕惹到唐军招来杀身灭族之祸,还不如长安好!长安是好,但草原挣钱呀!但想归想嘴上还是回答道:“青雀呀!草原你没去过,虽然那里冷了些,有些吃苦,但那里有数不清的财富,所以他们才如此争夺。”
    李泰听后吃惊道:“真的吗二哥?那你当时去草原弄了多少回来?”
    “那时不一样到处都在打仗,现在咱们赢了那里和平了,才会有财富出现。”
    “就像长安一样?”
    “对!就是没有太多的房子。”
    “那我就不去了,再多的财富也比不上长安好!”
    李恪笑了笑没有回答,心道:鬼知道你现在想什么,想套我的话你还是再长大点吧!李恪心里正编排着李泰,朝堂之上吵闹声愈演愈烈,突然兵部尚书侯君集大喝一声:“都住口!此乃朝堂,诸位如此喧哗,将陛下放在何处!”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李世民看向侯君集,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侯君集向前一步躬身,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阴山草原如今虽已平定,英国公也镇守近一年之久,宵小之辈目前应已震慑,但李绩之能留守一方实乃屈才,臣恳请陛下恩准,让臣前往阴山驻守,等待时机平定……”
    李世民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心中想起了当初在宫中他们向李恪求购棉衣之事,高昌!这个地方必须拿下!目前知道此事的也就房杜,长孙,李靖和侯君集了,李靖肯定不能再去了,长孙无忌任尚书省仆射去着也费劲,看来只有侯君集才能当此大任,但现在还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于是很克制的打断了侯君集的话道:“侯爱卿,阴山苦寒,此去并非易事,你为何有此想法?”
    侯君集一听李世民不愿提及高昌之事,估计是不能明着来,于是便换了个说法拱手回道:“陛下,阴山乃是大唐边疆要地,水草丰美,若能好好经营,既可防范外敌,又可发展畜牧贸易,于国于民大有裨益。臣愿为陛下分忧,为大唐稳固这一方土地。”
    长孙无忌一眼就看出来侯君集和李世民的想法,但这白叠子一事牵扯利益太大,而且这侯君集在蜀王那没弄到制絮之法,现在两注意打到高昌,这肯定不行,怎么也得争抢一番,于是站出来反对道:“陛下,侯将军战功赫赫,文韬武略仅次于代国公,理应留在长安城辅佐陛下掌管兵部。且阴山偏远,冬日又寒冷无比,现又无战事,陈国公已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该是休养一段时间,已备不时之需,况且来回调兵遣将诸多不便,还望陛下三思!”
    嘿!你个长孙老贼,知道自己去不了,也不肯让老子去,你这是损人不利己呀!为了弹絮之法怎么也得和你拼一回,想到这侯君集坚定地说道:“臣在军中多年,熟知兵法,但在长安待久了怕是无法适应军中战事,臣定能克服种种困难,还望陛下成全。”
    他们二人想的是什么李世民心知肚明,但也不好意思在朝堂之上点破,于是李世民假装沉思片刻,缓缓开口:“侯爱卿忠心可嘉,此事倒也是不急,朕需斟酌一二,上元节过后咱君臣再议。”
    长孙无忌心中得意拱手退回,侯君集心里万般不愿听李世民如此一说也只得退下,暗下决心一定要说服李世民,自己一定要替换李绩。
    此事落幕后,基本上就是再歌功颂德一番,会餐放假了,就在众臣等待李世民发话之时,一个大家最不想听到的声音开口了。
    “臣!有本上奏!”
    “郑国公请讲!”,李世民暗道:你这铁头可别整什么幺蛾子,现在在是一片祥和!
    “臣弹劾谯国公柴绍,利用陛下信任,欺下瞒上,将陛下给予死伤将士赏赐调包卖于长安周边将士,谋取暴利望陛下彻查!”
    “嘶!……”,魏征此话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个个都交头接耳立刻又乱了起来。
    “谯国公柴绍可在?”,李世民心里这个气呀!这事谁不知道呀!是朕赏赐了长安的房子,但你让河北道的缺了条腿的人来长安现实吗?哪如拿点好处,在家乡生活的好,毕竟家族之人还能帮衬一些不是?来长安人生地不熟怎么生活?难道柴绍只告诉了自己没有传播出去?
    其实柴绍除了告诉了李世民以外,只是将此事传播到了征讨突厥各主副总管,其他人他还真没说。但听到李世民喊自己也不得不出列解释一番
    只见柴绍出列,神色平静,毫无慌张之色。他朝着李世民恭敬一拜,朗声道:“陛下,臣的确动了赏赐,但绝无私心。”朝堂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皆竖起耳朵。
    柴绍接着说:“此次平叛突厥大部将士为北方居多,大部为陇右,河东,河北道死伤士卒,臣念其家中尚有老小需照料,亦或遗孀长途跋涉在长安无亲无故,来长安居不易,于是臣征得家中同意,便将陛下所赐长安房产等价折换成银钱与物资送往,也好让他们安居乐业。其间或有账目不清之处,引得魏大人误会,但臣一心只为将士着想。”
    李世民听完微微点头,他自是知晓柴绍为人。魏征却皱起眉头,“即便如此,也应上报朝廷,这般私自调换,不合规矩。”
    柴绍苦笑:“事情紧急,且手续繁琐,臣怕耽误将士生计,才先行处置,甘愿受罚。”
    李世民摆摆手,“谯国公此举虽有不妥,但念其本心,罚俸三月以儆效尤。柴绍日后行事切不可再莽撞。”
    柴绍连忙谢恩,魏征虽仍觉不妥,可见李世民已做决定,也只能作罢。朝堂风波暂息,众臣松了口气,只盼着赶紧散朝过节。可意外又一次发生。
    “儿臣李泰!有本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