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通天大道
作者:五谷丰登庆丰年   贞观开荒人最新章节     
    “杜卿,时辰不早,你且回府歇着。”甘露殿圣上见天色不早,对杜相道。
    隆冬时节,甘露殿内温暖如春,圣上把左右二相召来一同办公。
    就近处理政务,也是体贴杜相身体病弱,不忍在政事堂吹风。
    政事堂有炭盆,但没有甘露殿暖和。
    “无妨,还有几个折子!”杜相在家里躺不下。
    躺在病床上病恹恹,只有忙碌才精神百倍,仿佛不知疲倦。
    那几日吃了苏家送的酸枣糕,有了胃口,饭也吃得下,便不顾身体虚弱,硬撑着上朝。
    干瘦的像风中枯叶,看得圣上心肝颤,生怕他倒下。
    杜相眼睛闪着亮光,看着各地的喜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深感欣慰。
    房相抬头看一眼,没劝,知道杜相的性子,话不多,认定的事儿十头牛拉不回。
    忧思重,生生把自己熬垮。
    “呵呵!”杜相看着奏折笑出声。
    圣上、房相惊讶看向杜相,杜相从未殿前失仪,这是看到什么,如此好笑?
    杜相嗤嗤嗤笑着看完,递给圣上,“可惜是女儿身!”
    圣上接过,苏樱的奏折,汇报王端方处理经过。
    汇报了福隆商队的事儿,说偶然途径,却不想被哄骗、关进大牢扣押。
    强令商队写信回家要赎金,扣押人员中有少府监管事福旺云云。
    苏樱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明眼人一看就是设的局。
    走南闯北的福旺是这么容易被人哄骗的?一个破县困得住少府监的人?真要那点儿能力,也混不到管事位置!
    可以想见榕县被嚯嚯成何等样子,让事不关己的苏樱忍不住下场,甚至连州府兵马都动用。
    不过苏樱说的很有道理,王端方祸害的不止榕县和榕县百姓,还有梧县、桐县、整个梧州,必须尽早除掉。
    “嗤!促狭!这女子不得了!”圣上看着好笑,眼中不自觉流露出父辈才有的宠溺。
    将王家搜出来的资产进行清理,苦主认领、补偿,剩余用来采买大批农具。
    低价、无息、分期售卖给农人,督促农人及时翻耕,榕县大量耕地荒芜,形势迫在眉睫。
    司农寺岭南署所有官员、榕县所有吏员全部动员起来,分片责任落实等等。
    圣上不得不叹服,这样的官员太少了!
    一个残破的下下县吏员居然都能调动起来,农人分期购买农具,钱帛、布匹、粮食均可折算。
    可以想见那县穷成啥样!愣是给支棱起来。
    字里行间,圣上看到一群底层官吏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只为改变岭南穷困面貌。
    不服输、不坐不等不靠,利用身边能利用的一切资源,努力改变现状。
    甚至把自己的生财之道都让出来,刺激、拉动榕县发展、给榕县百姓一口饭吃!
    热血却不幼稚,知道给农人的东西不能免费,适当压力,农人才会倍感珍惜机会。
    信末顽皮的来一句,本该充公的资产暂缓一年入库,一年后如数奉还朝廷,只是没利息!
    “淘气!这点儿利息换得榕县新生,换得百姓安居乐业,千值万值!可惜世间仅此一人!”
    圣上眼眶泛红,多几个如此敢作敢为的官员,大唐何愁治理不好?
    为了鼓励吏员,调整薪资,还允诺孩子到荒沟村念书、游学。
    身为父亲,谁不想家中小辈有出息?
    苏樱这是真拿捏住这帮吏员,好多外任官员根本扳不动当地豪绅、吏员,最后只能同流合污。
    越看越欣赏这女官,自己慧眼识珠,提拔起来的官员。
    随后又看到奏折又贴了一截,补充新的内容。
    说岭南读书人少,贫穷落后,中原有大量的读书人,特别是寒门士子,一直没有门路入仕。
    建议到岭南支教,到各县县学当先生,三年后可得县衙、州府的举荐信,入京参加科举资格考试。
    亦或在岭南入职低品阶官职、吏员,计入仕途履历,促进中原人才与岭南流动。
    稳定岭南的同时,可延伸、加强对交趾的掌控、管束,稳定整个大唐南部。
    圣上拿着着奏折陷入沉思,岭南文化落后,有目共睹,却无人提出策略如何改变。
    这是他登基以来,第一个认真思考此事的官员,还是位女官!
    目光长远、格局宏大,极具战略意义。
    目前朝廷被世家大族把持,寒门士子没有出头机会。
    采用此法,鼓励寒门士子从岭南起步、入仕。
    十年、二十年后,这些无人愿意去的地方,寒门士子历练成才,长成参天大树。
    可为自己所用,与世家大族抗衡。
    圣上将奏折递给房相,已无心看附录的王端方家抄没的家产,清退及剩余资产等。
    在大殿内来回走动,这建议简直挠到他心坎上,想想就激动。
    朝廷内世家大族聚集,阻力巨大,很多政令无法推动,不如在岭南布局?
    反正岭南已设为粮食专署区,那就把所有推不动的政令都搬到岭南?
    大庾岭开春就能通行,南北通行不再艰难。
    鼓励寒门士子南下,在岭南生根发芽,加强对交趾的掌控,兴许还能把触角向南再延伸?
    “两位爱卿以为如何?”圣上问二相。
    房相看完,心中亦是荡气回肠,若是二十年前未入仕的自己,还真愿意去试试。
    这是给了寒门士子一条通天大道,相信此政令一颁布,绝大多数寒门都会往南去。
    “陛下,此建议甚好,只是…”房相沉吟道。
    “只是甚?”圣上问。
    “好是好,就怕有人钻空子,利用漏洞获取科考资格而不做实事!”房相担忧。
    “哪一条法令没有漏洞?你能堵完?百人中必会有一二人钻空子,但更多的寒门士子有了出路!
    难道因为一二人钻空子,就断掉寒门士子的路?”杜相缓缓道。
    “岭南蛮荒、偏远、瘴气重,为一个科举资格而去岭南蛰居三年,非毅力、恒力者不能完成,真要有这种人,想来也非常人。”
    杜相的态度很明确,不能因小失大,因噎废食,甚是赞同出台此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