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面圣
作者:五谷丰登庆丰年   贞观开荒人最新章节     
    “哒哒哒…”身后响起脚步声,苏仲彦回头。
    “仲彦怎走这般快,也不等等兄长!”苏时彦、苏辰彦追上,热络、亲昵。
    苏仲彦看着两位堂兄,这笑容快一年不曾见到。
    “两位兄长…”苏仲彦打量着哥俩。
    “这么多孩子,你一人看顾不过来,我们一起!”苏时彦和蔼道。
    外祖说的没错,自己和二弟也是村学先生,讨封怎能少了自己?
    “兄长,你们…”苏仲彦只觉得脑子嗡嗡嗡,两位堂兄越发不知轻重。
    这是面圣,不是逛大街!
    “仲彦也是的,面圣这么大的事儿,你怎一人就去?我们也是先生,怎让你一人担重担?”
    苏时彦面不改色,之前还有些难以启齿,说顺溜了,越发理直气壮。
    诚如外祖所言,都是孩子们的先生,封赏怎能少了自己那份?
    “两位兄长,圣上口谕中未提及,如此冒失,当心惹来大祸!”苏仲彦低声道。
    “仲彦此话怎说的?口谕不是说了众学子?除了你与阿黑,哪一个不是众学子之一?”苏时彦狡辩。
    “苏时彦,你可知欺君之罪是什么?你这点小聪明躲得过圣上的明察秋毫?
    你不能因为一己私欲,害了苏家、害了这帮孩子!”苏仲彦厉声呵斥。
    “仲彦,同为村学先生,我们何曾欺君?
    前面没参与,但从荥阳起,我们一路同行,打理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怎不算游学一份子?”
    苏时彦为自己的小机智点赞。
    “大兄、二兄,你们还是别去的好!”苏兆彦见两位兄长跟堂兄一直纠缠,放慢脚步。
    “我们亦是先生,怎去不得?三弟,你跟谁学的?怎变得如此市侩、亲疏不分?”苏时彦训斥弟弟。
    “哼!大兄二兄,弟弟劝你们听劝,圣上不是你们可愚弄的!
    荣华富贵谁不想,那也得有那命去享!小心机关算计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苏兆彦看在一母同胞的份儿上奉劝,玩大了丢的是自己性命。
    “三弟!说的甚话?”苏时彦恼怒,声音不自觉拔高。
    “何人喧哗?”徐直早就听到后面在争执。
    “回大人,是…”
    “大人,学生苏时彦(苏辰彦)见过大人。”苏时彦、苏辰彦打断苏仲彦的话,
    苏仲彦暗自摇头,想死的人拉都拉不住,闭口不说。
    “你们是苏家何人?”徐直打量,跟苏仲彦不像,但自称姓苏。
    “学生乃工部员外郎苏步青之子,京兆府少尹苏步成乃学生大伯!
    学生亦是村学先生,从荥阳陪同孩子们,一路跋涉到长安。”苏时彦从未如此睿智。
    徐直打量着这几人,苏仲彦垂眸不语,苏兆彦开始还有劝阻之意,后面亦垂眸不语。
    “两位郎君,咱家奉圣上口谕,带苏二郎君、阿黑及游学的孩子进宫!”徐直再次重复。
    苏少尹在圣上跟前得势,徐直不好直接拂面子,说的比较婉转。
    “大人,学生…”苏时彦还要再游说。
    徐直拂尘一甩,径直走开,不听两人聒噪,苏仲彦、苏兆彦亦跟上。
    他对事情真相不予评判,他只听旨办事。
    苏员外郎修大庾岭,圣上很是看重,如此实干之人,想不到其子如此不堪!
    徐直心中摇头,谁说虎父无犬子?
    “兄长!”苏辰彦面色绯红。
    徐直一言不发转身就走,狠狠给了他们一记耳光,当着一众学生。
    “哼!”苏时彦面色扭曲,拳头紧握。
    苏仲彦不闹腾,哪会有这事儿?
    难怪苏樱要把他们弄到桐县,原来人家早就算好的!
    苏时彦恨自己轻易被苏樱忽悠去了桐县!不然这会儿该自己带着孩子们进宫面圣!
    孩子们默默跟着徐直经过皇城,进入太极宫,走过长长宫道,来到甘露殿。
    “回陛下!苏二郎、阿黑及一众游学孩子已带到,在殿外听宣。”徐直躬身道。
    “好,宣!”案几上的奏折正好批完。
    福忠、胡二郎早已告退。
    “咦,你们是哪里的?”苏仲彦等人紧张不安等候。
    来了位十一二岁小郎君,头戴五贵冠,身着黄袍,上绣红色蟠龙图。
    “太学学子苏仲彦见过太子殿下!”苏仲彦认出这是太子才有资格穿戴的服饰。
    “免礼!你们这是作甚?”李承乾见眼前几十号人,大大小小全都套着橙色马甲,拿一把算盘。
    “回殿下,这些孩子是岭南梧县游学学子,圣上听闻,特召见。”苏仲彦回道。
    “游学?你们…”李承乾竭力装作沉稳,可是被震惊到,正要细细询问。
    “宣!苏二郎、阿黑、游学学子觐见!”徐直大声道。
    苏仲彦、阿黑带着孩子们进入大殿。
    “太学学子苏仲彦参见陛下!”“梧县金风寨俚人韦阿黑参见陛下!”…
    圣上打眼一瞧,嚯,清一色亮闪闪的橙色,令人眼前一亮。
    “哟,你们服饰倒是齐整!”圣上看着好笑,岭南学子是这副模样。
    孩子们大多在十一二岁间,里面也有几个小一点儿的。
    “你叫甚名字?”圣上走到最小的苏兆彦面前。
    “回陛下,学生苏兆彦。”苏兆彦努力镇定。
    “多大?”圣上问。
    “回陛下,八岁!”
    “游学辛苦吗?学了啥?”圣上又问。
    “回陛下,游学不辛苦,我们随商队行至广州港,坐大船到泉州港,再到胶州,河北道、河南道、再至京畿道。
    看名山大川,看我大唐的兴盛!”苏兆彦眼睛亮晶晶。
    “哦,河南道、河北道呢,看到什么?”圣上笑吟吟道。
    “回陛下,看到灾民的困顿!”苏兆彦想了想,如实回答。
    “哦,灾民很多吗?”圣上问。
    “不多了,有些回乡种地,秋粮打下,灾情解除;有些去岭南垦荒。”苏兆彦道。
    “既如此,为何还认为大唐兴盛?”
    “回陛下,若大唐不兴盛,灾民早就流离失所、易子而食,但河南道、河北道粮价稳定,且妥善有序安置灾民。
    这些光有清明官吏不够,还得有明君仁主、充足的财力才能实现。”
    “哈哈哈!”圣上听着舒心,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