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祖宗显灵
作者:五谷丰登庆丰年   贞观开荒人最新章节     
    “咔哒、咔哒!”苏宅里织布机响起,郑娘子专注的织锦。
    所有彩丝汇集一起,分拣出同色的,四个色系按深浅分出不少,缫丝后缠成一个个丝锭待用,
    另外几组各自在自家织纯色锦。
    郑娘子在苏家织那四匹汉俚元素锦,配色复杂,纺织速度极慢,还需要不时探讨,故而在苏家。
    福禄、福禧到村里那几家转一圈回来,便守着看难度最大的彩锦纺织。
    蝶秀都没机会上手,手粗糙,容易勾丝。
    郑娘子为了织出好锦,这些日子没干粗活。
    每日睡前,用蜂蜜加醋敷手,清洗后再涂抹上油脂保养,手细嫩多了。
    苏樱每天给孩子们上课,杨春华依然教初级班。
    阿拉伯数字的新式算学已经编撰完,前几天卢照时他们走时,交给了他。
    女人孩子们忙自己的事儿,汉子们翻耕后,又开始帮着周家、宋家盖房子。
    不像苏宅这么大,竹子搭建的夹壁房,用水泥抹墙,刷白石灰,顶上搭盖茅草。
    七八天就盖好,周家、宋家对乡亲感激不尽,合力凑钱买了只羊请全村人吃饭。
    现在二季稻插秧还有些时日,汉子们到青石山盖厂房。
    金风寨忙完的汉子来了一半,还有一半在地里忙活,甘蔗叶扒皮,工程量浩大,要忙几天才能过来。
    这会儿两个村寨的劳力加在一起,有近二百号人。
    在工部管事的主导下,盖水泥厂房和各道生产工艺所需用具、窑炉等。
    桐县那边也有工部管事在搭建,杨二郎带着一个十人小组去做技术指导。
    水泥厂建完,二季稻秧苗也长成,大家又回村插秧。
    这次荒沟村用秧马插秧,二十台秧马下田里。
    “嘿,别说有秧马就是轻松!”
    在秧苗田拔秧的人坐秧马上,不用勾着腰,拔空一片便往前移动一下。
    田坎上有人将秧苗挑走,待种的水田里,秧马停着,将秧苗放入前面挡板的固定位置。
    村民坐秧马上,骑着秧马后退,轮子每转动一圈,前面挡板上的秧苗左、右各被扒拉下三四株,插进田里,一次插秧两窝、
    调整好深浅后,村民找到感觉,速度快了许多。
    很快一版秧苗插完,又补充上,又骑着秧马插。
    田坎上站着村老们,看着像变戏法一样,秧苗随着秧马移动就整整齐齐插在田里,心里那个美呀!
    “活了一辈子,不敢相信还能这样种田!”杨老汉总有种不真实的的感觉。
    王老汉下田,摸了摸秧苗吃泥的深度,连着摸了好几窝。
    “唉,老王头,摸啥呢?上你家田里摸去!”杨老汉喊。
    王老汉家的地里,王三郎带着人正在种,也是骑秧马插播。
    周家、宋家排最后,怕错过时间,想自己先种,看到神奇的秧马,也跑来看热闹。
    见这速度,知道要不了三天就到自家,也不着急了。
    周五郎、周六郎看得眼热,也下去骑了两圈,这插秧简直神速。
    不过两刻钟,一亩地就种完,只需两个劳力配合就够了。
    一上午,好几家的地就种完了,像做梦一样晕晕乎乎的。
    还没怎么劳累,地就种完了?
    往常种完地,哪个不是腰酸背痛?累得直不起腰!
    苏樱没去地里,自家的水田育秧苗,要插秧也是最后。
    第一匹锦要出来了,等着出结果。
    “咔哒、咔哒!”郑娘子平心静气,不慌不忙,娴熟的织着。
    一点儿不能分心,手里也不能有汗渍,这会儿天气热,织布机放在通风的走廊上。
    福禄、福禧安静坐那儿,不发出一点儿声音。
    彩锦底色用的暗红加靛蓝织成双方格,正红色的‘福’字,再配其他颜色的俚人特有花纹。
    织到后面,整个图案显现出来,华美又古朴,浓浓的的俚人气息。
    但那福字却是汉人特有的,鲜艳、醒目。
    “咔哒、咔哒!”郑娘子收头,织完最后一根丝。
    良久,才抬起头,微笑道,“好了!”
    从纺织机上取下成卷的锦,大家小心翼翼展开成品。
    精美的彩锦闪着光泽,平整、匀称的锦上有暗图、有明图,色泽鲜艳、清新。
    “哇!”蝶秀几个俚人女孩激动的捂着嘴。
    从未这么华美的锦,都不敢靠前,生怕弄脏了。
    福禄、福禧在织染署见过的绝世佳品多了,依然被这新奇作品惊艳。
    “恭喜苏大人!贺喜苏大人!”福禄、福禧脸上露出满意笑容。
    岭南锦、岭南锦,果然当得起!
    “同喜!同喜!”苏樱还礼道。
    “这彩锦制作复杂、耗时耗力,出产量不高,一季彩丝出一套,二位大人意下如何?”
    配色多、图案复杂,又是热天,对操作者要求极高,苏樱不想量产。
    “苏大人所言甚是!”福禄、福禧很是赞同。
    物以稀为贵,一下子量产,显不出岭南锦的珍贵,亦显不出他们的劳苦功高!
    福禄、福禧仔细将福字锦收好。
    “呼!”郑娘子长舒一口气,捶着腰起身,“妈呀,这几日我都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公婆一点儿没敢让她做家务,就怕把手给磨粗糙了。
    “看来有必要专门培养一批织娘!”苏樱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既然是专门制作岭南锦的织娘,就不能干粗活。
    村里的女孩们个个识字,学识不浅,做织娘可惜了。
    招别处的又安置在哪里?村学里住了不少孩子,自家也施展不开。
    唉,要做的事儿一大堆,缺人、缺地方,愁啊!
    “哒哒哒…”院子外响起马蹄声。
    “阿娘、阿娘!”苏伯彦大声喊着冲进来。
    “何事?”提着猪食桶的杜氏从猪圈出来。
    “阿耶的信!”苏伯彦欢喜道,“你猜阿耶在何处?”
    “何处?”杜氏咚地一下扔掉桶,拉着长子的手问。
    丈夫一走就是两个月,一点儿消息没有。
    “阿耶,如今是京兆府少尹!”苏伯彦压抑不住激动。
    “京兆府少尹!”苏老太太惊呼,“哎哟,我的大郎!祖宗仙灵了!保佑我家大郎高升!”
    双手合十,对着上苍喃喃念叨,“谢谢祖宗显灵!谢谢祖宗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