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团聚节后议迁都,朝堂纷纭定去留
作者:听风雨轩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最新章节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诸葛亮与杨再兴历经艰辛返回成都,恰逢新春。杨再兴得以与家人尽享团聚之乐,而诸葛亮亦未停歇,筹备着迁都之事。节后,朝廷之上关于迁都的决议即将宣布,各方势力又将如何表态?蜀汉政权在这一重大变革前,能否平稳过渡?且看朝会风云变幻。
    杨再兴难得返回家中,仿若倦鸟归巢。与甄宓、杨继祖母子团聚的时光,温馨而珍贵。新年期间,他摒弃外界纷扰,安心陪伴在家人身旁。
    平日里,杨再兴或是考较继祖的学业与武艺,看着儿子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地练习,心中满是欣慰与期许;或是悠然陪着妻子甄宓漫步于城中各处,欣赏那如诗如画的雪景。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似是为他们披上一层洁白的纱衣,二人并肩而行,偶尔低语,时光仿佛在此刻静止。
    然而,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便到了节后。诸葛亮于相府召集了杨再兴、黄忠、关索、张绍、蒋琬、庞宏、董允、黄权、刘巴等人,预先通报了刘禅欲迁都长安的重要消息。
    相府内,气氛凝重而严肃,仿佛空气都凝结了一般。诸葛亮身姿挺拔,面庞上透着凝重与坚毅,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坚定地开口:“诸君,陛下有旨,欲迁都长安,此乃关乎我大汉国运之大事,诸君意下如何?”
    此语一出,仿若巨石入水,蒋琬、庞宏、黄权、刘巴四人先是一愣,脸上皆露出惊讶之色。短暂的沉默后,杨再兴微微挑眉,双手抱于胸前,率先打破寂静:“陛下此决策,着眼于长远,长安地势险要,为战略要冲,若以此为根基,可使我大汉在与曹魏对峙中占据更有利之态势,于军事征伐大有裨益,吾以为甚是可行。”
    蒋琬则神色凝重,轻抚衣袖,缓缓说道:“迁都一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诸多政务安排、民生调配。然陛下欲成就大业,此乃必行之险棋,亦是机遇。吾等当精心筹划,妥善处置各方事宜,确保平稳过渡,方可不负陛下所托。”
    庞宏目光深邃,若有所思道:“长安历经沧桑,然文化底蕴深厚,若能迁都于此,或可重振大汉文化之威,凝聚天下人心。且从地理格局观之,可东制曹魏,南抚蛮夷,实乃战略要地。吾等当全力支持陛下决策,以成大业。”
    黄权与刘巴虽未多言,但皆微微点头,表示认同。众人的反应虽各有不同,但皆在沉思之后,对迁都长安一事表示理解与赞同,皆愿为蜀汉的未来,在这一重大变革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日后,皇城大殿内,庄严肃穆。太子刘睿端坐在上,代行主持朝会之责。诸葛亮身姿挺拔,稳步出列,声音洪亮而清晰:“诸位同僚,今日于此,吾要宣布陛下迁都长安之决议。长安乃我大汉旧都,地势险要,战略意义非凡。迁都于彼,利于我大汉进取中原,光复汉室。”话语落地,众臣听后,顿时议论纷纷,如同一锅煮沸的热水,嘈杂之声不绝于耳。
    诸葛亮微微抬手,示意众臣安静,和颜悦色道:“诸位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黄忠率先出列,抱拳行礼,铿锵有力地说:“丞相所言极是,迁都长安,可展我大汉之宏图大志,末将坚决赞同。”关索、张绍等武将亦纷纷响应,个个神情激昂,摩拳擦掌。
    刘巴则恭敬地说道:“此乃陛下决策,臣等定当全力辅佐,确保迁都顺利。” 蒋琬、黄权、庞宏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认同。
    费诗、秦宓、程畿、王谋、何宗、杨洪、王甫、李邵、李朝、杜微、周群、杜琼、张裕等一众益州本土派老臣,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也纷纷表达了赞同之意。
    随即程畿上前一步,沉稳地说道:“陛下深谋远虑,此举或可使我大汉开启新篇,臣等自当拥护。”
    唯有以谯周为首的一些益州后起之秀,面露异色。谯周自恃才高,心中不以为然,仗着自己满腹经纶,竟出言对诸葛亮顶撞道:“丞相,吾以为迁都之举,劳民伤财,且长安历经战乱,早已破败,未必适宜为都。吾大汉偏安一隅,当保境安民,何苦冒险迁都?”言辞间,毫不掩饰对迁都决议的反对。
    杨再兴本就对谯周心存厌恶,尤其对其前世在蜀汉末期国家尚存、君主尚在之时,竟有涣散人心、劝后主刘禅投降的不当言行,更是深恶痛绝。
    杨再兴见他此时公然反对,不禁怒目圆睁,大喝一声:“谯周,休得胡言!此乃陛下旨意,汝竟敢违抗?”言罢,忙令侍卫上前:“速将其拿下,省得他在此妖言惑众!”
    侍卫们领命,迅速朝谯周走去。刘巴、秦宓见此情形,心中怜惜谯周之才学,急忙上前求情。
    刘巴拱手道:“丞相,谯周虽言语冒犯,但确有才学,素有蜀中孔子之名,若轻易治罪,恐失天下士人之心。” 秦宓也连忙附和:“丞相,还请网开一面,留他一命,让其戴罪立功。”
    诸葛亮微微皱眉,心中权衡利弊。他深知谯周确有几分当世大儒之姿,才学不可小觑,其气度与昔日董仲舒、杨雄有些相似之处。沉思良久后,他缓缓开口:“既如此,且饶他性命。然其言行有失,不宜再留于朝堂。今将其贬至西凉,令其承担起对羌人的教化之责,望他能改过自新,为我大汉边疆稳定贡献力量。”
    散朝后,蜀汉皇宫与各朝臣府邸皆陷入一片忙碌之中。众人皆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搬迁事宜,吆喝声、收拾行李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杨再兴则抽空前往大乔府上。大乔听闻杨再兴前来,赶忙迎出。杨再兴恭敬地行礼后,说道:“夫人,今日前来,是有两件要事相告。陛下已决议迁都长安,此乃其一。其二,陛下亦有安排,欲将您送往江东,与绍儿团聚。”
    大乔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期待,但仍有些担忧地问:“此去江东,路途遥远,诸多事宜可都安排妥当了?”
    杨再兴微笑着安慰道:“夫人放心,陛下已有周全考量,届时我亦会陪同前往,一路定保您平安无虞。”大乔听后,心中稍安,点头道:“既如此,那便有劳将军了。”
    数十日后,众臣及其家眷陆陆续续开始朝着长安迁徙。长长的车队如一条巨龙,蜿蜒在道路上。杨再兴领着甄宓母子与大乔,加入皇宫队伍,且走在百官前面,率先朝着长安进发。车轮滚滚,马蹄声声,队伍渐行渐远。
    然而,在浩浩荡荡的车队远离成都后,一向以谯周马首是瞻的益州大族常氏、雍氏、爨氏,却心怀鬼胎,不甘坐以待毙。常家府邸内,气氛阴沉压抑。常氏族长常盛阴沉着脸,低声道:“此次迁都,我等家族利益必将受损。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起兵自立,或可保家族荣华富贵。”
    雍氏族长雍禄与爨氏族长爨雄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野心与决绝。雍禄咬咬牙:“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了。但需小心谋划,切不可走漏风声。” 于是,他们暗中勾结串联,一场阴谋在悄然酝酿,似有乌云渐渐笼罩在蜀汉的西南边陲。
    这正是:团聚节后议迁都,朝堂纷纭定去留。车队西行谋大业,蜀地暗流待纾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