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谁言天公不好客,漫天风雪送一人
作者:星星们都在   明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顾横波的脸颊悄然染上了一抹绯红,宛如晨曦中初绽的桃花,未曾料到,天子之尊竟会提出如此私密之请。
    “陛下,您身上有伤,不便亲力亲为,还请允臣妾代劳,只需您稍作指点即可。”朱由检自异世而来,对这繁琐的宫廷礼仪与日常琐事略显生疏,尤其是穿衣这等小事,于他而言,竟是全新的体验。
    这番言辞之中,透露出的不仅是身为君王的体恤,更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柔,让顾横波的心湖泛起了层层细腻的涟漪,仿佛有千百只小鹿在轻轻跳跃。
    思及此处,她恍然醒悟,皇帝陛下身居九五之尊,平日里自然有无数宫人侍奉左右,穿衣这等琐事自是不必亲自动手。而今,在这特殊情境之下,失了往日的侍奉,陛下难免会感到不便。
    于是,顾横波轻移莲步,缓缓起身,动作间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温婉与雅致。她细心地将衣物一一抚平,宛如对待世间最珍贵的艺术品,轻柔而坚定地,为朱由检一件件披上。这不仅仅是在为他穿衣,更像是在编织一场关于温情与守护的梦。
    两人携手步出,宛如画卷中走出的璧人,瞬间点亮了周遭的一切,连那对历经风霜的老夫妇也不禁连连颔首,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
    “真乃天作之合,才子佳人,相得益彰。”老者的话语中满是诚挚与感慨,仿佛在这一刻,岁月都为之动容。
    恰在此时,老妪轻步上前,手中托盘稳稳承载着几碟家常小菜,虽非珍馐美味,却自有一股温馨与质朴流淌其间。对于顾横波而言,这样的餐食是日常中最平凡不过的温馨,而对于那位尊贵的皇帝陛下——朱由检来说,这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如同初尝人间烟火,新奇而又温馨。
    顾横波的目光,不自觉地紧紧追随着朱由检的身影,心中暗自揣测,这位习惯了宫廷盛宴的帝王,会对这简单的一餐作何感想。她的眼神里,既有期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仿佛连空气都因这份微妙的情绪而变得格外细腻。
    然而,朱由检并未如她所想那般,对菜肴逐一品评,反而是一脸淡然中带着几分新奇与享受,仿佛在这简单的饭菜中,品出了不同于往的味道。这一幕,让顾横波的心头莫名涌起一股暖流,她意识到,或许在这份平凡之中,他们正共同编织着一段不凡的记忆。
    但她完全没有想到看上去文质彬彬的皇帝陛下吃起饭来,竟是如此的狼吞虎咽,还频频点头,不时夸赞。
    这一幕让她着实是大感不惑。“自己种的东西吃起来就是香。”朱由检由衷地感慨道。“就是这么个理儿。以前我们种的东西全部都是拿给了地主老财,想要自己享受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老者一边吃饭一边说道:“幸运的是,上天派给了我们一位好皇帝,让我们也能够享用自己所种的食物。”
    听到这里,朱由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些百姓们对他的感激之情是真挚的,而这份信任和支持也是他继续努力的动力。然而,当他想到当今的局势时,心中又不禁升起一丝忧虑。
    “如今天下分崩离析,诸侯更是拥兵自重!这大明江山不知道还能不能保得住啊。”朱由检沉重地叹息道。一旁的顾横波更是心惊不已,她没想到皇帝陛下竟然会有如此深沉的担忧。
    “如今的天子才智过人,那些拥兵自重的诸侯在他眼中不过是蝼蚁一般。”老者接过话头,语气坚定地说道。朱由检惊讶地看着他,问道:“老先生何以见得?”
    老者放下碗筷,认真地说:“陛下,您可曾听过一句话‘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只要天下百姓一心向明,那么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朱由检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明白,民心所向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而这位老者的一番话,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好好治理这个国家、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的决心。
    他心中涌动着一份难以言喻的好奇,渴望从这位历经风霜、智慧沉淀的老者口中,探得对当朝天子的独到见解。
    老者缓缓开口,言语间透露出一种超脱于日常琐碎的深邃:“老朽虽不谙宫闱秘辛,但陛下所行之事,犹如明灯照夜,让百姓得以窥见一丝希望之光。他,确是一位心系苍生,实打实为百姓谋福祉的君主。”
    他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逐一细数那些改变国运的壮举:“从雷霆手段斩除贪腐之蠹,到精心布局,将广袤土地重新分配给耕者,再到以和为贵,与皇太极共谋和平,乃至运筹帷幄,一举荡平张献忠之乱……每一桩,每一件,皆是陛下超凡智慧与坚定决心的明证,非大智大勇之人,岂能为之?”
    这番话,如同春风化雨,让朱由检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他未曾料到,一位平凡的乡野老翁,竟能有如此深邃的洞察力和高远的见识。
    于是,他再次开口,语气中多了几分探究:“那么,依您之见,陛下收回左良玉将军的兵权,此举是对是错呢?”
    老者闻言,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世事的淡然,也有对帝王之道的深刻理解:“自然是对的。试想,左将军虽勇,然其拥兵自重,对李自成之流的威胁却视若无睹,若以此等将领守护大明江山,岂不是如螳臂当车,自速其败?陛下此举,实为拨乱反正,巩固国本之智举也。”
    一番话,字字珠玑,既道出了帝王心术,又彰显了民间智慧的光芒,让朱由检不禁对这位老者刮目相看,心中更添了几分对天下苍生的敬畏与深思。
    老者的话语,字字如金石掷地,每一句都精准地击中了时局的要害,仿佛能穿透迷雾,直指人心。他的眼眸中,似乎蕴含着洞悉世事的深邃,让这个世界在他面前无所遁形。
    然而,朝堂之上的那些权臣显贵,却未能拥有老者这般超凡脱俗的洞见,依旧在权力的漩涡中盲目挣扎。
    “陛下此举,收回左良玉之兵权,背后深意,非同小可。”老者谈兴渐浓,已全然不顾桌上未竟的餐食,手势随着言辞的激昂而起伏,仿佛正指挥着一场无形的战局。
    “夫人勿忧,此乃家宴小叙,非朝堂论政。老朽一时兴起,还望陛下不弃,容我继续言之。”老者转头,以温和却坚定的目光安抚了身旁的老伴,复又面向朱由检,眼中闪烁着智者的光芒。
    “陛下此举,一者,乃是对李自成的无声宣战。李贼自恃武力,欲图不轨,陛下收兵权之举,犹如惊雷震天,意在阻其锋芒,挫其锐气。”
    “二者,此亦是对天下诸侯的一次深刻警示。陛下以雷霆手段,展现无上权威,意在引导诸侯自省,乃至主动上缴兵权,共筑太平盛世。”
    “三者,更是对朝中某些蠢蠢欲动之臣的严厉告诫。权力源自君恩,收放之间,皆在陛下一念。此举不仅巩固了皇权,更让那些心怀异志之徒,不敢轻举妄动。”
    朱由检聆听着老者的每一句话,只觉自己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薄膜所包裹,所有的心思与筹谋,在这位智者面前都无所遁形。他深知,眼前这位老者,虽非朝中重臣,但其见识与智慧,却足以让任何帝王侧目。
    他万万未曾料到,自己那番苦心孤诣、精心筹划的壮举,在老者那双洞若观火的眼眸前,竟如孩童涂鸦般稚嫩易解,令他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
    试想,若世间万民皆能洞悉圣意,洞悉那藏于深宫之中的宏图大志,诸多纷扰与阻碍,怕也不过是春风化雨,迎刃而解之事矣。
    老者的话语,宛如潺潺流水,又似晨钟暮鼓,不仅道出了皇权背后的决策风云,更让在座的朱由检心中豁然开朗。他非但未显丝毫愠色,反而以一颗谦逊之心,如饥似渴地吸纳着每一字一句,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却异常温暖的笑容,那是对智慧与理解的由衷敬意。
    顾横波立于一侧,目睹此景,心中对这位年轻帝王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几乎要溢于言表。她深知,身居九五之尊,往往易生孤傲之心,视己意为圭臬,难容异见。然而,眼前的朱由检,却能以海纳百川之胸襟,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这份气度与胸襟,实乃古今罕见,令人钦佩不已。
    在这一刻,宫廷的威严与权力的沉重似乎都被这份难得的谦和与开明所融化,留下的是一幅君臣和谐、共谋国是的美好画卷,让人不禁感叹:真正的王者,非以力服人,而以德才兼备,兼听则明,方能引领万民,共赴盛世之约。
    夜幕低垂,顾横波身负的轻伤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即便是心急如焚的朱由检,也不得不放缓脚步,生怕稍有不慎便牵动了那细碎的痛楚。饭后,二人踏上了前往镇上的小径,步履虽缓,却满载着归途的期许。
    与此同时,秦淮河畔,周皇后的寝宫内灯火通明,却难掩其内心的焦躁与不安,犹如困于烈焰之上的蚂蚁,急切而无助。
    “速速派遣人手,全力搜寻!陛下若有个万一,尔等皆难逃株连九族之祸!”周皇后的声音中夹杂着愤怒与绝望,回荡在空旷的宫殿内,震得人心惶惶。
    一日一夜,皇帝陛下如同人间蒸发,踪迹全无,而那些平日里自诩为朝廷栋梁的侍卫们,竟如同无头苍蝇般毫无头绪。
    提及骆养性,更是让周皇后的心头再添一层阴霾。昔日里武艺超群、威风凛凛的锦衣卫指挥使,如今却重伤卧床,动弹不得,这无疑是对她心理防线的又一次重击。
    在她的记忆中,骆养性乃是一等一的武林高手,能将他重创之人,定非等闲之辈。想到此处,周皇后的心绪更加纷乱如麻,忧虑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让她几乎窒息。在这漫长的等待与无尽的搜寻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异常煎熬。
    当皇权之光骤然黯淡,陛下失踪的阴霾悄然笼罩天际,四海之内,人心惶惶,秩序之轮似已偏离轴心,摇摇欲坠。诸侯之地,贪婪与野心如暗夜中的狼群,嗅到了血腥的气息,他们眼中不再有皇室的威严,唯有各自利益的獠牙蠢蠢欲动。
    西北边陲,那位被风沙磨砺出坚韧的李自成,听闻此讯,必是眼中精光一闪,昔日揭竿而起的豪情再燃,铁骑蠢蠢欲动,誓要在这乱世洪流中,再添一把熊熊烈火,直指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皇城。
    而东夷之地,建奴一族,亦是虎视眈眈,他们深知,此乃千载难逢之机,岂能坐视?定将趁机而起,图谋中原,让那辽阔的疆域成为他们征服欲望下的又一片沃土。
    故而,时局紧迫,如同悬于头顶之剑,刻不容缓。寻回陛下,不仅是为了皇权的稳固,更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一波波精锐之士,被紧急派遣而出,如流星划破夜空,却皆如石沉大海,未能带回那令人安心的消息。
    然而,希望之火从未熄灭,在这风雨飘摇之际,每一份坚持,都是对忠诚与信念的颂歌。人们相信,终有一日,那失踪的龙影将重现天际,引领着帝国重新步入辉煌,让诸侯俯首,四海归一。
    每回目送着即将踏出宫门的身影,周皇后的心中便悄然织起一层细腻的期盼之网,仿佛那扇门后是通往希望的无尽长廊。然而,当那些身影带着风尘仆仆的气息归来,那网便悄然瓦解,化作她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与失落。
    此刻,她静坐于县衙之内,容颜间难掩憔悴之色,一只手轻轻抚过额前,似是在试图抚平那无形的忧虑与疲惫。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压抑,与窗外的寂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皇后娘娘,请宽心,皇上吉人自有天相,定能逢凶化吉。”王承恩的声音温柔而坚定,试图以自己的忠诚与信念为周皇后带来一丝慰藉。然而,这番好意却如同落入深潭的石子,只激起一圈圈微弱的涟漪,未能触及她内心的深渊。
    周皇后闻言,秀眉微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轻启朱唇:“你,素日里不是形影不离地伴在皇上左右吗?为何此番他却孤身涉险,而你未能相随?若皇上真有不测,你,岂能独善其身?”言罢,她的目光如利剑般穿透空气,直抵王承恩的心底。
    王承恩闻言,身形一震,随即双膝跪地,语气中满是诚恳与决绝:“娘娘,若皇上真有不测,奴婢愿以命相抵,只求娘娘能赐奴婢一丈白绫,让奴婢随皇上而去,以表忠心。”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县衙内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忠诚与悲壮。
    如此一幕,仿佛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将周皇后的忧虑、王承恩的忠诚以及那份沉甸甸的君臣之情,都细腻而深刻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