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征兵制度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   三国之我是袁术最新章节     
    五十万兵,看起来是个很大的数字,但要真的平摊到袁术麾下的四州之地并不算太多。
    不同于北方的纷乱不堪,袁术麾下的南方一直以来并未遭受过太多的兵戈之祸。袁术拿下荆州和益州并没有遇到多少的阻力,毕竟刘表和刘焉俩个货,一个是刚刚空降、掌控不了荆州,另一个是自己作死,私自称帝。
    而袁术对于麾下军队的纪律一直要求的非常高,再加上世家的配合,南方的人口并没有多少的损失。
    反而由于北方的战乱,大量人口迁移使得南方的人口数不断增长。袁术麾下的人口数已经超过了千万,已经快逼近一千五百万。
    按照乱世之中十取一的征兵极限,袁术拉出来百万大军完全是可以的。不过做这样的代价就是袁术的经济压力会非常大,发展速度会减慢。袁术自然不会做这种杀鸡取卵的事。
    虽说袁术需要不少的兵力,但士卒也不是越多越好,三国中以少胜多的战绩实在太多了。三大战役都是以弱胜强,而且战绩非常夸张。
    正常来说,一个将领能够掌控的大军不过数万。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像韩信那种可以将数十万大军挥使如臂的妖孽袁术这里还真没有。袁术麾下的所有名将加起来,统领五十万大军就差不多了。
    不过袁术想做的可不仅如此,除了征兵,他觉得军队体制也该改革一下了。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制度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预备兵。
    挑出大量青壮忙时农作,闲时训练,这样训练个一年时间。再将其中表现好的征召为预备兵。将征兵制和募兵制的优点结合起来,既减少了百姓的压力,又能保证士卒的精锐和忠心。
    古代获取士兵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征兵制和募兵制。
    征兵制和义务兵差不多,都是强制麾下百姓中的青壮服兵役。征兵制的优点很明显,秦朝、西汉和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如此,这是这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相对而言,盛行募兵制的东汉宋朝和清末,国力不振也未必没有此原因。尤其是现在的乱世,也是由募兵制导致的。可以说乱世的到来,募兵制盛行才是根本,州牧制度和外戚不过是推波助澜而已。
    何为募兵制?就和雇佣兵差不多,曹操得青州流民百万,取其中三十万青壮组成青州兵。他的优点在于,募兵是择优录取,挑出来的都是青壮,不像征兵制一样参差不齐。但缺点就在于,容易产生私兵。
    像汉末,董卓麾下的西凉兵只听董卓的话,就连李榷郭汜作乱这些人都跟着追随。募兵制得来的士卒可不像征兵制得来的士卒一样忠于国家,他们很多忠于个人。
    综合来讲,征兵制会使得国家强盛,在民间储备了大量预备军人。但由于全民皆兵,时间一长就容易滋生问题,大量损耗国力,产生诸如拉壮丁之类的事,而且由于土地兼并等问题使得整体军队的实力下降。
    而募兵制是属于竞争上岗,虽然花的钱多一点,但招来的都是精兵猛将,无数良将就是这么脱颖而出的。不过缺点就是这些士卒毫无忠心可言,容易哗变。当然,像宋朝那种奇特的募兵制不在其中,那完全是一群文人为了压制武将的作死行为。
    袁术现在想搞的义务兵就是用征兵制来提供兵源,但并不全把他们作为士卒。而是在征兵制的基础上再采用募兵制,将其中的精锐选出来作为士卒。反正现在他是富得流油,多费这么点功夫也没什么大碍。
    不过这只是袁术的大概想法,并不成熟,具体的细节他之后还要在衡量一下再和田丰贾诩等人讨论好后决定。
    ......
    “不错,拿下益州我等就坐拥南方四州了,五十万大军差不多。”袁术点头道。
    “不过关西的问题怎么办,我们要不要现在就下手?万一让曹黑子和刘大耳抢占先机,我们就不好办了啊!”
    贾诩平静道:“主公稍安勿躁。此次江北之战我等损失惨重,七万余大军死于战场。而曹孟德和刘玄德的损失也不小,三两年内绝对无力图谋关西。主公无需太过担忧,还是待掌控徐州之后再说吧!”
    荀攸赞同道:“没错,益州虽说已经被汉升拿下,但并未完全落入我等掌控之中。近日汉升传来信件,南蛮地区出现骚乱,似乎有人攒动那些蛮人暴动,急需平定。我等现在实在无力处理关西之事。”
    荀攸说的是事实。袁术所奉行的精兵政策在他看来本没什么问题,以三十万大军守卫荆扬二州也不算少。不过这次攻打益州,袁术确实有些托大了,若是在之前再征召十万大军,此次定然万无一失。
    征召士卒并不是招来就可以上战场的,袁术不是刘备和曹操这等光棍的诸侯,为了打赢仗,连十二三岁的少年、四五十岁的老人都能派上战场,也不管你是不是新兵。
    袁术这里的士卒招来之后都得先到纪灵那里训练个小半年,然后才会被分配到各军操练。否则的话,袁术也不至于为了刘备和曹操这俩货挖的坑愁了。
    不过这也是袁术没有处于绝境,要是真的逼急了他,一个月内征上二十万大军和玩似的。刘备都能做的到,袁术自然也可以。
    “可我就怕李榷和郭汜……”袁术皱着眉头道。
    人心叵测,谁都不知道这两个憨货会干出什么事来。万一过个一两年这俩个人有些其他想法,他不就白忙活了?
    贾诩肯定道:“主公放心,诩早有布置,定然万无一失。”
    袁术所担心的事贾诩早就考虑到了,知人知面不知心,谁也不知道忠诚这种东西什么时候会消失。贾诩早就做好了多重保险,否则也不会像袁术提起此事了。
    袁术看着贾诩那自信的样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确实,这个一心自保的老狐狸能告诉自己这件事,就说明他的把握起码在九成以上,否则就算自己再信任他,日后也不敢轻信与其了。
    荀攸心中毫无波澜,他和贾诩是一类人,所以他对此事的信心比袁术还要足。按照他对贾诩的了解,这货绝对留下了起码三层后手,一环套着一环,绝对能保证万无一失。
    “南蛮的问题,你们觉得该派谁去解决呢?”袁术略显苦恼的说道。
    对于这群死脑筋的蛮人,他真是头痛得紧。打是肯定能打过,但是要是杀的多了,那就和对方不死不休了,日后想要管理南蛮就难了。可要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又不足以震慑对方,难不成自己真的要学着诸葛亮来个七擒七放?
    “此次江北之战,德祖表现不错,让他去如何?”荀攸暗中瞥了一眼贾诩,平静道。
    袁术眼前一亮,转头看向贾诩:“文和,你觉得呢?”
    贾诩暗中瞪了一眼荀攸,就知道找我麻烦!不过杨修毕竟是他的徒弟,他总不能见死不救。
    “主公,德祖性情急躁,只能从旁协助,具体交涉主公还需派一得力之人才好。”
    “何人?”
    “鲁子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