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平息
作者:石阿玲   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最新章节     
    宇文化及发了疯似的向殿外冲去,却被早有准备的禁军拦住。他挥舞着宝剑,状若癫狂,然而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还是被制服在地。杨广冷冷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没有丝毫怜悯。这个曾经权倾朝野的权臣,如今沦为阶下囚,也算是咎由自取。
    宇文化及被押入天牢,等待他的将是律法的严惩。杨广深知,仅仅除掉一个宇文化及,并不能根除帝国的隐患。他召集心腹大臣,商议改革大计。
    “朕意欲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杨广目光扫过裴矩、来护儿等人,沉声问道。
    裴矩躬身答道:“陛下圣明,如今各地藩王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确实应该加以约束。”
    来护儿也附和道:“微臣以为,可以效仿前朝,推行郡县制,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杨广点了点头,这些建议与他心中所想不谋而合。一场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风暴,即将席卷整个大隋帝国。
    而此时,在后宫之中,萧后也在为稳定局势而奔走。她召集受惊的宫女和官员,温言抚慰,并承诺会严惩叛逆,保护他们的安全。萧后的温柔和坚定,逐渐抚平了人们心中的恐惧和不安。
    宫殿外,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似乎一切都已经恢复了平静。然而,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暗流涌动,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
    裴矩领着杨广的旨意,快马加鞭赶往了河北大营。一路上,他脑海中不断回想着杨广的嘱托:“朕要的是一支能征善战,忠君爱国的精兵,而不是一群只知吃空饷的乌合之众!”裴矩深知此次整顿军队的意义重大,这不仅关系到大隋的安危,更是杨广能否顺利推行新政的关键。
    抵达军营后,裴矩立即开展了整顿工作。他先是核查兵员,将那些老弱病残和虚报冒领者一律清退,并严惩了参与其中的军官。接着,他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每日操练士卒,教授他们新的阵法和战术。裴矩深谙治军之道,恩威并施,赏罚分明,很快便赢得了将士们的敬佩和爱戴。
    在南方,来护儿也接到杨广的命令,率领水师在长江沿岸巡逻,以防备南陈残余势力和海盗的侵扰。来护儿治军严谨,治水有方,他一边训练水师,一边疏浚河道,修筑堤坝,保障了长江航运的畅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与此同时,程咬金和秦琼也接到了新的任务。他们带领着一支由瓦岗寨降卒组成的队伍,前往各地协助地方官府推行新政。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向百姓宣讲新政的内容,鼓励他们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程咬金和秦琼都是出身草莽的英雄,为人豪爽义气,深受百姓的爱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百姓对新政的支持。
    在程咬金和秦琼的努力下,各地的新政推行得十分顺利。百姓们积极响应朝廷号召,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田野里,处处可见辛勤耕作的身影;作坊里,机器轰鸣,生产热火朝天。大隋帝国,在这位年轻帝王的带领下,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单雄信的伤势在太医的精心调理下逐渐好转。闲暇之余,杨广常来探望,与他谈天说地,从天文地理到治国之道,无所不谈。杨广发现,单雄信虽然出身草莽,却胸怀韬略,见识不凡,许多见解甚至令自己耳目一新。
    “雄信兄,你久经沙场,可曾想过,这天下大乱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一日,杨广与单雄信下棋,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单雄信落下一子,沉思片刻,答道:“草民以为,天下大乱,皆因人心不齐。百姓渴望安居乐业,却饱受战乱之苦;官员渴望建功立业,却沉迷于权谋争斗。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杨广赞赏地点了点头,单雄信的话一针见血,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接着问道:“那依雄信兄之见,该如何才能人心归一,天下太平呢?”
    单雄信抬头直视杨广,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唯有圣明天子,施行仁政,方能海晏河清,万民归心!”
    杨广与单雄信相视一笑,彼此心中都明白对方所指。自此之后,杨广对单雄信愈加信任,时常召他商议国事,单雄信也倾尽所能,为杨广出谋划策。
    而此时,身陷囹圄的宇文化及却丝毫没有悔改之意。他暗中收买了狱卒,试图与外界取得联系。
    “你拿着这个,去洛阳城外三十里的白马寺,找一个叫慧觉的和尚,他会告诉你下一步怎么做。” 宇文化及将一枚玉佩塞给狱卒,低声吩咐道。
    狱卒战战兢兢地接过玉佩,他知道宇文化及的身份,更知道此事一旦败露,自己将面临怎样的下场。但他更明白,拒绝宇文化及,自己恐怕也活不过今晚。
    夜幕降临,一道黑影悄然溜出天牢,消失在夜色之中……
    消息像风一样传遍天下,宇文化及谋反被擒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太原留守李渊耳中。他放下手中的书卷,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表面上,他立刻修书一封,对杨广表示了恭贺和慰问,并表示会加强太原防务,誓死效忠朝廷。然而,背地里,李渊却召集了自己的心腹谋士,商议对策。
    “如今宇文化及已除,陛下定会加强对地方的掌控,我们不可轻举妄动。”谋士刘文静谨慎地说道。
    李渊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但也不能坐以待毙,需得早做打算。”
    另一位谋士裴寂进言道:“主公可借此机会,广纳贤才,招募精兵,以备不时之需。”
    李渊深以为然,于是暗中下令,加紧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同时,他还秘密派人联络各地豪强,结交党羽,为日后做准备。
    杨广并非毫无察觉。他深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对于李渊这样的地方实力派人物,他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密探不断将李渊的动向报于杨广,然而,李渊做事滴水不漏,始终没有留下确凿的把柄。
    “难道朕真的多虑了?”杨广看着手中的情报,心中充满了疑虑。他深知,在这个乱世之中,猜忌和怀疑是帝王必备的素质,但他也明白,过度的猜忌只会让忠臣寒心,让奸臣有机可乘。
    金銮殿上,杨广身着龙袍,目光炯炯地审视着呈上的奏章。宇文化及的党羽已被清除殆尽,各地官员也纷纷上书表示臣服,局势看似一片祥和。
    “陛下,这是皇后娘娘亲手煲的参汤,说是能为您解乏。”萧后端着玉碗,款款走来,眉眼间带着温柔的笑意。
    杨广接过参汤,轻轻抿了一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神色。“还是梓潼最懂朕的心。”他握着萧后的手,语气中满是宠溺。
    “陛下日夜操劳国事,也要注意龙体才是。”萧后柔声说道,“臣妾听说瓦岗寨的程咬金、秦琼等人骁勇善战,如今归顺朝廷,不如让他们到边关历练一番,也好为陛下分忧。”
    “梓潼所言极是。”杨广点头赞许道,“裴矩,此事就交由你来安排,务必妥善安置瓦岗寨的将士。”
    “臣遵旨。”裴矩躬身领命。
    就在此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殿内,跪下禀报道:“陛下,幽州急报!”
    杨广脸色一沉,接过密信展开,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李渊与突厥可汗暗中勾结,意图谋反的字样,还有李渊亲笔签署的协议以及双方交换的信物图案。他猛地站起身,手中的信纸被捏成一团。
    “陛下息怒……”萧后见状,连忙上前劝慰。
    “好一个李渊,朕待他不薄,他竟敢背叛朝廷!”杨广怒火中烧,一掌拍在龙案上,龙案顿时裂开一条缝隙。
    “此事蹊跷,还需仔细查证。”一直沉默不语的来护儿突然开口说道,“李渊老谋深算,怎会轻易留下把柄?这会不会是有人故意陷害?”
    杨广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来护儿的话提醒了他,此事的确疑点重重。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传令下去,秘密召裴矩、来护儿速速觐见,任何人不得泄露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