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第四个世界两分饱(三十)
作者:爱吃桃子的俗人   快穿之他是主角的弟弟啊最新章节     
    夏日草原上傍晚的风,凉爽宜人,是来自大自然的恩赐,让人心情愉悦,正是出门的好时机。
    蒋天莘出门转了一圈,不仅顺利地买到了新鲜的羊肉。
    前往小卖铺的路上经过了村里的各家各户,曾经找过她看病,或者没有找她看过病的人们,都热情地从自家院子里薅出一把新鲜的蔬菜,塞进她手中的篮子里。
    大娘和嫂子们的目光充满热切,言语间满是真挚的感激之情。
    蒋天莘极力婉拒,她们仍执意将食物塞给她,真挚的邀请她有空去家里做客。
    回到小院,蒋天莘不禁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情景。
    那时的她人缘极佳,周围都是友善又热心的邻居和长辈们。
    尤其十二岁之前,她被友善和温暖包围着。
    家门口街上的小伙伴们,总是对她特别好,无论玩什么游戏,便特意来家里叫上她一同参与。
    直到家里出事被打压,这种热情逐渐冷却,人际关系也变得冷淡。
    漫长孤寂的四年,她学会了释然,不再抱怨和怨恨,选择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蒋天莘后来想着,人情冷暖,早早体验到,总比老了再面对好得多。
    现在还年轻,拥有大把时间去适应和改变。
    她心里清楚,别人没有义务冒着被牵连的风险,继续与蒋家保持来往。
    曾经一起玩闹的小孩子,大多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恶意,却能轻易地口出恶言,蒋天莘懂,也看过很多。
    所以她选择无视他们的言语打击,也从不去在意。
    至于几个和她关系较好、性格相投的朋友,更是因为年纪尚小,无法自主决定自己的行动,只能听从家里大人的命令,乖乖待在家里。
    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都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维护。
    长时间不联系,即使曾经感情再好,也会逐渐变得陌生。
    蒋天莘深吸一口冷空气,鼻子有些发凉,用袖子擦了下眼睛。
    穿上围裙,打水、洗菜、切肉,准备晚餐。
    卫生所搬迁到的新院子面积相当宽敞,中央的房屋被用作工作场所。
    前屋大约有三十多平方米大小,里面放置了一张矮小的柜台,整面墙壁则配备了大型的药柜。
    后屋通过一道帘子与前屋分隔开来,设有两张行军床。
    专为病情较重、行动不便或需要接受注射或静脉输液的患者准备。
    床位方便了他们的治疗恢复和休息。
    正房左侧额外增建了一间二十平方米左右的砖房,房间内设置了火炕和土灶,供她日常休息使用。
    右侧是一个仓房,内部空间比中间屋子略大一些。里面摆放着五层的四排木架子,用于晾晒和收购草药。
    整个院子呈四方形,长和宽都约为十米左右。
    院子中的空地在早春时期由大队长开垦出来,现在已经长出了郁郁葱葱的应季蔬菜。
    隔壁是红旗大队的大队办公室,使得整个环境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蒋天莘心里很清楚,这个地方将会成为她未来七年里,偶尔回到村子时的工作地点,而且几乎不可能会有什么变动。
    就在这时,钱知青回来了,还带着刚回村不久、显得有些风尘仆仆的赵知青。
    赵知青抱着一个大包袱走进来,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这是奶奶和天屹让我给你带回来的。”
    蒋天莘接过沉甸甸的大包袱,轻轻地放在小房间的炕上。
    对他们说:“咱们先吃饭吧。”
    说话间,她侧过头,发现两个蒙族姑娘,已经走进了院子。
    晚餐十分丰盛,饭桌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五个年轻人吃得心满意足,桌上有肉、有菜,甚至还有热腾腾且加了糖的牛奶。
    饭后,他们一同收拾好自己带来的碗筷,随后两个不便久留的男知青便先行离开了。
    乌兰图雅拽着乌托兰和拖鞋上炕,招手叫蒋天莘一起。
    窗外的没有一丝亮光,黑蒙蒙的,三个姑娘笑闹着挤做一团。
    “你这里真好啊,不想回家,阿妈总催我找对象,烦死了。”乌托兰和躺下不动,嘴里抱怨着。
    至今十八岁,考进骑兵队两年的乌托兰和,回家次数不算多,每次回来家里人总安排她相亲,导致她最近很是烦恼。
    比她大两岁的乌兰图雅,却没有她那么烦心。
    自小有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未婚夫,是骑兵队里的人,准备今年秋季结婚。
    “你怎么不跟家里人直说,自己看上知青院里的李知青?”乌兰图雅翻了个白眼,转身伸手搂住旁边蒋天莘的腰,不想理她。
    蒋天莘诧异的想着姓李知青的模样,脑海里翻了半天,不禁摇了摇头,仍然记不起他的长相。
    好奇的乌兰图雅:“李知青是哪个?”
    “去公社学开拖拉机的那个呀,你应该没见过。”乌兰图雅解释了下。
    “我阿爸不同意,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不像会留下过日子的人。”乌托兰和丧气的翻身趴着,幽幽的叹息一声。
    蒋天莘没有插话,也没去劝导,她阿爸说的对。
    自己记忆里,能够返城后,留在红旗大队知青寥寥无几,其中没有姓李的。
    乌托兰和无奈地叹了口气,对父亲的坚决反对的决定,感到非常沮丧。
    她翻了个身,趴在床上,双手撑着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哀怨。
    蒋天莘静静地坐在一旁,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听着乌托兰和的抱怨。
    她理解乌托兰和的心情,同时明白现实的残酷性。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往往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多事情都受到政策和环境的限制。
    乌托兰和侧过身子,用手撑着脸颊,目光转向蒋天莘,眼中闪过一丝羡慕之情。
    她说:“莘莘啊,我真羡慕你,你就没有人催婚。”
    蒋天莘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说:“大姐,你忘了吗?我才十六岁呢!”
    乌托兰和突然拍了一下额头,恍然大悟道:“哎呀,对哦,莘莘还这么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