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四月,周县令差人送来了个消息,苏三斤服劳役即将结束了。
意味着苏三斤要回来了。
苏茉听到消息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请周县令再给他加一年劳役。
当然苏茉也只是想想,就是苏茉真去说了,周县令也不会真这么多。
他一向按律法办事,不会偏袒权势,也不会欺辱弱小。
不违反律法,这是周县令的为官原则。
刚正严明是百姓对周县令的信服。
为免苏三斤回来再跟房子有牵扯,苏茉让人去拆了老宅子,重新起了地基,砌了半墙,就这么放着,也不进一步动工。
自然,做事的还是跟刘财要来的。
地契上的名字还是刘财,苏茉没叫改,打算等几年直接过给苏小武。
小文说不得日后读书有成,要在别的地方置办。
房子的事有人问只说盖房子的刘管事要送老娘来阿坝村调养身子。
苏茉拜了医者做师父,学了医的事也没瞒着村上人,村里人有个头痛脑热的也会找苏茉看。
这个理由倒也说得过去。
苏茉还带着礼品专程找了一趟苏四爷爷,苏茉让苏家族里孩子们都念上了书,他们正感激着呢,自然会卖苏茉面子。
苏茉才说苏三斤要回来的事,苏四爷爷就提出了应对法子,并叫自家儿子挨家去通气。
苏茉出了苏四爷爷的门又去了村长家,村长更是知道怎么做,让苏茉放心。
苏茉当时处理这事也是没有考虑那么妥当,按苏三斤的心性直接逼了他在和离书上摁了手印现在也不必做这么多事。
欠考虑了。
苏三斤回来的事家里人还是都说了一声,有个心理准备,免得见了人,闹出什么,稳不住。
梅花很平静,外公外婆也是后来才知道梅花和离的事,担心过一阵子,但看女儿日子过得比以前不知道好多少,也就不说什么了。
只是苏三斤回来了,和离的事肯定会闹开,女儿的名声怕是也没了。
梅花开解了几次,说日子是自己过的,管别人说什么去。
两个老人虽然担心却也不揪着说这事。
在见到苏三斤前,这事大家心照不宣谁也不提。
苏茉依旧按自己的进度学习,安排铺子的事,偶尔看看地,巡巡作坊,铺子,查查帐。
梅花每日除了苏茉忙的时候带小外孙,就是和夏雨或陈云一起做些能做的事情,再就是和汪氏一起做针线活。
外公外婆依旧把心思放在养畜牲的事上,听说苏茉要大量养鸡,便提出这事交给他们。
苏茉也没反对,安排了买来的一个下人同去帮忙。
苏小武除了到村学念书,就是带着小伙伴一起去挖野藠头,摘蕨菜。
自苏茉允许他上山之后,每日下学就背着背篓和小伙伴结伴到山里摘蕨菜或捡菌子。
苏宅的前院又热闹了,每日都是大背篓小提篓卖野藠头,蕨菜,菌子的人。
厨房那边也忙了起来,洗的洗,切的切。
苏小花做起这些事来更熟练了。
她都是每日下学后来的,按说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女娃读啥书,总归要嫁出去的,费那钱做啥。
可苏小花的爹苏大奎可不管别人说什么,硬是把自家闺女送进了村学,别人说她一个女娃混在一群男娃堆里像什么话。
不得不说这苏大奎是个妙人,他直接让自家媳妇少下一日地,给闺女赶了两身男装出来,第二日就让苏小花换上男装跟弟弟一起坐在了学堂里。
男娃有的笔墨纸苏小花都有,还多个斜挎的小布包。
气得有几家人去村学闹,想裴年把苏小花赶出村学。
裴年说:“女孩子也当识字明理”。
同意苏小花在学堂上学。
隔天裴年还把自家闺女裴巧儿也带进了村学,就跟苏小花前后排坐着。
不服气的又去找苏茉,苏茉说:“不反对女孩子念书,家里有女娃的都可以送去,书念得好的可以在我这里谋份事做。”
好几家人都动了心思,商量把自家闺女也送进了村学。
不过没有苏小花和裴的待遇,就只去了个人,还时不时请假回家做农活。
厨院里很热闹,五六个妇人加苏小花和裴巧儿两个女娃娃,热火朝天地聊着。
村长大儿媳杨氏看坐在小板凳上忙活的女娃娃,问道:“小花,你爹当真叫你娘做了男装,让你穿着去了学堂?”
苏小花边洗菌子边回答,“是啊!好些人气得骂我爹乱规矩,大逆不道。
我堂伯还骂到家里,被我爹给赶走了,说他家送不起闺女去念书,气得我堂伯手抖。”
说完还噗嗤一声笑出来,一点不介意人家是怎么说自家的。
裴巧儿没有苏小花那么活泼,倒也跟院里人相处熟了,柔柔开口,“一次下学路上遇到你堂伯,他还瞪我们俩呢。”
苏小花道:“可不是,跟我俩吃她家粮一样。”
陈云提了桶水过来倒进两娃娃面前的盆里,说道:“小花,你爹这心性不错。”
苏大奎的想法那是超前的,别说农村让女孩子念书,就是有些大户人家也不一定认同这种想法。
常常把女子无才便是德挂在嘴边的。
说起苏大奎,苏小花满满的骄傲,“那是,我爹最是对我好,他说我跟弟弟不分男娃女娃,都是一样的。
弟弟有的我也有,我有的弟弟不一定有。”
这话说得在场的人感慨不已,这阿坝村也就苏小花真真是被捧在手心的。
还有裴巧儿,据说裴年自她会说话就教她背书认字了。
裴巧儿也为自己爹爹正名,“我爹爹也待我好。
哥哥也好。
阿亲也好。”
潘彩云欣慰地看着女儿。
杨氏笑道:“巧儿不爱说话,这一说就夸你爹,你哥,你娘。”
裴巧儿脸红地扬着小脸,眉眼弯弯。
潘彩云摸着女儿的发顶,一脸地温柔。
要说这阿坝村除苏茉家与众不同,再就是裴年潘彩云一家了,以前日子难过的时候也没见苛待过娃,夫妻也没吵过一次。
日子好过了,家里更和谐了。
倒是叫人羡慕!
也就是在苏宅热热闹闹中,苏家一个十岁的小姑娘来找苏茉。
说苏三斤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