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列朝纳贤
作者:热血报国   列虹英雄演义传最新章节     
    在朱红公主启程回虹提后,列朝皇帝叫来太子,杨光,杨合,扬起,霍明,陈显,商议为国招贤之事,虽科举了十年,国家人才还是不够。
    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道:“朕今日召集诸位,乃是为了我朝人才之事。科举已行十载,然可用之才仍显匮乏,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太子率先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当拓宽科举的选拔范围,不仅限于文试,对于有特殊技艺之人,如工匠、医者等,也应给予机会,纳入选拔之列。”
    杨光紧接着说道:“陛下,臣认为可增加科举的频次,以往三年一考,如今可改为半年一考,如此能更快地为朝廷补充人才。”
    杨合则提出:“陛下,不妨在各地设立举荐制度,令地方官员举荐贤能之士,再经朝廷考核,择优录用。”
    扬起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觉得还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可在各地兴办学府,广纳学子,传授经世之学,为日后的科举储备人才。”
    霍明拱手道:“皇上,臣以为应当提高科举的待遇,吸引更多有识之士投身其中。同时,对于在科举中表现出色者,应给予更优厚的官职和俸禄。”
    陈显说道:“陛下,还需加强对科举的监管,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杜绝舞弊之事,让真正有才华之人能够脱颖而出。”
    皇帝微微点头,心中却暗自思量着众人的建议背后所牵扯的利益。表面上不动声色,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那便着礼部拟定具体章程,尽快实施。”
    众人领旨后,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相关事宜。礼部官员们日夜商讨,制定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
    首先,科举的选拔范围得以拓宽,不仅文科,武科、工科、医科等皆纳入其中。各地纷纷张贴告示,广而告之,一时间,众多身怀绝技之人纷纷报名。
    其次,科举改为半年一考。这让许多学子有了更多的机会,但也让一些人感到压力倍增。
    在地方举荐方面,各地官员积极行动,认真筛选,将那些有真才实学却无缘科举的贤能之士推荐给朝廷。朝廷专门成立了考核小组,对举荐之人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考核,确保其名副其实。
    为了加强人才培养,朝廷在各地大力兴办学府。聘请了众多知名学者担任教师,传授儒家经典、治国方略、实用技艺等。学府中,学子们勤奋学习,相互切磋,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对于科举的待遇,朝廷也进行了大幅提升。中榜者不仅能获得高官厚禄,还能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和赏赐。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子们的积极性。
    同时,朝廷加强了对科举的监管。成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对考试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一旦发现舞弊行为,严惩不贷。
    在新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朝廷。有精通兵法的将领,有善于治理地方的能臣,有技艺精湛的工匠,有妙手回春的医者。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人才众多,如何合理安排职位,使其各尽其能,成为了摆在皇帝面前的一道难题。
    皇帝再次召集众人商议。太子建议道:“父皇,可根据人才的专长和兴趣,进行分类安排。让擅长军事的去边疆守卫,善于治理的去地方任职,有技艺的参与国家建设。”皇帝心中暗忖,这太子倒是一心为了朝廷,但其背后是否有培养自己势力的心思?
    杨光说道:“陛下,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根据其政绩进行升迁或降职。”皇帝不禁想到,这杨光莫不是想借此机会打压异己?
    杨合提出:“陛下,可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人才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职位。”皇帝揣测着,这杨合莫非是想在新机构中安插自己的人手?
    扬起说道:“陛下,臣认为应当加强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皇帝思索着,这扬起看似单纯,可这建议是否另有深意?
    霍明说道:“皇上,还需关注人才的生活和待遇,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为朝廷效力。”皇帝怀疑,这霍明是否是为了拉拢人心?
    陈显说道:“陛下,要注重对人才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忠诚和责任感。”皇帝心想,这陈显莫不是在提醒自己要提防众人?
    皇帝表面上一一采纳了众人的建议,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但在暗中,却时刻留意着众人的举动,判断着他们的真实意图和所谋利益。
    在这过程中,有一位名叫刘贤的年轻学子脱颖而出。他在科举中表现优异,不仅文章写得精彩,对治国之道也有独到的见解。皇帝对他颇为赏识,将他任命为一方县令。但皇帝也在观察,这刘贤是否会被朝中的势力所拉拢。
    刘贤上任后,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减轻百姓负担,发展农业生产,使得当地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他的政绩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很快便被提拔为知府。皇帝在欣慰之余,仍未放松对他的审视。
    在边疆,一位名叫赵勇的将领,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多次击退外敌的入侵。他训练有素的军队,成为了国家的一道坚固防线。皇帝一方面对他加以赏赐,另一方面也在防备他拥兵自重。
    在国家建设中,工匠们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位名叫孙明的工匠,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灌溉工具,大大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皇帝对他予以表彰,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掌控这些能人的忠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列朝在众多人才的努力下,日益强盛。农业丰收,商业繁荣,文化昌盛。周边国家纷纷前来朝贡,列朝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皇帝并未因此而满足。他深知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必须不断地培养和引进新的人才,才能保持国家的繁荣昌盛。
    于是,皇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人才普查,寻找那些隐藏在民间的贤能之士。同时,鼓励官员推荐身边的优秀人才,对于推荐有功者给予奖励。
    在一次普查中,发现了一位名叫林羽的女子,她精通医术,且心怀仁爱。皇帝特准她入宫为皇室成员看病,并在京城开设医馆,为百姓服务。但皇帝也在留意,这林羽是否会卷入宫廷的争斗之中。
    在教育方面,朝廷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学府的设施和师资。越来越多的贫寒子弟有机会接受教育,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在这样的氛围下,列朝的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国家的繁荣,一些官员开始变得贪污腐败,结党营私。这一现象引起了皇帝的警觉。
    皇帝再次召集众人,商讨如何整治官场风气。太子说道:“父皇,应当加强律法的制定和执行,对贪污腐败者严惩不贷。”皇帝心中暗想,这太子是否想借此机会铲除异己?
    杨光说道:“陛下,要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定期巡查。”皇帝揣测着,这杨光是否想掌控监察机构?
    杨合提出:“陛下,可开展廉政教育,让官员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皇帝怀疑,这杨合是否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扬起说道:“陛下,臣认为应当鼓励百姓举报贪污腐败行为,对举报人给予保护和奖励。”皇帝思索着,这扬起是否想借此赢得民心?
    霍明说道:“皇上,对于贪污腐败的官员,不仅要处罚本人,还要追究其上级的责任。”皇帝不禁想到,这霍明是否在借机打压对手?
    陈显说道:“陛下,要从源头抓起,严格官员的选拔任用,杜绝品行不端者进入官场。”皇帝心想,这陈显是否想在选拔中安插亲信?
    皇帝表面上采纳了众人的建议,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一大批贪污腐败的官员被查处,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在这场反腐行动中,一位名叫王昊的官员,因贪污受贿被革职查办。他曾经也是科举出身的优秀人才,但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下迷失了自我。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整顿,列朝的政治更加清明,人才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国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皇帝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深知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只有不断地重视和培养人才,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但他也时刻警惕着众人的心思,以确保自己的皇位稳固,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